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涨源 作品数:77 被引量:451 H指数:11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8例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四肢痉挛性瘫痪及感觉障碍,均行CT、MRI检查并测量有关数值:Klaus高度指数、齿状突尖到脑桥延髓交界处的距离及小脑扁桃体下疝深度。所有患者均首先接受后路减压、枕颈钛板固定、植骨融合,然后再经口咽行齿状突磨除术。结果: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随访8个月至2年,平均1.5年,术后半年8例患者生活均能自理,术后1年,4例患者能参与一般的体育活动,另4例患者也能进行较轻的劳动。MRI示内固定稳固,延颈髓角度明显增大,脊髓压迫解除,植骨融合。结论:对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患者先行后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再行前路经口咽入路磨除齿状突的联合手术,安全可靠、效果好。 胡建中 张俊 王君宇 王锡阳 林涨源 邓展生 龙文荣 张宏其 李康华关键词:颅底陷入症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后路减压 固定术 ZPLATE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ZPLATE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 13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ZPLATE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 6 5~ 2 3个月 (平均 15 5个月 ) ,钢板、螺栓和螺钉无松动及断裂 ,3~ 6个月 (平均 3 7个月 )植骨全部融合 ,无假关节形成 ,瘫痪得到不同程度恢复 ,效果满意。结论 前路手术减压彻底 ,ZPLATE钢板固定牢靠 ,植骨融合快 ,瘫痪恢复满意 。 胡建中 雷光华 李康华 林涨源 龙文荣关键词:胸椎 腰椎 骨折 脱位 三维接骨板结合加压螺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应用自行设计的三维接骨板结合加压螺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3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三维接骨板结合加压螺钉系统固定 ,术后随访时间 8~ 32个月 (平均 11 2个月 ) ,对患者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及满意度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临床随访显示骨折愈合率 10 0 % ,优良率 10 0 %。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三维接骨板结合加压螺钉系统固定牢靠、操作简单 ,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李康华 林涨源 雷光华 李人杰 李珍生关键词:内固定器 股骨骨折 成人闭合性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疗指南(2025版) 2025年 成人闭合性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灾难性并发症,其诊断困难、治疗周期长、致残率高。目前,成人闭合性下肢骨折术后感染的诊治存在诸多难题,如早期精准诊断困难、治疗方案选择尚有争议等,导致总体诊疗效果不佳。为提高成人闭合性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效果,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创伤骨科与多发伤学组共同组织创伤骨科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制订《成人闭合性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疗指南(2025版)》,从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方面提出10条推荐意见,为成人闭合性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规范诊疗提供依据。 米博斌 曹发奇 胡维宪 周武 闫晨晨 李卉 孙云 熊元 赵劲民 花奇凯 吴新宝 蒋协远 张殿英 付中国 吴丹凯 刘光耀 刘国栋 于腾波 谭金海 陈熹 林凤飞 林涨源 廖冬发 王爱国 董世武 罗高兴 谢肇 孙东 傅德浩 陈云丰 张长青 刘珅 宋德业 芮永军 吴飞 刘曦明 王俊文 赵猛 车彪 胡冰 何承建 王光林 陈晓 戴冠东 方诗元 宋文超 陈明 郭光华 徐永清 杨雷 张文乾 张堃 汤欣 陈华 徐卫国 郭书权 刘勇 郭晓东 叶哲伟 熊蠡茗 夏天 吴宏斌 周启胜 刘梦非 胡益强 韩艳玖 薛航 查康康 陈伟 侯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神经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方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因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病历资料,数据采用SPSS 16. 0 或者Graph Pad Prism 6.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104例,其中全身麻醉组48例,神经阻滞56例.两组受试对象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神经阻滞组术中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最大变化、术中补液量分别为(12.7 ± 7.3)次/min ,(22.5 ± 8.8/12.2 ± 7.5)mmHg(1 mmHg=0.133kPa) ,(792.9 ± 387.0) ml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其分别为(18.1 ± 7.8)次/min ,(34.3 ± 7.9/21.6 ± 6.6)mmHg ,(1 083 ± 445.5)ml(t=3.64 、7.14 、6.73 、5.16 ,均 P<0.05).其他围术期相关数据及术后3个月、1年死亡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全身麻醉相比,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心率及血压影响较少,术中输液量较少,术后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增加,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的麻醉方式. 赵树山 李朝晖 阮哲 林涨源 龙海涛 赵瑞波 朱峥嵘 卢邦宝 孙步 华成亮 朱剑熹 唐朝辉 朱勇关键词: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股骨转子间骨折 血流动力学 儿童及青少年脊柱结核临床特点和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和病灶清除术的疗效。方法 :2 9例年龄小于 16岁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前方或侧前方病灶清除术 ,回顾性调查其病程、累及节段等临床特点及手术前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状况 ,根据Cobb角变化对 13例胸椎结核患者手术前后脊柱后突畸形的进展进行评估 ,平均随访 35月(12~ 84月 )。结果 :2 9名患者中 ,平均病程 4 .10月 (1~ 13月 ) ;平均累及脊椎节段 2 .93个 (1~ 8个节段 ) ;2 6例患者合并有冷脓肿 ,无合并窦道及混合感染者 ;神经功能恢复上 ,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2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 ;13例胸椎患者手术前后后突Cobb角平均为 5 4 .5 4°(38~ 75°)和 5 5 .6 2°(35~ 80°) ,两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90 5 ) ,1例术后 8月畸形明显加重 ;术后无结核复发者。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脊柱结核多累及多个节段 ,且常合并有冷脓肿形成 ,由于椎管较成人相对狭窄 ,早期神经功能受损较常见 ;前路病灶清除手术能改善神经功能 ,且复发少 ,后方植骨融合不一定列为常规 ,避免过早负重和严格卧床制动有助于预防后突畸形加重。 林飞跃 李康华 雷光华 胡一合 林涨源 邓展生 周江南关键词:脊柱结核 手术治疗 老年髋部骨折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预测效能 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筛选老年髋部骨折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的预测因素,建立老年髋部骨折后VTE风险的联合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2名6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合并VTE的患者作为血栓组,并选取同期52名6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未合并VTE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检验、检查结果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后VTE风险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其拟合程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栓组受伤-入院间隔时间、Caprini评分、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入院间隔时间、Caprini评分、SII为老年髋部骨折后VTE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这3个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49(95%CI:0.901~0.99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70%和96.20%,均明显优于各单一指标,且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好(Hosmer-Lemeshowχ^(2)=14.078,P>0.05)。结论:SII、Caprini评分、受伤-入院间隔时间是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后VTE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3个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VTE风险预测具有良好效能,可为临床上指导老年髋部骨折后VTE的预防、管理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彭江南 王昊晨 张亮 林涨源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 髋部骨折 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 探讨应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住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采用AO/ASIF锁骨钩钢板及韧带修补术治疗的11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Karlsson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6例;良5例。所有病例无术中并发症,无肩锁关节半脱位或钢板断裂、松动的表现。结论 AO/ASIF锁骨钩钢板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能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林涨源 李康华 雷光华 朱勇 胡懿合 廖前德关键词:骨板 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与透视辅助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和ScienceDirect等关于机器人辅助与透视辅助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立至2023年3月。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组间异质性较大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组间异质性较小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15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机器人辅助组465例、透视辅助组3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组的透视次数[SMD=-3.12,95%CI(-4.34,-1.89),P<0.001]、导针调整次数[SMD=-3.75,95%CI(-6.77,-0.72),P=0.015]、术中出血量[SMD=-0.83,95%CI(-1.18,-0.49),P<0.001]、手术时间[SMD=-2.59,95%CI(-4.11,-1.08),P<0.001]均小于透视辅助组;螺钉位置的优良率[OR=10.13,95%CI(3.67,27.98),P<0.001]大于透视辅助组;两组Majeed功能评分[SMD=0.28,95%CI(-0.0003,0.55),P=0.050]和骨折愈合时间[SMD=-0.14,95%CI(-0.46,0.17),P=0.36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具有透视次数少、导针调整次数少、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螺钉位置优良率高的优势,但在Majeed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与透视辅助相比无差异。 刘志 印国庆 赵树山 赵瑞波 龙海涛 成亮 卢邦宝 孙步华 曾敏 陈灿 朱勇 林涨源关键词: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META分析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ADR)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的术后疗效。方法对1999年12月-2001年12月14例行ADR和44例行开窗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大于3年的随访,并记录术前、术后3月和最后随访时的JOA... 李康华 文霆 雷光华 林涨源 刘华关键词:腰椎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 椎板开窗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