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铭
- 作品数:27 被引量:157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针刺手法补泻的现代研究概况被引量:3
- 2016年
- 对近5年针刺补泻手法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针刺补泻手法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近年的研究对几种疾病的模型大鼠采用针刺补泻,从血液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其作用及差异进行研究,如血虚证模型的血细胞,高血压模型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NO含量,内皮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等,热证模型的大肠杆菌内毒素,胃溃疡模型的血清胃动素,神经病理性镜像痛大鼠脊髓背角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肾阳虚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MDA和体内自由基等方面进行综述。
- 郭霞杨铭
- 关键词:针刺手法
- 芒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下尿路症状33例
- 2024年
- 目的:观察芒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B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芒针(秩边透水道)针法,配以补泻手法,2组均治疗1次/d,以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最终纳入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29/32),高于对照组的71.0%(22/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PSS、QO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秩边透水道)疗法可改善BPH患者相关的下尿路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董朋霞杨兆钢杨铭
-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癃闭下尿路症状
- 非药物疗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为患者带来巨大生活和经济负担,而其中部分患者不能使用口服药物治疗。因此医学界针对该疾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开展广泛研究,其中多种方法被证实有效。本文就近年来非药物治疗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杨子雯杨铭
- 关键词:非药物疗法卒中痉挛性偏瘫
- 托德式麻痹验案1则
- 2018年
-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脑血管病尤其是脑梗死是老年患者癫痫发作最常见的诱因,托德式麻痹是其中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发病率低,与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血管性震颤麻痹综合征存在相似表现,极易发生误诊,需仔细询问病史,做好相关辅助检查,第一时间做出正确诊疗。现介绍典型验案1则如下。
- 南文泽李丹茂秦会帮杨铭
- 关键词:验案
- 杨兆钢老中医临床经验录被引量:4
- 2011年
- 杨兆钢教授提出芒针"疏弹趋动,技巧术行"独特的针刺治疗理念,应用芒针,运用中医理论,在临床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现简要阐述马凡氏综合征、癃闭、子宫肌瘤的中医辨证、中医治法、针刺取穴、临床疗效以及体会。
- 杨铭
- 针刺睛明穴治疗86例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分析
- 睛明穴做为治疗目系疾患的主要穴位,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其针刺手法与疗效密切相关,本科应用此穴为主,在对86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治疗中,从针刺深浅操作手法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对针刺后,引起局部出血所产生的疗效突变进行了...
- 张继庆杨铭田晓芳
- 关键词:睛明穴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分析
- 文献传递
- 针刀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进展
- 2025年
-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中风后遗症之一,前期主要表现为疼痛,若未给予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功能丧失等表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为了提高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不断探索各种治疗方法,目前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针灸治疗等,有文献指出针灸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针刀是针灸的创新形式。因针刀能有效松解组织粘连、结节,其功效与肩手综合征的疾病特点较能对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针刀治疗肩手综合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为了进一步探索针刀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应用现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以便共同学习,促进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
- 秦研研曹艳超邬静蕾杨铭
- 关键词:中风肩手综合征针刀
- 针刺效应基础研究的背景及其思考被引量:8
- 2011年
- 针灸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针灸领域进行了长期、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从系统、组织、细胞、分子等各个水平上揭示针刺效应的机制,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尚待深入研究。
- 杨铭杨兆刚
- 关键词:针刺效应
- 针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慢性肺系疾病。临床研究表明针刺可有效缓解COPD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是治疗COPD的有效手段。从机制上阐明针刺治疗COPD可以指导临床实践。文章通过检索近5年针刺治疗COPD的基础研究文献,总结归纳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细胞失衡,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水平,提升膈肌功能,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MUC5AC)表达。从以上多角度阐述针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旨在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 曹艳超董立鑫杨铭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针刺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失明案一则
- 2023年
- 颅内动脉瘤又称脑动脉瘤,是指由于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原因导致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第三位。瘤体无破裂或瘤体体积较小的患者通常无症状;若瘤体破裂或压迫周围组织可导致脑出血、脑缺血、麻痹等表现,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案例中患者失明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引起的并发症,属于中医“暴盲”范畴。案例中患者通过采用益气明目、醒脑开窍、活血通络的治疗法,运用揿针压埋彭氏眼穴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中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的患者亦有明显的促进及协调作用,眼针治疗联合体针配穴光明穴、养老穴,使机体三焦通利,气血调和,以达到改善眼周的血液供应,解除视神经压迫,恢复视力的目的。文章将本案详细诊疗经过进行报告,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肖隆灏杨铭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失明眼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