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HBV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120例NAFLD合并CHB患者和60例CHB患者血生化指标和体质特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使用ALOKA210型超声诊断仪检查诊断脂肪肝,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 NAFLD合并CHB患者与CHB患者血清ALT分别为[(72.74±10.14)U/L和(56.25±5.43)U/L,P<0.05],AST分别为[(77.84±10.38)U/L和(54.28±6.53)U/L,P<0.05];血TG分别为[(3.51±0.35)mmol/L和(2.76±0.29)mmol/L,P<0.05],TC分别为[(5.77±1.43)mmol/L和(4.28±1.13)mmol/L,P<0.05],空腹血糖分别为[(5.92±1.15)mmol/L和(5.31±1.07)mmol/L,P<0.05];NAFLD合并CHB患者与CHB患者体质量分别为[(70.1±10.2)kg和(5.31±1.07)kg,P<0.05]、BMI分别为[(26.0±4.1)kg/m2和(5.31±1.07)kg/m2,P<0.05],WHR分别为[(0.91±0.04)和(0.79±0.02),P<0.05]。结论 NAFLD合并CHB患者血生化指标和体质指标显著高于CHB患者,可能给治疗带来困难,需注意鉴别和针对性的处理。
- 刘素芬武博荣刘振中吴秀颀魏娟林琳董金红张彦芳董正洪李兵顺郑欢伟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血生化指标体质指标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48周,观察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血清表面抗原(HBsAg)的含量及血清乙肝病毒(HBV)DNA转阴率。结果 2组治疗后ALT、AST和HBsAg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的ALT,AST和HBsAg含量降低的更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更加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 刘素芬胡瑞敏郑欢伟魏娟冯娜林琳吴秀颀裴艳涛董正洪黄艳李兵顺张彦芳王建华
- 关键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阿德福韦
- 蛇芪清毒颗粒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 2020年
- 目的观察蛇芪清毒颗粒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9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诊治的10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次皮下注射,1次/周,疗程48周;治疗组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同时给予蛇芪清毒颗粒口服,10 g/次,3次/d,疗程48周。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后ALT、AST水平及HBsAg、HBeAg、HBV DNA转阴率,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24周、48周后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48周后明显低于治疗24周后(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24周、48周后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24周、48周后HBs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HBeAg转阴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且治疗48周后治疗组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蛇芪清毒颗粒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
- 吴秀颀武博荣裴艳涛刘素芬刘振中林琳魏娟王志华宁更献
-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
-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干扰素组和替比夫定组,干扰素组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观察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和正常化率及血清HBsAg、HBeAg和乙肝病毒(HBV)DNA的含量及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24周和48周ALT和AST的含量及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而替比夫定组治疗后降低量更显著;ALT和AST正常化率,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显著增加(P<0.01),而替比夫定组治疗后的增加量更显著。结论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效果比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更加显著。
- 刘素芬董正洪魏娟冯娜林琳吴秀颀张彦芳裴艳涛李兵顺叶丽红杨莉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
-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 2025年
-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以及TREM-1在感染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10例,根据腹腔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72)和未感染组(n=38);在合并感染的患者中,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好转组(n=38)与未好转组(n=34)。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集血清和腹水,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REM-1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的诊断和预后预测效能,并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之间的差异。结果腹水和血清中的TREM-1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r=0.50,P<0.001)。未好转组患者腹水TREM-1(Z=−2.391,P=0.017)和血清TREM-1(Z=−2.544,P=0.011)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组;感染组患者腹水TREM-1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Z=−3.420,P<0.001),而血清TREM-1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腹水TREM-1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8、0.344、0.530、0.510、0.534、0.454、0.330、0.404,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CRP与血清或腹水TREM-1三者联合应用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时,AUC分别达0.715和0.7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RP(OR=1.019,95%CI:1.001~1.038,P=0.043)和血清TREM-1(OR=1.002,95%CI:1.000~1.003,P=0.016)是影响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
- 魏峰岳鑫彦刘喜玲闫会敏林琳黄涛裴艳涛邵石祥戴二黑袁文芳
-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预后
- 复合磷酸酯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复合磷酸脂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复合磷酸脂酶片和水飞蓟宾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损害均有改善,且复合磷酸酯酶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0.05)。结论:复合磷酸酯酶相对于水飞蓟宾在临床上治疗NASH具有更好的疗效。
- 刘素芬冯爱东武博荣魏娟林琳吴秀颀刘振中董正洪张彦芳李兵顺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水飞蓟宾
- 乌丹降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乌丹降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2月—2018年8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乌丹降脂胶囊口服,2.5 g/次,3次/d;对照组40例给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口服,0.2 g/次,3次/d。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ALT、AST、TC、TG、CA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ALT、AST、TC、TG、C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2.5%(29/4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丹降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确切,且优于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等常规西医治疗。
- 吴秀颀武博荣裴艳涛刘素芬刘振中林琳魏娟王志华宁更献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水飞蓟宾葡甲胺
- 一种皮肤炭疽创面护理用防感染湿敷装置
-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皮肤炭疽创面护理用防感染湿敷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在底座上滑动安装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可以将患者的上肢或下肢支撑在底座上方;并在底座上滑动安装挤干件,通过挤干件的两个夹持头可以夹持住展开的纱布的...
- 李娴祁晓静赵园康咏梅胡艳芳林琳吴秀颀黄涛李孟
-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效果。方法按照NAFLD评分将64例CHB合并NAFLD患者分为5分组、6分组、7分组、8分组,每组内再随机分为抗病毒组及对照组2个亚组。抗病毒组在治疗脂肪肝的同时进行抗病毒干预,对照组则只进行脂肪肝治疗。观察各评分组中2个亚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病毒学指标及肝脏病理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相同NAFLD评分组内的抗病毒组治疗后ALT、AST、TC、TG、HBs Ag及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炎症程度和脂肪肝分级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NAFLD评分组间,7分组、8分组血清生化指标改善程度更为明显,5分组、6分组抗病毒疗效更佳。结论 CHB合并NAFLD治疗过程中,积极的抗病毒干预相对于单纯的脂肪肝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刘素芬武博荣刘振中吴秀颀魏娟林琳董金红张彦芳董正洪李兵顺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
- HBV感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生化及免疫学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HBV感染对NAFLD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60例NAFLD合并CHB患者根据HBV DNA的检测结果分为NAFLD合并HBV DNA阴性组和阳性组,每组180例。每1组中根据血糖、体重指数和血脂分为不同的亚组。分别对组间以及组内亚组间患者的ALT和AST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同时,对NAFLD合并HBV DNA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外周血中不同种类T淋巴细胞的表达频数进行比较。结果 2组内,随着患者的血糖、体重指数和血脂升高,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2组间体重指数≥28.0 kg/m2的患者,NAFLD合并HBV DNA阳性组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NAFLD合并HBV DNA阴性组患者(P<0.05)。相对于NAFLD合并HBV DNA阳性组,NAFLD合并HBV DNA阴性组患者外周血各类T淋巴细胞表达量均有降低,但CD+3和CD+4表达量降低明显(P<0.05),CD+8和CD+4/CD+8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合并CHB患者的血糖、体重指数和血脂与肝脏损伤程度正相关;NAFLD合并HBV DNA阳性组中高体重指数的患者,肝脏损伤程度重,肝脏在受到二重打击时易发生进一步的损伤,这部分人群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NAFLD合并HBV DNA阳性组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进行抗病毒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刘素芬武博荣刘振中吴秀颀魏娟林琳董金红张彦芳董正洪李兵顺郑欢伟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体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