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樑 作品数:96 被引量:126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一种鱿鱼钓机散热机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鱿鱼钓机散热机箱,包括、机箱外壳、换气风机、换气风道,其中所述机箱外壳两侧中间对称设有主轴孔,用于安装主轴,所述主轴孔侧边、机箱外壳上设有机箱换气孔,所述换气风道安装在机箱外壳两侧,且换气风道上端与机箱... 刘健 黄洪亮 吴越 屈泰春 杨嘉樑 刘志东 李灵智 陈帅 饶欣文献传递 2004~2011年中国台湾秋刀鱼作业渔场年际变化初步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秋刀鱼渔业是西北太平洋的重要渔业之一,渔场位置每年都在不断变化。本文描述了中国台湾秋刀鱼的发展概况,并利用其作业渔场数据,分析了2004年至2011年其作业渔场的变动。发现台湾秋刀鱼渔业发展迅速壮大后趋于稳定;捕捞时间从每年5、6月份开始,捕捞区域沿着秋刀鱼洄游路线变动;受亲潮的影响每年开捕阶段作业渔场变动较大,因此影响了随后几个月份作业渔场的变动趋势;2008年起作业渔场延伸至北海道沿岸海域;不同年份相同月份存在重合的捕捞区域,这些区域可为下一年的开捕阶段提供作业参考。文章对提高秋刀鱼海上生产作业效率,发展我国大陆秋刀鱼渔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吴越 黄洪亮 刘健 杨嘉樑 李灵智 齐广瑞 周斌关键词:秋刀鱼 作业渔场 年际变化 南极磷虾渔业近况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30 2015年 南极周边海域蕴藏着丰富的南极磷虾资源,其开发潜力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为此,本研究基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统计数据分析了近几年南极磷虾渔业国家发展状况,并研究了南极磷虾渔业捕捞结构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1)受捕捞技术及装备的限制,南极磷虾传统渔业国家——波兰、日本及乌克兰等正逐渐淡出开发行列;(2)随着挪威、中国及智利等新兴国家的加入,南极磷虾入渔船舶和渔业产量呈上升趋势;(3)南极磷虾全年均有生产,其中3—9月份渔获产量占总产量的70%—90%;(4)受综合环境因素和新的渔业管理措施影响,CCAMLR 48.1、48.2和48.3小区渔获产量年间波动变大,渔场选择难度增大;(5)传统的大规模科学调查模式已不适应该资源变化与渔业管理的要求,科学性渔业调查将成为今后南极磷虾资源调查与评估的重要补充。 黄洪亮 陈雪忠 刘健 李灵智 吴越 杨嘉樑 周斌 齐广瑞 陈帅 徐国栋关键词:南极磷虾 作业渔场 渔业管理 模拟鱿鱼钓机长放线行程作业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鱿鱼钓机长放线行程作业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该试验装置包括基座、振动台、测试钓机、测试钓机卷线轮、测试端钓线、若干定滑轮、滑轮承载架、标记牌、上限位置传感器、下限位置传感器、控制端钓线、控制机卷线轮和... 刘健 黄洪亮 吴越 李灵智 刘志东 陈帅 唐峰华 戴阳 杨嘉樑文献传递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及CPUE值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初步掌握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的变动规律,利用"欧亚1号"渔船2014年5—11月的渔捞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各月作业渔场分布较广,作业区域范围在38°N^48°N、147°E^163°E之间;捕捞作业渔场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洄游路线基本一致;8月份的月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最低,仅为9.1 t/d,9—11月份CPUE平均值较高;39°N^40°N的CPUE平均值较高,为36.10 t/d,146°E^147°E的CPUE平均值较高,为52.29 t/d;捕捞作业区域的作业水温范围在9.8~16.5℃区间内,其中接近72%的作业时间处于12~14℃之间;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CPUE值波动范围较大。 吴越 黄洪亮 刘健 杨嘉樑 齐广瑞 周斌关键词:秋刀鱼 作业渔场 CPUE 一种海山区底层生物采集网框架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山区底层生物采集网框架结构,包括采集网框架,采集网框架呈槽型结构,采集网框架包括两个侧框架,以侧框架作为采集网框架的支撑边,侧框架的前端呈圆弧形,侧框架的前端与侧框架的底面形成一个平滑过渡的弧形面,侧框架... 刘健 黄洪亮 李灵智 杨嘉樑 屈泰春 饶欣文献传递 拖网网板水动力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量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拖网网板水动力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装置包括X向导轨、Y向导轨、第一和第二传感器、第一和第二传感器平台、旋转台、模型固定支架、固定转环、钢丝线、翼型支架和渔具模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定水流速度和迎流冲... 刘健 黄洪亮 刘志东 陈帅 李灵智 唐峰华 吴越 杨嘉樑 屈泰春文献传递 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南极磷虾资源密度及渔获个体时空特征 2025年 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为南极磷虾主要捕捞区域,为了进一步研究该海域南极磷虾资源分布及生物学特征,基于2018/19渔季中国南极磷虾商业捕捞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南极磷虾CPUE(catch per unit fishing effort,CPUE)、体长及年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南极磷虾CPUE月间差异显著(P<0.001),4—7月平均CPUE整体呈下降趋势;CPUE沿海峡呈东北-西南向分布,高值区多分布在海峡东北海域(58°45′00"~59°45′00"W、62°52′30"~63°07′30"S)。空间冷热点分析结果表明,CPUE热点主要位于海峡东北海域,核心冷点和次冷点主要分布在海峡西南海域和东南海域。不同月间南极磷虾体长差异显著(P<0.001),平均体长变化范围为39.72~44.51 mm;平均体长低值区沿东北-西南走向平行分布于海峡西缘的南设得兰群岛近岸海域,高值区多分布在海峡中部及海峡东缘的南极半岛近岸海域。不同月间南极磷虾年龄组成差异较大,5月年龄组成以3~+龄为主,其余月份以2~+龄为主;年龄组成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增大,海峡西缘的南设得兰群岛近岸海域年龄组成略低于海峡中部及海峡东缘的南极半岛近岸海域。 李帅 杨嘉樑 赵国庆 李灵智 饶欣 黄洪亮关键词:南极磷虾 CPUE 体长 一种用于采集海山区底层生物的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采集海山区底层生物的采集装置,包括采集网框架和采集网网具,采集网框架呈槽型结构,采集网框架包括两个侧框架,以侧框架作为采集网框架的支撑边,侧框架的前端呈圆弧形,侧框架的上下钢板之间设有加强板,两个侧... 刘健 黄洪亮 李灵智 杨嘉樑 屈泰春 饶欣文献传递 南极磷虾渔业兼捕鱼类组成及其分布特征 2025年 为深入了解南极磷虾渔业兼捕渔获情况,根据我国2019—2022年南极磷虾捕捞渔船的捕捞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资源密度和月间兼捕渔获平均中心深度,探讨了南极半岛北部海域(南极海域48.1、48.2和48.3亚区)磷虾渔业兼捕鱼类的时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2019—2022年间,兼捕主要发生在1—8月,共出现17种兼捕鱼类,其中优势种1种,常见种3种。不同兼捕鱼类在48区各亚区内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且资源密度也有较大差异,48.1亚区兼捕鱼类的单位网次渔获量为1.12 kg·网^(-1),其主要兼捕品种为眼斑雪冰鱼(Chionodraco rastrospinosus)以及一种南极鱼科(Nototheniidae)鱼类,主要分布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以及德雷克海峡;48.2亚区兼捕鱼类的单位网次渔获量为19.45 kg·网^(-1),其主要的兼捕品种为裘氏鳄头冰鱼(Champsocephalus gunnari),主要分布于南奥克尼群岛西北部以及南乔治亚岛东部海域;48.3亚区兼捕鱼类的单位网次渔获量为6.23 kg·网^(-1),其主要兼捕品种为拉氏雅南极鱼(Nototheniops larseni),主要分布于南乔治亚岛,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附近也有出现。各亚区年间兼捕种类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优势种变化不大。1—3月作业区域集中于48.2亚区,兼捕鱼类出现的主要深度处于45~60 m,月间中心深度变化较小;3—6月作业区域集中于48.1亚区,兼捕鱼类出现的中心深度逐渐增加至100m以深;6—8月主要作业区域集中在48.3亚区,同时在48.2亚区也有部分捕捞活动,两区域中兼捕鱼类出现的平均深度均在6月份达到最大:其中,48.2亚区的平均深度为220.1 m,48.3亚区的平均深度为97 m。兼捕鱼出现的中心深度随水深变动而变化,平均水深达到400 m时兼捕鱼中心深度最大,为127.2 m。研究结果可为南极48渔区海域渔业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王紫一 赵国庆 黄洪亮 张港琛 李帅 李灵智 杨嘉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