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蓊勃
- 作品数:49 被引量:172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右手掌软组织Ewing样肉瘤一例
- 2021年
- 患者男,57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手掌心肿块,有酸胀感,伴右手指麻木。临床检查:右手掌近大鱼际侧见一肿块,手掌心膨隆,质地韧,活动较差,皮温不高,无明显红肿,无瘙痒,无溃烂,有压痛,右手指间关节活动正常。右腕部Tinel征阳性,右手桡侧3个半手指指腹麻木,末梢血运正常。X线检查示: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示:右手掌肿块,考虑偏良性病变,腱鞘囊肿可能(图1,2)。
- 祁义民杨蓊勃王彬柏乾明
- 关键词:指间关节右腕部腱鞘囊肿大鱼际
- 手、显微外科临床实习的教学体会被引量:5
- 2017年
- 分析手、显微外科带教在外科学临床实习中的现状和劣势,总结近年来的带教经验,阐述该专科自身特点在学生医德医风培养中的作用,提出通过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加强老师带教水平,不断改进带教工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做到教学相长。
- 杨蓊勃蒋纯志
- 关键词:医学生外科学手外科
- 神经端—侧缝合治疗臂丛损伤的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不同端-侧缝合方式修复周围神经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标准端-侧缝合方法与其他各种改良手术方式在修复效果上的差异。 方法:SD大鼠126只,随机分为7组。将右侧上臂段肌皮神经切断作为受体神经,以同侧尺神...
- 杨蓊勃
- 关键词:神经再生WALLERIAN变性臂丛损伤动物实验
- 文献传递
- 6例截肢肢体行游离皮瓣修复残端创面患者的术后护理被引量:5
- 2016年
- 随着交通运输业及工业的迅猛发展,严重的交通事故及工伤发生率逐年上升,造成肢体严重毁损伤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此类损伤除了导致骨关节的破坏以外,多伴有皮肤软组织的严重挤压伤,为保全患者的生命,截肢往往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1-2]。但因为高能量损伤产生的严重破坏,并常伴有感染,截肢创面的修复成为创伤骨科的难题。利用截肢肢体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3-4],
- 戴莲杨蓊勃王红玉陈海燕朱贤燕
- 关键词:毁损伤截肢游离皮瓣护理
- 甲根逆行入路切除甲下血管球瘤的临床治疗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甲根逆行入路切除甲根处单发血管球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8月-2014年6月,对收治的10例甲下血管球瘤患者采用甲根逆行入路行手术切除.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血管球瘤,术后随访2~3个月,指甲均正常生长,无感染发生,临床症状消失,新生指甲良好.结论 甲根部逆行入路是切除甲根处单发血管球瘤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丁朋杨蓊勃蒋纯志吴磊董鸿俊
- 关键词:血管球瘤手术入路指甲
- 改良侧方切口治疗近节指骨骨折
- 2025年
- 目的探讨改良侧方切口在治疗除拇指外近节指骨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我们自2019年9月至2023年8月应用改良侧方切口治疗除拇指外近节指骨骨折患者30例共31指,随访手指X线正侧位片骨折愈合时间,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价法观察手指屈、伸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术后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4±4)个月;指骨骨折完全愈合,愈合时间7~14周,平均(8.8±2.4)周。术后患指活动功能优(患侧手指TAM大于健侧手指TAM的90%)为64.5%(20/31指),良(患侧手指TAM为健侧手指的75%~90%)为32.3%(10/31指),可(患侧手指TAM为健侧50%~75%)为3.2%(1/31指),优良率为96.8%。结论改良侧方切口治疗除拇指外近节指骨骨折,术中可有效保护伸肌腱,骨折端暴露充分,术后骨折愈合及手指活动度好,是一种良好的手术选择方案。
- 徐绍俊方玮杨蓊勃姚懿伦
- 关键词: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 浅筋膜浅深交界层平面逆行分离穿支血管切取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创面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探讨采用浅筋膜浅、深交界层平面逆行分离穿支血管切取超薄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足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足踝外科治疗的23例24侧足部损伤,男15例,女8例,年龄22~59岁,平均42岁,左侧9例,右侧13例,双侧1例,创面大小为4 cm×4 cm~11 cm×17 cm,术前采用CTA联合高频CDU定位穿支,设计超薄游离ALTF面积4 cm×5 cm~12 cm×18 cm,于浅筋膜浅、深交界层平面显露并逆行分离穿支血管,切取皮瓣修复足部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门诊与微信定期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2块皮瓣出现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皮瓣厚度3~6 mm,平均4 mm。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无破损,2块皮瓣需要二期削薄,其余皮瓣外观满意,无臃肿畸形,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结论浅筋膜浅、深交界层平面逆行分离穿支血管切取超薄ALTF修复足部创面效果可靠,可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
- 周建东张兴飞许同龙杨蓊勃许亚军陈政陈学明张宇轩
- 关键词:超薄皮瓣足部创面
- 骨间后神经分支损伤Ⅰ期行肌腱转位重建伸拇功能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总结4例骨间后神经分支损伤Ⅰ期行肌腱转位重建伸拇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9月-2016年1月收治骨间后神经分支损伤患者4例,在行肌腱、神经修复后,Ⅰ期采用掌长肌腱至拇长伸肌腱转位重建伸拇功能.结果 4例患者术后均以石膏固定患肢,4周后拆除石膏进行康复训练,所有病例均可在拇指掌侧外展后充分伸直,腕、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针对骨间后神经部分分支损伤的病例,术中仔细鉴别损伤的情况,采用Ⅰ期肌腱转位重建伸拇功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 李王杨蓊勃蒋纯志尹昭伟涂祖波
- 关键词:桡神经深支神经损伤肌腱转位
- 神经端-侧缝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周围神经损伤是外科领域棘手的难题,尽管显微外科的进步以及神经生理学研究的发展使修复重建的效果得以改善,但由于发生病损的性质各异,预后仍不甚理想,尤其是暴力因素而造成神经长段缺损,或者神经根性损伤,通常因无法直接修复。临床上主要通过神经移植或移位术作为修复这类损伤的手段,
- 杨蓊勃虞聪
-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
- 供体神经端-侧缝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不同供体神经端.侧缝合修复臂丛神经损伤效果的差异。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切断右侧颈5、6神经根,模拟臂丛上干损伤,分别以膈神经及同侧颈7神经根作为供体神经,按照端.端和端.侧两种缝合方式修复患侧肌皮神经,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不予修复。各组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取材,作神经行为学评分、电生理及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术后3个月,以不同供体神经行端.侧缝合组均有明显神经再生现象,但效果不及对应的端.端缝合组(P〈0.05)。同侧颈,神经根端.侧缝合组,其行为学评分、肱二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肌肉和神经组织学检测为各修复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上干损伤模型中,采用不同的供体神经进行端.侧缝合效果存在差异,膈神经与同侧颈,神经相比,是端.侧缝合相对较好的供体神经;利用神经端.侧缝合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效果尚不能达到与端.端缝合相同的效果,临床使用需掌握严格的适应证。
- 杨蓊勃虞聪陈琳杨剑云
- 关键词:臂丛神经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