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波
- 作品数:40 被引量:33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城市公用管线安全防控管理比较研究
- 2011年
- 城市公用管线设施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切关系着国家安危、国计民生,是城市的"生命线",也是公安机关对单位、对社会实施监管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英国、加拿大、美国以及日本各国对城市公用管线的安全管控经验分析,提出几点有益于我国城市公用管线安全防控管理的建议,即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有法可依;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共同应对突发的公用管线安全事故;积极利用中介组织和安全服务公司,提升城市公用管线的保护水平和力度;以及城市建设规划中共同沟的建设和新施工技术的运用。
- 李伟清李小波
- “算法政治推送”:运行机理、意识形态风险及其治理
- 2025年
- “算法政治推送”是指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追求某种政治目的,运用算法技术进行政治信息生产、过滤、分发与交互,实现精准匹配并影响目标受众思想意识和态度观念的过程。其内在运行机理可归结为:以特定议题生产主导数据输入,以操控平台信息分发设置议程,以意见领袖的动员作用引导公众认知,以算法重构碎片信息完成叙事转换并实现精准投送。“算法政治推送”的“非中立”属性进一步引发公众政治认同耗散、影响国家话语领导权、社会群体思潮极化和个体舆论认知失调等意识形态风险。应重视算法政治推送及其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依托技媒融合扩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影响力,运用精细化和场景化的算法技术把握话语中心,健全过程监管审查机制,避免算法决策极端化,打造“自治+共治”的协同模式,推进平台责任落实。
- 李小波翟岩
- 公安学范畴体系论纲被引量:8
- 2021年
- 范畴是思维的成果,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范畴的建立与推演构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图景。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范畴体系,体系内各范畴间的关联推演推动了学科理论的原始创新。范畴体系规定了一个学科认识世界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方式。目前公安学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迫切需要构建自身范畴体系的阶段,它不仅是深化学科基础研究的阶段性任务,也是推动学科理论体系形成、展开与其他学科对话的重要前提。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出发,公安学范畴体系划分为基石范畴、中心范畴和基本范畴三大部分。公安学基石范畴由一系列价值取向及其理论主张构成,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价值取向方面,秩序和安全是公安学的核心,是对公安学研究意义的总体性抽象,概括了公安活动的核心任务,有效地将人类安全实践的主体性与价值性联系起来,是公安学立学的价值基石;在理论主张方面,应从本土实践出发,将一元主导下多元并存的集体主义秩序观作为公安学的根本立场。公安学的中心范畴由公安学本体论和公安学史论构成。公安学是研究警务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是公安学本体的核心概念,两者关系紧密;学科史是揭示学科知识生产动力机制、解释学科发展进路的重要素材。公安学史论是人类社会有关安全实践的知识流变以及学科化进程的概括,学科史研究要坚持古今中外立场,注意中外关于公共安全实践经验及理论之间的差异,重在阐释我国公安学理论渊源,并结合当代的理论创新与其他国家展开比较研究。公安学基本范畴从警务实践出发,是公安主体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依据相应规范对公安客体展开的实践活动,由主体论、客体论、行为论和运行论四个子范畴构成,实践中,四个子范畴密切联系并与外部社会环境相互作用
- 李小波
- 关键词:公安学基石范畴
- 略论公安院校文化建设被引量:2
- 2013年
- 2012年,公安部通过《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公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方案》,要求全国公安机关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以新的视角认识公安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新的姿态、新的思路和举措推动公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公安院校作为公安队伍的重要来源,应当以此为契机,结合自身特色,加快步伐,积极推进公安院校文化建设,繁荣公安院校文化。关于如何构建公安院校文化,理论界研究甚少,仅有的部分研究缺少系统性,没有对构建公安院校文化进行通盘的构架与论证。本文在此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性论述,希望对此研究有所助益。
- 林平李小波
- 关键词:公安院校文化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院校文化公安文化公安队伍
- 治安行为论——兼论治安秩序结构被引量:8
- 2017年
- 治安行为是治安学的基本概念,是治安主体为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依据治安规范对社会生产生活的控制和调节。治安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一方面可以重构了治安秩序结构,丰富治安学概念体系;另一方面可以为实践中治安行为的方式和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治安行为是治安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治安主体、治安客体和治安规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是治安关系产生,维护治安秩序动态平衡不可或缺的因素。理解治安行为不能从宏观层面出发,要重视实践中的具体行为。治安行为的构成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尺度和行为手段,这四个因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 李小波
- 关键词:治安秩序
-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政策量化评价被引量:1
- 2024年
- 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离不开法律规范的引导和支持,立足政策语境把握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问题兹事体大。以14项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政策为研究对象,综合使用文本挖掘法、内容分析法和PMC指数模型法,构建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政策指数评价模型,包含10个一级变量和46个二级变量,并通过建立多投入产出表、计算PMC指数值、绘制PMC曲面图对政策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探究样本政策存在的问题短板。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政策设计总体合理,14项政策文本中,有12项政策评价等级为优秀,2项政策评价等级为可接受,样本政策在政策时效(X2)、政策重点(X5)和政策保障内容(X8)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政策优化建议,希望为后续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政策的制定或调整提供一定借鉴。
- 李远海李小波
- 多元逻辑视角下的警务改革:一个分析的框架被引量:4
- 2014年
- 警务改革的研究应该跳出公安机关的视角,将其置于社会变迁的宏观背景之下,既要考虑到当前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国家的治理结构、国家法治化进程,同时还要以现代警务的构建为目标。在这种背景下,从理性的经济人视角出发,无论是党政部门,社会大众,还是公安机关都对警务改革存在着某种利己主义的逻辑与期待。因此,当前的警务改革是一种多重逻辑角色博弈并加以选择的结果。从现代警务构建的视角出发,警务改革的研究应构建整体架构,这个架构至少有三个层面:一是警务理念层面,二是警务体制和机制层面,三是警务技术层面。故此,警务改革具有一体多面性,应当共同推进,不可顾此失彼。
- 李小波
- 关键词:警务改革现代警务
- 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立法完善思考被引量:1
- 2015年
-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屡禁不止,对公众隐私、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造成了严重侵害。究其原因,现有的法律制裁体系存在漏洞,惩戒力度不足,相关法律之间存在冲突。面对当前愈演愈烈的犯罪形势,有必要重新检视立法的相关规定,完善法律制裁体系。破解这一难题,首先,应当完善刑事制裁,修订《刑法》第283条和284条的相关规定,提升法定刑的幅度,增加罚金刑;其次,应将非法生产、使用和销售间谍专用器材以及非法生产、使用和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行为纳入《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整范畴,同时,还应当探索对可能用于窃听、窃照的专用器材设定行政许可的可行性。
- 李小波
- 关键词:立法规制惩戒
- 数字平台网络暴力:内涵证立、生成机制与治理路径
- 2025年
- 数字平台网络暴力,是指多元主体基于特定利益或目的考量,借助数字平台的中介调节能力、数据聚合效应、权力动态生成机制、即时互动特性以及现实与虚拟交织的复杂环境,诱导或推动网络社群成员对特定个体或群体实施骚扰、侮辱、欺凌等行为的新型暴力形态。数字平台网络暴力的演化机理包括:“线上+线下”双向互动下平台对特定议题的筛选与操控、“流量捕捉”主导下意见领袖的偏见制造与动员引导、“算法机制”运作下失真网暴信息的情境浸染与叙事转换及“第二自我”身份链条下的情绪激发与非理性表达。当前我国对数字平台网络暴力现象的治理存在消极义务与积极义务设置失衡、意见领袖道德想象力缺失、算法信息区隔导致意见极化以及群体责任压倒个体责任的困境。对此,需融入“公共—个体”二元思维提升平台预防性与引导性、强化对意见领袖的道德理性培植、对算法技术展开过程性监管审查以及构建责任共担体系,塑建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
- 翟岩李小波
- 关键词:网络暴力
- 治安学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学科是外在社会建制和内在知识建制有机结合的规范体,学科建设既包括外在社会建制的完善,也包括内在知识建制的成熟,即学科范式的确立。治安学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即治安管理学时期和治安学时期。当前,治安学虽然获得了社会建制,但是,治安学界对治安学科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分歧,对治安学自身概念、学科的核心概念、研究对象、内在矛盾和学科体系等影响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存在一定争论。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对治安学本质的认识上,梳理学界对这些问题的最新研究可发现,治安秩序是治安学的核心概念,围绕治安秩序的维护,上述问题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
- 李小波张强
- 关键词: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