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曦铭

作品数:92 被引量:270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主题

  • 25篇动脉
  • 25篇血管
  • 23篇冠状
  • 21篇冠状动脉
  • 19篇心病
  • 19篇冠心病
  • 14篇心肌
  • 14篇介入
  • 12篇介入治疗
  • 10篇他汀
  • 10篇细胞
  • 10篇伐他汀
  • 10篇阿托
  • 10篇阿托伐他汀
  • 9篇冠脉
  • 8篇血小板
  • 8篇梗死
  • 7篇心房
  • 7篇造影
  • 6篇心房颤动

机构

  • 84篇天津市胸科医...
  • 41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静海县医院
  • 3篇大港油田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天津市南开医...
  • 2篇天津大学
  • 2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开滦总医院
  • 1篇天津市泌尿外...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北京市仁和医...
  • 1篇玉田县医院
  • 1篇灵然创智(天...

作者

  • 92篇李曦铭
  • 61篇丛洪良
  • 21篇胡越成
  • 16篇赵茹
  • 16篇李作成
  • 10篇王林
  • 8篇肖建勇
  • 8篇金冬霞
  • 7篇张迎怡
  • 7篇肖健勇
  • 6篇王一然
  • 5篇李婷婷
  • 5篇付乃宽
  • 5篇贾红丹
  • 5篇张敬霞
  • 4篇柴仁贵
  • 4篇张茹艳
  • 4篇于铁链
  • 4篇姚青海
  • 4篇李东

传媒

  • 14篇天津医药
  • 8篇中华高血压杂...
  • 6篇第二届中国老...
  • 4篇中国临床研究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THE 22...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2008第四...
  • 2篇2008天津...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7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13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猪的梗死区微血管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梗死区微血管血流的作用,探讨替罗非班减少AMI再灌注后梗死区微血管梗阻(microvessel obstruction,MO)的作用机制和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通过介入球囊封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堵闭左前降支中段90min后,撤出球囊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采用延迟增强多层螺旋CT(delayed enhancement multi-slice spiral CT,DEMSCT)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并计算体积和梗死区微血管梗阻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浓度。最后处死小猪,取得心脏标本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结果对照组10只、替罗非班组9只实验猪成功穿刺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各6只猪的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制作成功,对照组4只、替罗非班组3只实验小猪在DEMSCT上出现心肌梗死区微血管梗阻。两组微血管梗阻体积在AMI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呈增加趋势,替罗非班组微血管梗阻体积在再灌注后1、24、48、72h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9.6±3.1)Y00与(4.8±0.7)%、(13.4±3.3)%与(5.8±1.2)%、(15.1±3.8)%与(6.4±1.2)%和(15.9±4.6)%与(6.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6.99、13.76、14.21和11.38,均P〈0.05);两组在AMI后30min时,血清IL-6、IL-10水平开始升高,AMI再灌注后10min至72h的各时间点,替罗非班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替罗非班可缩小AMI再灌注后心肌梗死区微血管梗阻范围,除抗血小板机制外其还可能与减轻AMI再灌注后炎症反应有关。
李曦铭柴仁贵李东于铁链丛洪良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
血小板微颗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颗粒(PMPs)影响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释放的可能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CRL-1730,配制不同干预浓度的PMPs与HUVECs共培养不同时间,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内皮细胞VEGF、VEGFⅡ型受体Flt/KD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以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VEGFmRNA的表达水平在0mg/L组高于PMPs10、30、50、100mg/L干预组(均P<0.05),VEGFⅡ型受体Flt/KDRmRNA表达水平在0mg/L组低于PMPs10、30、50、100mg/L(均P<0.05)。ERKmRNA表达水平在PMPs50mg/L组高于0mg/L组(P=0.004),PI3KmRNA表达水平在PMPs100mg/L组高于0mg/L组(P=0.004)。(2)50mg/LPMPs干预细胞,VEGFmRNA的表达水平在0h组高于4h、24h组(P<0.05),KDRmRNA的表达水平在0h组低于4h、24h组(均P<0.05),PI3KmRNA的表达水平在0h组低于24h组(P=0.004)。结论:PMPs可能通过VEGF受体,激活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促进血管和血管发生为基础的生物学效应。
解畅李曦铭贾红丹张迎怡毛用敏崔让庄丛洪良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1-磷脂酰肌醇3-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的策略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技术、操作技巧和器械的改进,许多复杂的冠脉病变甚至既往被认为的介入治疗“禁区”,也已经为心血管介入医生涉足的领域。那么如何规定复杂冠脉病变,尚无非常统一的定义。目前普遍接受的复杂冠脉病变包括:...
丛洪良李曦铭
关键词: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操作技巧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文献传递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冠状动脉巨噬细胞簇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通过测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影像中巨噬细胞簇弧度对巨噬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巨噬细胞簇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胸科医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412例接受冠状动脉OCT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男性307例,占比74.5%。依据巨噬细胞簇弧度将患者分为3组:无巨噬细胞簇组(187例)、小巨噬细胞簇(50°~73°)组(113例)和大巨噬细胞簇(>73°)组(112例)。比较不同组患者间炎症指标和斑块特点差异。结果225例(54.6%)患者存在巨噬细胞簇,其单核细胞、MHR、高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和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较无巨噬细胞簇患者更高,且具有更多的不稳定斑块特征:纤维帽厚度更薄、斑块破裂、愈合斑块、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胆固醇结晶和微通道的比例更高(均为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MHR预测巨噬细胞簇的曲线下面积为0.71,特异度为0.65,敏感度为0.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HR(OR=131.472,95%CI:15.900~1087.081)、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OR=16.715,95%CI:5.680~49.195)和微通道(OR=2.742,95%CI:1.617~4.648)是巨噬细胞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01)。DeLong检测显示,上述3个联合指标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MHR、Gensini积分和微通道的单个指标(0.77比0.68、0.67、0.63,均为P<0.001)。此外,巨噬细胞簇弧度与单核细胞(r=0.136,P=0.042)和MHR(r=0.222,P=0.00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62,P<0.001)呈负相关,并且巨噬细胞簇弧度与MHR间相关性较单核细胞更加显著(Z=2.455,P=0.014)。依据MHR截点值分组,高MHR组巨噬细胞簇弧度显著高于低MHR组(89例:86.9°±26.4°比136例:75.7°±23.0°,t=-3.352,P=0.001)。结论MHR、Gensini积分和微通道是冠状动脉巨噬细胞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上述危险因素的联合指标对巨噬细胞簇的预测能力更佳。�
刘春伟杨凡王乐胡越成张敬霞李曦铭丛洪良
关键词:单核细胞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累积残余胆固醇暴露对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累积残余胆固醇(cumRC)对高血压患者新发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参加2006、2008、2010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无心力衰竭病史的高血压患者27839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cumRC水平四分位数分为4组:第1四分位组(cumRC<2.86 mmol/L)(n=6959)、第2四分位组(cumRC 2.86~<4.25 mmol/L)(n=6960)、第3四分位组(cumRC 4.25~<5.90 mmol/L)(n=6960)、第4四分位组(cumRC≥5.90 mmol/L)(n=6960)。计算4组心力衰竭累积发病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cumRC对高血压患者新发心力衰竭的影响。结果在中位随访9.94(9.52,10.26)年间,共有903例(3.24%)心力衰竭发生。Kaplan-Meier曲线显示,第1~4四分位组心力衰竭的累积发病率逐渐升高(Log-rank检验,χ^(2)=28.96,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第1四分位组为对照,随着cumRC升高,心力衰竭发病风险逐渐增加,第4四分位组风险最高(HR=1.48,95%CI 1.21~1.80,P<0.01)。以传统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在基本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加入2006年单次残余胆固醇测量值(RC2006)、基线时单次残余胆固醇测量值(RC2010)和cumRC发现,cumRC预测模型C-index为75.09%,与基本预测模型(C-index为74.91%),RC2006预测模型(C-index为74.95%)、RC2010预测模型(C-index为74.91%)相比,C-index分别提升了0.0018、0.0014、0.0018。此外,删除发生心肌梗死、心房颤动者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cumRC均与新发心力衰竭的发生相关。结论高cumRC与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且cumRC对心力衰竭风险的预测能力优于单次残余胆固醇测量值。
赵雪梅李曦铭郑君毅吴昊天贾瑞雯王祎菲王桂苹吴寿岭刘晓堃
关键词:高血压心力衰竭前瞻性队列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择期PCI术后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曦铭丛洪良马洪俊李建张迎怡胡越成李作成金冬霞肖建勇赵茹
盐酸贝那普利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背景有研究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减轻对比剂对肾脏的损伤,但也有研究表明应用ACEI类药物是对比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119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使用盐酸贝那普利组和对照组(未用盐酸贝那普利)。盐酸贝那普利组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至少3d应用盐酸贝那普利10mg,1次/d,术后继续使用至少3d。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术后72h血清肌酐并用MDRD方法计算其术前、术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介入治疗后CIN的发生率,两组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eGFR、血清肌酐的变化。结果盐酸贝那普利组手术前后eGFR、血清肌酐未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术后eGFR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2),术后血清肌酐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3)。术后72h血清肌酐与基线血清肌酐的差值(ΔScr)对照组明显升高(P=0.020),ΔeGFR明显降低(P=0.012)。盐酸贝那普利组CIN发生率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4.92%比8.62%,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应用盐酸贝那普利是安全的,并可能有保护肾功能,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作用。
李婷婷李曦铭丛洪良
关键词:盐酸贝那普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剂肾病
OSAHS与SYNTAX积分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SYNTAX积分(SXscore)及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67例OSAHS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的诊断标准,分为轻度组(n=17)、中度组(n=16)、重度组(n=34),完善实验室检查及冠脉造影检查,计算并比较各组SXscore。结果 3组间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血脂及超声心动检查中左室舒末内径及射血分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SXsco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Xscore随着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的升高而增加(rs=0.326,P=0.007)。结论患者OSAHS严重程度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复杂程度呈正相关,对临床上合并冠心病的OSAHS患者采取再血管化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王明辉赵晓赟丛洪良刘玉洁任宁李曦铭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冠状血管造影术多导睡眠描记术SYNTAX积分
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现状
2009年
抗血小板治疗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石之一,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有重要影响,对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近来阿司匹林抵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被用来描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在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后仍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明确抵抗的原因和机制将使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受益匪浅。本文旨在对这一方面予以简要综述。
李作成李曦铭贾红丹丛洪良王林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抗血小板治疗环氧化酶血小板聚集率二磷酸腺苷血栓
抑郁对冠心病行再血管化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6
2012年
目的 探讨抑郁对冠心病患者行再血管化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345例CABG和308例PCI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抑郁评分,根据评定结果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其中CABG患者抑郁组84例、非抑郁组261例,PCI患者抑郁组88例、非抑郁组220例.随访12个月,观察抑郁状态分别对2种治疗方式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的影响.结果 345例行CABG的患者,术后抑郁患病率明显高于术前(40.9%比24.3%,P<0.01);术后抑郁患者12个月内MACE的发生率高于无抑郁患者[8.5%( 12/141)比2.9% (6/204),P<0.05];其中,抑郁组再次血运重建率和12个月累积再住院率均高于非抑郁组[4.9%( 7/141)比1.0%( 2/204)和12.8%( 18/141)比6.4% (13/204),P均<0.05].308例行PCI患者,术后抑郁患病率亦高于术前(36.4%比28.6%,P<0.05);术后抑郁患者12个月MACE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均高于无抑郁患者[8.0% (9/112)比2.0% (4/196)和12.5% (14/112)比4.6% (9/196),P均<0.05].对同期行PCI和CABG的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抑郁评分进行比较,PCI与CABG术前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BG术后患者SDS评分明显高于PCI组(48.9±9.8比45.7±10.5,P=0.01).166例行PCI患者测定血清IL-6水平,抑郁患者IL-6水平高于非抑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血管化治疗术后有较高比例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术后抑郁状态与患者再缺血事件相关,并可能影响预后.
李曦铭李婷婷丛洪良郭志刚宋静华赵茹肖建勇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抑郁症心肌血管重建术预后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