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利安

作品数:72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哲学宗教
  • 5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1篇佛教
  • 16篇宗教
  • 15篇信仰
  • 9篇文化
  • 9篇观音
  • 7篇中国佛教
  • 6篇人间
  • 6篇人间佛教
  • 6篇菩萨
  • 6篇大乘
  • 6篇大乘佛教
  • 5篇观音信仰
  • 5篇和谐社会
  • 5篇佛教文化
  • 4篇主义
  • 4篇构建和谐社会
  • 3篇玄奘
  • 3篇中西方
  • 3篇宗教信仰
  • 3篇文明

机构

  • 66篇西北大学
  • 5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陕西省社会科...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陇南师范高等...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68篇李利安
  • 8篇宇恒伟
  • 1篇师曾志
  • 1篇梁富国
  • 1篇张淑华
  • 1篇高健
  • 1篇谢锐
  • 1篇毛湛文
  • 1篇王欣
  • 1篇师敏
  • 1篇崔峰
  • 1篇田鹏
  • 1篇谢志斌
  • 1篇刘建华

传媒

  • 10篇中国宗教
  • 9篇五台山研究
  • 4篇世界宗教文化
  • 4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哲学研究
  • 3篇人文杂志
  • 3篇普陀学刊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法音
  • 2篇宗教学研究
  • 2篇广州社会主义...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夏文化
  • 1篇新西部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中国道教
  • 1篇中央社会主义...
  • 1篇南亚研究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玄奘对西域罗汉崇拜的考察被引量:5
2015年
西域佛教长期大小乘并弘,罗汉崇拜在其历史上曾占据重要位置,然而一直以来由于受资料限制不为人所知。《大唐西域记》中有许多关于西域各国罗汉遗迹和传说的记载,为我们研究西域罗汉崇拜提供了重要线索。西域罗汉信仰的方式主要有求证罗汉果位、尊奉罗汉遗物、崇拜罗汉舍利、供养罗汉饮食、礼敬入定罗汉和为罗汉建伽蓝精舍等。西域流传的罗汉既有清净禅修、厌世出离的一面,也有神通广大、感召信众的一面,还有慈悲利生、赏善罚恶的一面,反映出大小乘融合的特征。罗汉作为西域早期法化的开拓者,其与国王以及外道的交涉,反映出佛教在西域的传播曾引发与西域本土信仰的斗争,而其最终在西域扎根盛行与当地统治者的支持密不可分。
王鹤琴李利安
关键词:玄奘《大唐西域记》
观音学与中国文化之建构
2017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第一纽带。而以研究观音信仰为核心的观音学蕴含着丰富的佛教发展史的内容。通过对观音信仰及其文化现象的研究,能够准确认识和领会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人文性、多元性、世俗性、圆融性等基本特征,从而认识其在当代中国文化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推动中国文化的复兴事业。
李利安
关键词:中国文化
大洋洲人间佛教本土化的多重路径探析——以佛光山人间佛教为考察中心
2021年
属于汉传佛教系统的佛光山人间佛教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展开海外传播,如今在诸多方面已取得斐然成就,特别是在本土化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基于对大洋洲佛光山人间佛教的考察,梳理其在基础设施、内部管理、宗教弘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本土化探索,有助于准确认识和深入理解中国佛教进入西方社会后所发生的文明交往以及逐渐融入西方社会的多重路径,并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有益借鉴。
谢志斌李利安
关键词:人间佛教本土化
宗教心理与社会和谐被引量:4
2007年
宗教是一种建立在某种信仰基础上的文化体系,而信仰的最大特性在于其相对稳定而深刻的心理属性。这种心理属性一旦形成便充当起宗教灵魂的角色,既主导着宗教文化本身的性质与演变,也塑造了宗教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模式,推动或限制着宗教对其他社会现象的作用。
李利安
关键词:宗教心理社会和谐文化体系信仰基础心理属性宗教文化
观音与文殊:悲智双运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李利安
关键词:观音大乘佛教中国佛教佛教理论菩萨道理论
新世纪以来中国学者的韩国佛教研究
2010年
李利安师敏
关键词:中国学者佛教文化教研文化遗产意识形态
“生活禅”相摄的几个佛教理论问题
2013年
净慧法师倡导的"生活禅",秉承原始佛教的基本精神,与"人间佛教"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在理念和修行上,"生活禅"上都折射出自初创以来佛教面临的些许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神圣抑或世俗?苦行抑或中道?生活化抑或不二法门?言不达意抑或得鱼忘筌?这些问题贯穿于佛教发展的始终,同时也是佛教社会学的重要话题。对于这些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不同回答,展现出不同宗教在含义、性质等侧重点上的差别,及其面向社会特别是政教关系所采取的不同态度。
宇恒伟李利安
关键词:社会学
中西方邪教的宗教性及其基本特征被引量:3
2005年
邪教与宗教相伴而生,彼此影响,并行发展。宗教性成为中西方所有邪教的一个突出特性。邪教是具有宗教异端性和社会危害性的社会现象。宗教性是邪教之所以称“教”的基础,而社会危害性则是邪教之所以称“邪”的关键。缺少了宗教性,邪教概念则不能成立。
李利安
关键词:邪教宗教宗教性
当前世界宗教的基本动向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宗教自古以来就是影响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要社会现象。历史上,宗教曾长期是人类社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今天,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宗教依然是最为普及的一种文化现象。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全世界的...
李利安谢锐闫文虎
关键词:伊斯兰教法宗教极端主义宗教渗透新兴宗教原教旨主义民族宗教问题
文献传递
东汉时期印度佛教民间化的历史嬗变被引量:1
2008年
佛教民间化是佛教中国化的特殊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佛教的民间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东汉时期,印度佛教在权力阶层的允许下,以神通和民俗为基本路径,在民间的演化形成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这不仅扩大了佛教的群众基础,而且长远影响了佛教的本土化,并为东汉以后印度佛教的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宇恒伟李利安
关键词:东汉印度佛教民间化本土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