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源性抗炎介质-脂氧素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子机理
- 陈琼华陈清西苏志英周卫东许雅云杨蕙铭李志勇
-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难治病。其所带来的疼痛及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降低雌激素水平是内异症的传统治疗措施,但存在严重的围绝经期症状、复发率高、影响生...
- 关键词:
- 关键词:明胶酶
- 血清2019-nCoV IgM和IgG抗体用于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初探被引量:44
- 2020年
- 目的:分析血清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1至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CP确诊患者共计116例为疾病组,非NCP人群包含非NCP住院患者84例和健康体检者50名,共计134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2019-nCoV IgM和IgG抗体浓度。2019-nCoV IgM、IgG抗体单项检测及其联合检测3种方式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采用χ^2检验;NCP患者2019-nCoV核酸转阴前后其IgM、IgG抗体阳性率和浓度的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NCP患者病程中2019-nCoV抗体浓度变化趋势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2019-nCoV IgG的敏感度(90.5%,105/116)高于2019-nCoV IgM(75.9%,88/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1,P<0.05);2019-nCoV IgG的特异度(99.3%,133/134)高于2019-nCoV IgM(94.0%,126/1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2019-nCoV IgM联合IgG后的敏感度(89.7%,87/97)高于2019-nCoV Ig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5);2019-nCoV IgM联合IgG后的特异度(100%,125/125)高于2019-nCoV Ig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0,P<0.05)。在2019-nCoV核酸转阴后血清2019-nCoV IgM抗体阳性率(9/17)及浓度[13.0(4.9,24.7)AU/ml]均显著低于核酸转阴前IgM抗体阳性率(15/17)和浓度[29.5(14.0,61.3)AU/ml](χ^2=5.10,Z=-3.195,P均<0.05)。在NCP病程中,从确诊第1天到每隔3天留取患者血清标本,共留取3次。第1次2019-nCoV IgM和IgG抗体浓度[分别为19.4(12.4,63.7)AU/ml,105.8(74.8,126.1)AU/ml]均显著高于第2次的浓度[15.8(7.1,40.3)AU/ml,80.5(66.7,105.9)AU/ml](Z分别为-2.897、-3.179,P均<0.05)。结论:2019-nCoV IgG抗体用于诊断NCP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2019-nCoV IgM抗体浓度与2019-nCoV核酸检出有一定的关联性;2019-nCoV IgM和IgG抗体联合2019-nCoV核酸检测
- 李萍李志勇赵四林李琼胡燕陈煜枫易帆谢祁琛曾召琼邓长娟王占祥谢小兵
- 关键词:冠状病毒属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核酸类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 IL-6、ESR、CRP和常规生化检测用于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和常规生化指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4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新冠肺炎组,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检测其IL-6、ESR、CRP和常规生化指标的水平,对IL-6、ESR、CRP作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且对IL-6、ESR、CRP和常规生化指标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新冠肺炎组的IL-6水平为4.12(1.53~14.16)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肺炎组ESR和CRP的水平分别为61.50(19.75~85.00)mm/h、16.16(8.30~37.33)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ESR和CRP单项检测诊断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分别为0.577、0.872、0.905,灵敏度依次分别为38.6%、75.0%、72.7%,特异度依次分别为100.0%、96.7%、100.0%。CRP对COVID-19的诊断效能要优于ESR、IL-6,ESR对COVID-19的诊断效能要优于IL-6。而IL-6、ESR和CRP三项联合检测诊断COVID-19的AUC为0.939,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96.7%,要优于IL-6+ESR、IL-6+CRP、ESR+CRP两项联合检测及IL-6、ESR和CRP单项检测的诊断效能。同时40.91%的患者IL-6升高,79.55%的患者ESR升高,68.19%的患者CRP升高,93.18%的患者肌酸激酶(CK)正常,95.45%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48.00%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正常,44.00%的患者WBC下降,64.00%的患者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下降,52.00%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LYMPH)下降。结论IL-6、CRP和ESR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IL-6、CRP、ESR单项检测和其他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所以IL-6、ESR和CRP对COVID-19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易帆李志勇李萍李琼赵四林胡燕陈煜枫曾召琼邓长娟王占祥谢小兵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
- 不同类型HBV感染人群T细胞对HBV抗原蛋白免疫应答的差异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免疫T细胞群(CD4T和CD8T)对乙肝病毒抗原蛋白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差异性。方法选取107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HBV携带组(A组)32例、急性乙肝组(B组)38例、慢性乙肝组(C组)37例,同时选取既往HBV组4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上述4组患者应用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免疫T细胞对HBeAg、HBcAg、HBsAg等HBV特异性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结果急性乙肝患者ALT、AST、总胆红素含量以及慢性乙肝组患者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频率分析:急性乙肝患者对HBV常见的3种抗原蛋白阳性反应频率与慢性乙肝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HBV携带组对HBeAg的反应频率显著高于HBcAg及HBsAg(P<0.05)。既往HBV组对HBsAg的反应频率显著低于HBcAg及HBeAg(P<0.05)。反应强度分析:1)HBeAg反应强度:B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A、C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高于A组(P<0.05)。2)HBcAg反应强度:对照组>B组>C组>A组,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BsAg反应强度:B组>C组>A组=对照组。4)A组组内对比:HBeAg反应强度高于HBsAg及HBcAg(P<0.05),HBsAg与HBcAg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5)B组组内对比:HBeAg>HBsAg>HBcAg,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C组内对比:HBcAg反应强度大于HBeAg及HBsAg(P<0.05),而HBeAg和HBsAg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HBV感染者T细胞群(CD4T和CD8T)对乙肝病毒抗原蛋白免疫应答可预测患者病情的发展,可为HBV诊断提供指导性依据。
- 叶红珍李志勇
- 关键词:乙肝HBV感染T细胞抗原蛋白
- 沙利度胺对EAE小鼠的疗效观察及相关指标检测被引量:1
- 2020年
- 为探讨沙利度胺对EAE的疗效及相关指标影响,以MOG35-55多肽序列为免疫原诱导C57BL/6小鼠EAE模型,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在免疫诱导当天分别给予15和60 mg/kg沙利度胺治疗。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评分至免疫诱导第20天,采集小鼠内眦静脉血并分离血清,ELISA检测IL-4、IL-6、TGF-β、IL-17、TNF-α水平;分离小鼠脾脏,FACS检测CD4^+CD25^+Foxp3^+Treg百分比。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行为正常,无发病。沙利度胺治疗组小鼠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EAE模型组,且60 mg/kg给药组显著低于15 mg/kg给药组(P<0.05)。EAE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reg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15 mg/kg沙利度胺给药组与EAE组比较,Treg百分比无显著变化;60 mg/kg沙利度胺给药组Treg百分比相较EAE组显著升高(P<0.05)。不同剂量沙利度胺给药组与EAE组比较,IL-4水平升高,IL-6、IL-17、TNF-α水平均降低,且60 mg/kg沙利度胺给药组变化更显著(均P<0.05);TGF-β在EAE组显著升高,且给药组与EA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沙利度胺可升高EAE小鼠Treg百分比,抑制促炎因子分泌,有利于病情缓解。
- 侯娟卢娉霞李志勇曹颖平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症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沙利度胺炎症反应
- 重型肝炎患者预后与检验指标关系分析
- 2013年
- 目的 分析并筛选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检验指标因素,明确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为重型肝炎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3月—2013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感染科接受诊治的重型肝炎患者2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检验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调整性别、年龄、分型及合并症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凝血酶原时间(OR=2.474,95%CI=1.172-4.793)、血小板计数(OR=1.118,95%CI=1.123-2.672)、尿素氮(OR=1.436,95%CI=1.011-2.874)和病毒DNA载量(OR=1.925,95%CI=1.117-3.018)为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指标。结论 凝血酶原时间、尿素氮、血小板计数和病毒DNA载量是影响重型肝炎预后主要检验指标。
- 李志勇黄宏黎陈成塔叶红珍
- 关键词:重型肝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