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血压
  • 2篇疫苗
  • 2篇预防接种
  • 2篇职业病
  • 2篇职业病危害
  • 2篇职业病危害因...
  • 2篇消毒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健康
  • 2篇高血压
  • 2篇公共卫生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鉴定
  • 1篇医院消毒
  • 1篇疫苗接种
  • 1篇疫苗接种率
  • 1篇预防接种门诊
  • 1篇预防接种证

机构

  • 13篇宁波市鄞州区...
  • 3篇浙江省宁波市...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宁波市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万达信息股份...
  • 1篇浙江省嘉兴市...

作者

  • 16篇柴鹏飞
  • 3篇俞平达
  • 3篇王志平
  • 3篇郑文慧
  • 3篇陈懿
  • 3篇林鸿波
  • 2篇徐来荣
  • 2篇陆怀初
  • 1篇孙素萍
  • 1篇林寅
  • 1篇张敬谊
  • 1篇丁可
  • 1篇冷朋波
  • 1篇张雪军
  • 1篇王志平
  • 1篇平建明
  • 1篇王红飞
  • 1篇张美辨
  • 1篇姚许一
  • 1篇沈鹏

传媒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工业卫生与职...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B 19295-2011标准抽样方案及评价标准合理性分析
2013年
目的:从抽样方案和评价标准分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GB 19295-2011)的合理性,回应社会公众对该标准修订合理性的质疑。方法:假设一批产品总数为N个,其中随机分布有K个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产品,根据GB 19295-2003和GB 19295-2011标准所提供的抽样方案,计算并比较其抽中不同数量阳性个体的概率。结果:GB 19295-2011标准抽样方案抽中阳性产品的概率更高,但依据该标准,抽中阳性产品并不一定意味着产品不合格。结论:GB 19295-2011标准抽样方案的样品代表性高,抽中不合格产品的可能性高,依据样品检测合格率进行推论也更为合理,由样品检测结果推论总体更可靠。
柴鹏飞郑文慧富小飞
关键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抽样方案金黄色葡萄球菌
疫苗冰箱中的细菌种类调查
2017年
目的了解疫苗冰箱中的主要细菌种类及其致病风险。方法选取8家预防接种门诊的27台疫苗冰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琼脂(NA)进行细菌的采集与分离,通过VITEK2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到细菌83株;以库克菌属(Kocuria)、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微球菌属(Micrococcus)、莫拉菌属(Moraxella)6个属的菌株为主。致病菌21株,占25.30%,以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为主。结论疫苗冰箱中存在种类丰富的细菌,且存在致病菌,疫苗冰箱的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柴鹏飞李平郑文慧徐秀珍孙烨祥
关键词:冰箱疫苗细菌种类
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的鄞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监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鄞州区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监测病例流行特征,为COVID-19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鄞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每日COVID-19监测病例数据,分析COVID-19监测病例人群构成、流行病学史比例、核酸检测率、核酸阳性检出率和确诊病例监测发现率。结果2020年1月1日至3月30日共报告COVID-19监测病例1595例,其中社区人群和重点人群分别占79.94%和20.06%。监测病例现场调查核实率100.00%,有武汉市或湖北省接触流行病学史占6.27%,社区和重点人群中有流行病学史者占比分别为2.12%和22.81%(P<0.001)。COVID-19核酸总检测率18.24%(291/1595),有、无流行病学史者核酸检测率分别为53.00%和15.92%(P<0.001),COVID-19核酸阳性检出率1.72%(5/291)。监测确诊病例发现率0.31%(5/1595),监测确诊病例和其他确诊病例初次就诊至初次核酸检测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的COVID-19监测工作运转良好,但确诊病例监测发现率有待提高。
孙烨祥沈鹏张敬谊路平柴鹏飞牟海黄文赞林鸿波水黎明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
24家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消毒设备配备与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鄞州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消毒设备配备与微生物污染状况,促进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方法对辖区24家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开展消毒设施调查,环境与手卫生微生物监测。结果环境卫生消毒设备的配备率为100%,医务人员手卫生、儿童及家长手卫生的消毒物品配备率依次为87.5%和75.00%。共采样449份,合格率为39.87%。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合格率依次为18.60%和6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星级和五星级规范化接种门诊室内空气的合格率依次为34.62%、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手、家长手、儿童手的合格率依次为56.00%、16.00%、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种门诊的消毒设备配备齐全,但室内环境污染较严重。建议提高接种门诊院内感染的防控意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将消毒要求纳入《浙江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方案》;加强人员消毒知识的培训,倡导手卫生。
孙烨祥柴鹏飞林鸿波严恺
关键词:预防接种门诊微生物消毒手卫生
接触非稳态噪声与听力损伤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为评价接触非稳态噪声与听力损伤的剂量-反应关系和探索非稳态噪声接触剂量的描述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用个人噪声剂量计记录噪声接触水平,并对调查对象进行纯音听力测试。结果204名机械作业工人接触噪声符合非稳态特征,LAeq.8h为80.6~112.3dB(A);语频听力损伤患病率为17.2%,高频听力损伤患病率为59.3%。接触非稳态噪声与高频、语频听力损伤患病率均呈现剂量-反应关系(趋势卡方检验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Aeq.2s、RLAeq.2s、四分位数间距LAeq.2s与高频损伤,SLAeq.2s指标存在统计学关联(P<0.01),而RLAeq.2s、四分位数间距LAeq.2s与高频听力损伤无关联(P>0.01)。结论接触非稳态噪声较稳态噪声对语频听力损伤更为敏感;累计噪声接触量指标同样适用于非稳态噪声,用于评价噪声接触、预测听力损伤水平;今后研究中可以尝试采用SLAeq.2s作为描述不同性质的非稳态噪声波动性指标。
郑文慧王志平柴鹏飞姚许一
关键词:噪声听力损伤
宁波市鄞州区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丁可徐来荣柴鹏飞王红飞林寅张雪军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运行环境建设初探被引量:2
2005年
SARS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但暴露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暴露了其运行环境存在的问题。文章在分析相关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疾控体系运行环境建设作了粗浅的探讨。
柴鹏飞徐来荣
关键词: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运行环境SARS
2018—2022年宁波市鄞州区沙门氏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宁波市鄞州区沙门氏菌感染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2年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宁波市鄞州区哨点医院)符合食源性疾病定义的患者信息,并对其粪便样本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血清分型,对感染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收集样本2250份,检出沙门氏菌80株,检出率3.56%;其中检出不同血清型17种,构成比前3分别为鼠伤寒沙门氏菌(33.75%,27/80)、肠炎沙门氏菌(26.25%,21/80)及罗森沙门氏菌(8.75%,7/80)。5~8月为检出高峰期,幼儿和老年人是感染的主要人群。暴露食品中蛋与蛋制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较高,肉与肉制品的报告频数最高。结论近年宁波市鄞州区食源性疾病患者中的沙门氏菌检出率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建议重点加强蛋与肉类食品监管与检测,以及加强对幼儿家长及老年人健康卫生饮食的宣教。
郑树英陈懿陆怀初陈姹吟俞平达柴鹏飞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
鄞州区预防接种证查验对入托入学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预防接种证查验对入托入学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影响,为预防控制幼托机构和学校传染病的流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宁波市鄞州区193所幼托机构16 857名幼儿和108所小学14 690名学生的入托入学儿童为调查对象,收集2016年9—12月学校教师和预防接种门诊医务人员对其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种证查验前后,幼托机构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持证率分别为99.96%,100.00%(χ~2=4.17,P<0.05),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2.16%,99.88%(χ~2=1 312.60,P<0.05),NIP疫苗补种率在95%以上。接种证查验前后,小学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持证率分别为99.97%,100.00%(χ~2=3.20,P>0.05),NIP疫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85.85%,99.74%(χ~2=1 268.22,P<0.05),NIP疫苗补种率在97%以上。结论幼托机构和小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可提高入托入学儿童NIP疫苗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
孙烨祥平建明柴鹏飞林鸿波沈鹏
关键词:疫苗儿童
美国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在某电镀企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定量评估方法在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对某电镀生产企业,依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手册F部分:吸入风险评估补充指南》的基本原理,开展现场调查和危害识别、暴露期与暴露方式评估、暴露评估、职业病危害致癌与非致癌性风险评估。[结果]该企业职业危害暴露途径以呼吸道暴露为主,暴露期符合亚慢性暴露特征。经检测除油岗位盐酸、预镀铜岗位氰化物、镀铬岗位三氧化铬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5.2-5.8、0.16-0.19、0.018-0.023 mg/m^3。非致癌风险评估显示,除油、预镀铜、镀铬岗位的危害商数分别为75、61、360,均〉1,健康风险较大。致癌风险评估显示,镀镍岗位接触可溶性镍化合物、镀铬岗位接触三氧化铬的致癌风险(Risk)分别为1.0×10^-4、2.4×10^-3,均〉1×10^-6,具有致癌风险。[结论]镀镍岗位接触可溶性镍化合物、镀铬岗位接触三氧化铬的浓度均达标,但仍具有致肺癌风险。针对无法查询到相应参考值数据(参考浓度或吸入单元风险)的危害因素,不能直接应用该模型开展风险评估。
郑文慧王志平柴鹏飞冷朋波张美辨
关键词:致癌风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