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继芳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饮用
  • 7篇饮用水
  • 5篇农村
  • 4篇供水
  • 3篇微生物
  • 3篇集中式供水
  • 2篇农村饮用
  • 2篇农村饮用水
  • 2篇微生物污染
  • 2篇消毒
  • 1篇盐含量
  • 1篇饮用水中
  • 1篇水处理方式
  • 1篇水源
  • 1篇水质
  • 1篇土壤
  • 1篇农村土壤
  • 1篇农用土壤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机构

  • 8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沈阳市疾病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李继芳
  • 6篇崔仲明
  • 4篇纪忠义
  • 3篇李景洲
  • 1篇张丹
  • 1篇张聿为
  • 1篇王俊龙
  • 1篇邓宇
  • 1篇纪璎伦
  • 1篇于连政
  • 1篇杨永建

传媒

  • 3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辽宁省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消毒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农村集中式供水消毒处理和饮用水水质状况,完善管理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抽样检测方式,对辽宁省农村集中式供水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共进行水源水消毒处理的监测点213个,占抽样调查供水点总数的11.8%。所调查的消毒处理的监测点中,有39.9%的水源用漂白粉进行消毒。不同水处理方式末梢水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的超标率存在差异。结论辽宁省农村集中式供水消毒状况亟待改善,应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消毒处理。
李继芳纪忠义纪璎伦李景洲杨永建张丹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消毒水质
2013—2017年辽宁省农村土壤蛔虫卵调查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土壤中蛔虫卵及其活卵污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2017年随机选取辽宁省14个涉农县,每年采集280份农用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植物根系含量、土壤质地、土壤湿度、土壤pH值对蛔虫卵及其活卵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2013—2017年14个监测县土样中蛔虫卵数为0~22.5个/g,活卵数为0~13.5个/g,蛔虫卵检出率在2014年最高(43%),随后略有下降。不同根系含量的土壤蛔虫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多量植物根系的土壤活卵检出率更高。不同质地的土壤蛔虫卵和活卵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湿度的土壤蛔虫卵和活卵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土壤极潮时检出率最高。不同pH值的土壤蛔虫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H<5.0时检出率最高,而对活蛔虫卵检出率无影响(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土壤中蛔虫卵污染情况在2014年后略有改善,土壤样品的湿度和p H对蛔虫卵检出有影响,土壤中植物根系含量和土壤湿度对活卵检出有影响。
王舒李继芳崔仲明
关键词:农用土壤蛔虫卵检出率
2017-2019年辽宁省农村学校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为了解辽宁省农村学校饮用水微生物卫生状况,为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于2017-2019年抽取459所学校,在枯水期(3-4月)和丰水期(7-8月)共采集908份末梢水进行水样检测,检测的微生物指标包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结果调查的459所学校中,以小学和公办为主,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5.10%(207/459)和98.47%(452/459)。69.28%(318/459)学校水源类型为深井。采取消毒措施的学校主要为漂白粉消毒。2017-2019年微生物指标综合达标率为86.23%。达标率由高到低顺序为:大肠埃希氏菌(99.25%)>菌落总数(97.14%)>耐热大肠菌群(92.32%)>总大肠菌群(87.56%)。不同年份各指标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达标率(91.25%、95.36%)枯水期高于丰水期(83.81%、89.21%),地下水水源(87.92%、92.69%)高于地表水源(72.73%、77.27%)(P<0.05)。微生物指标综合达标率枯水期(90.15%)高于丰水期(82.26%),消毒水样(97.33%)高于未消毒水样(85.23%)。全省区域中部地区微生物指标综合达标率高于东部和西部(χ^2=9.924,P=0.007)。结论辽宁省农村学校饮用水不同指标达标率与水源类型、水期、区域均有关。消毒能够有效提升微生物指标达标率。建议因地制宜,加强水源选择与防护,加强消毒,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卫生意识。
李继芳崔仲明王舒
关键词:饮用水微生物农村
辽宁农村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微生物学调查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自建设施供水学校的饮用水微生物卫生状况,为改善农村学校学生饮用水水质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对全省49个涉农县(区)97所中小学校的自建供水设施调查水源类型及水质处理情况,采用统一调查表,并采集水样,检测微生物学指标。结果调查的97所农村自建设施供水学校中,水源均为地下水,其中76.3%为深层地下水,71.1%无任何水处理措施。采集检测的194份水样中,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85.6%,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合格率分别为96.4%,86.6%,89.7%,98.5%。经过处理的水样微生物综合指标合格率高于未经过处理水样,枯水期微生物指标综合合格率高于丰水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辽宁省农村学校自建设施水质存在微生物污染,应尽快完善水质净化工艺。
李继芳崔仲明纪忠义王周超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微生物
2017年辽宁省农村饮用水中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污染现状,为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和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意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2017年辽宁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采集枯水期和丰水期集中式供水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检测水样中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4项指标,计算合格率。结果共采集水样4 555份,其中枯水期2 278份,丰水期2 277份,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出厂水高于末梢水。不同水源类型下菌落总数(χ^2=207.949,P<0.05)和总大肠菌群(χ^2=471.74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消毒与未消毒时菌落总数(χ^2=8.136,P<0.05)和总大肠菌群(χ^2=149.66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消毒方法间菌落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235,P<0.05),总大肠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9,P >0.05)。结论辽宁农村地区饮用水消毒率低,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偏低。
王舒李继芳崔仲明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微生物
铁岭市农村饮用水重金属及其健康风险初步评价被引量:10
2017年
为了解铁岭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饮用水重金属水平,并评价其潜在健康风险,于2015年对辽宁某市农村地区108个集中式供水水厂调查基本信息;采集水样,检测6种重金属水平,并运用美国环保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初评。结果显示,调查的108个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源类型中92.6%为深井,供水方式中87.0%为未处理。饮用水中As、Cd、六价铬、Pb、Fe、Mn水平(中位数)分别为5.0×10^(-4)mg/L、2.5×10^(-4)mg/L、2.0×10^(-3)mg/L、1.25×10^(-3)mg/L、2.5×10^(-2)mg/L、5.0×10^(-3)mg/L。除Mn的合格率略低(96.7%)外,水样中As、Cd、六价铬、Pb、Fe的水平均合格。化学致癌物As、Cd、六价铬经饮水途径平均个人年健康风险值分别为2.4×10^(-6)/年、4.9×10^(-7)/年、2.6×10^(-5)/年,健康风险值总和为2.889×10^(-5)/年。非致癌物质Pb、Fe、Mn经饮水途径平均个人年健康风险值分别为2.9×10^(-10)/年、2.7×10^(-11)/年、1.2×10^(-11)/年,健康风险值总和为3.29×10^(-10)/年。该市农村集中式供水需进一步完善水质处理工艺。饮用水中重金属经饮水途径所致的个人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李继芳崔仲明纪忠义邓宇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重金属
2018—2022年辽宁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消毒状况及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了解辽宁省农村地区集中式供水消毒状况,并进一步了解不同方式消毒情况及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2018—2022年,在辽宁省14个市所有乡镇辖区范围内,每个乡镇设置2~4个监测点,收集集中式供水单位基本信息,每个水厂采集1份出厂水和1~2份末梢水,枯水期和丰水期各采集1次。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和菌落总数)检验。采取消毒措施的水样检测消毒剂指标(游离氯或二氧化氯)。检测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对微生物和消毒剂指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供水单位5 384个,水源类型主要为地下水(94.42%);供水规模主要为小型集中式供水(96.34%)。消毒的供水单位739个(13.72%),其中消毒方式包括氯化消毒(69.68%)、二氧化氯消毒(27.60%)和紫外线消毒(2.72%);消毒设备按要求使用的占比60.35%。氯化消毒以漂白粉为主(81.55%),二氧化氯消毒以高纯二氧化氯为主(67.16%)。共采集检测水样23 427份,其中消毒水样3 389份(紫外线消毒水样84份,氯化和二氧化氯消毒水样3 305份)。游离氯和二氧化氯指标达标率为91.20%。二氧化氯消毒水样达标率(96.31%)高于氯化消毒水样(89.22%),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0,P<0.05)。丰水期游离余氯达标率高于枯水期;末梢水游离余氯的达标率高于出厂水;消毒设备按要求使用的水样游离余氯达标率高于偶尔使用和人工投加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期、水样类型、水源、消毒剂投加方式,二氧化氯达标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水样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和菌落总数达标率高于不消毒水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化消毒水样总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达标率均高于二氧化氯�
李继芳孙丽李景洲崔仲明于连政王俊龙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消毒
水源和水处理方式对辽宁省农村集中式供水硝酸盐含量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辽宁省农村集中式供水不同地下水源类型和水处理方式对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影响,为改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819个监测点使用统一调查表进行基本信息收集,每个监测点枯水期(3~4月)和丰水期(7~8月)采集出厂水样进行检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地下水源类型中,泉水水源饮用水硝酸盐含量均合格;深井水源的超标率低于浅井水源,分别为7.10%和7.90%。水处理方式中,未处理的超标率(8.10%)最高,其次为仅消毒(4.20%),沉淀、过滤(0.60%),完全处理的(100.00%)。结论不同地下水源类型和水处理方式对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有影响。
李继芳纪忠义李景洲张聿为
关键词:水源水处理方式集中式供水饮用水硝酸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