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门冬氨酸钾镁在预防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纤颤发生的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在预防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心房纤颤发生的作用。方法:所有入选160例患者均第1次接受OPCABG,且术前均为窦性心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试药组为术后3 d每天静脉内输注门冬氨酸钾镁4 g,对照组术后3 d每天输注安慰剂。排除标准:过去存在房颤病史,安装过心脏起搏器,术后心肌梗死,术中改为停跳搭桥的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研究终点是术后发生房颤。结果:试药组房颤发生率为9%,对照组房颤发生率为19%,显著高于试药组(P<0.01)。试药组I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6±1.3)d vs.(3.6±1.2)d,P<0.05]。结论:术后连续3 d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以安全有效减少OPCABG术后房颤的发生率。
- 郭海平赵成秀靳振生李锐郭建英李文娟杨健
-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心房纤颤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血清PSGL-1、presepsin、MIP-1α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究血清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PSGL-1)、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resepsin)、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该院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发生组(69例)、未发生组(7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SGL-1、presepsin、MIP-1α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SGL-1、presepsin、MIP-1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生组体外循环比例、糖尿病史比例及血清PSGL-1、presepsin、MIP-1α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发生组,呼吸机通气时间长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机通气时间、LVEF、PSGL-1、presepsin、糖尿病史、MIP-1α均为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SGL-1、presepsin、MIP-1α及三者联合诊断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844、0.838、0.919,三者联合检测的AUC大于单独诊断的AUC(Z_(三者联合-PSGL-1)=3.198、Z_(三者联合-presepsin)=2.326、Z_(三者联合-MIP-1α)=3.161,P_(三者联合-PSGL-1)=0.001、P_(三者联合-presepsin)=0.020、P_(三者联合-MIP-1α)=0.002)。结论PSGL-1、presepsin、MIP-1α水平在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李锐李良杨健郭海平
-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
- 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比较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比较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DCAB)与常规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左胸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LIMA)心脏不停跳CABG术45例和常规正中开胸CABG手术50例。比较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围术期心肌梗死、死亡等指标;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年时进行随访,比较术后1年的吻合口再狭窄、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死亡等重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入选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别。两组患者均成功施行不停跳CABG手术,围术期均无死亡。MIDCA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围术期出血少等优点。但MIDCAB组术后疼痛程度较常规正中切口CABG组大。两组在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两组患者在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脑卒中、吻合口再狭窄等终点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DCAB术具有与传统正中切口手术一样的近中期效果,MIDCAB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 郭海平郭建英赵成秀郭梅丽李锐李延珍杨健李忠辉李良宋华勇凌云鹏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小切口左乳内动脉
- 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0例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左胸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LIMA)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0例。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左胸抬高30°,左前外侧第4或第5肋切口,用特制牵开器(德国Fehling公司)牵开肋骨,游离乳内动脉,使用心脏固定器下行冠状动脉吻合。结果: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中出血量40~150m L,平均(85±32)m L。术后24h引流量0~1 325(285±262)m 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17h,平均(9.5±5.7)h。二次开胸2例。无切口感染。30例随访0.5~1年,心绞痛症状消失27例,明显减轻3例。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适用于心脏前壁冠状动脉尤其是前降支的再血管化,安全可靠,中期疗效好。使用特制牵开器行MIDCAB手术安全可行。
- 郭海平凌云鹏郭建英赵成秀郭梅丽李延珍李锐杨健李忠辉李良宋华勇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胸小切口左乳内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