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 作品数:33 被引量:10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 甘肃南部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双控模式初探
- 2025年
- 【研究目的】甘肃省是中国地质灾害高发地区之一,科学构建地质灾害风险“点面双控”模式是防灾减灾的关键。【研究方法】以陇南礼县龙林镇为例,在现场精细化勘查测绘、多期遥感数据建模、室内试验测试及数值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以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成灾模式研究、危险性分析、易损性评价、风险评价和风险防控对策建议等6大步骤的典型城镇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技术流程,介绍了城镇风险斜坡半定量风险评价过程,形成了基于动力过程的单体地质灾害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和地质灾害风险双控模式。【研究结果】(1)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泥石流2种,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71处,其中有15处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总结了3类滑坡成灾模式并建立了地质早期识别标志;(2)基于不同降水频率(5%、2%、1%)地质灾害风险区划表明,在不同降水频率下75.23%的区域始终保持低风险,24.38%的区域风险等级随降水频率的降低而增大,0.39%的区域始终保持极高风险;(3)基于风险评价结果,提出了可用于城镇和具体灾害点减灾的风险综合双控建议。【结论】本研究可为复杂山区城镇防灾减灾、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与用途管制提供技术支撑。
- 王高峰王高峰李刚李浩孙向东董翰川高幼龙田运涛王洪德董翰川
- 关键词:地质灾害
- 滑坡地下水监测中水分含量仪安装技术研究
- 2014年
- 通过某滑坡安装实例,介绍了水分含量仪的安装流程和方式,包括其安装准备阶段、安装阶段及运行阶段的工作内容及方式,为滑坡稳定性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 李刚杨秀元邓兵
-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实时监测
-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地质灾害早期分析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属于地质灾害早期分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地质灾害早期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风险源识别,确定分析范围,识别分析范围内的风险区域以及区域性质;成灾模式分析,分析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孕灾条件和成灾过程,建立...
- 王高峰李浩李刚樊小鹏邓兵
- 厦门及其邻域近40年海岸线变迁被引量:5
- 2020年
- 以厦门及其邻域1973、1990、2000年以及2016年共4期MSS、TM、ETM和OLI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地形数据,构建了厦门及其邻域海岸线分类方案和解译规则,利用人机交互方法解译研究区4时相的海岸线。分析了近40 a来该区域的海岸线变迁特征,结果表明:1973-2016年,岸线总体呈增长趋势,总长度从759376 m增加到885433 m,1973-1990年增长0.94%,1990-2000年增长6.29%,2000-2016年增长8.67%,其中人工海岸线长度增长最为突出;研究区岸线变化北部明显多于南部;海岸线外扩主要集中在北部石井镇至隆教畲族一线和厦门岛,九龙江湾在1990-2016年的岸线变迁亦十分突出,而金门岛岸线自1973年起变化微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岸线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对沿海用地需求大,围海造地成为人工海岸持续增长的动力。
- 唐江浪李涛李刚李刚朱博勤
- 关键词:岸线变迁围堰遥感
- 三峡库区沿江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为例被引量:10
- 2022年
- 针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后,涉水新型城镇建设面临的地质灾害及其风险定量评价难问题,在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基础上,以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集镇区为例,通过分析计算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稳定性和危害性,构建了基于斜坡单元的危险性评价和基于危险源分析的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的城镇尺度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框架。定量计算不同重现期降雨极值情景下的斜坡稳定性和不同灾害强度下承灾体易损性,实现了库区集镇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地质灾害风险现状分析,提出了大周镇集镇区国土空间规划建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对制定地方发展规划具有指导意义,评价方法对同类沿江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 杨秀元付杰付杰潘书华张超潘书华吕凤兰
- 关键词:三峡库区危险性易损性地质灾害
- 三峡水库区巫山县淌里滑坡监测与变形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淌里滑坡是三峡水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Ⅱ期专业监测点。监测方法为地表位移监测及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同时开展长期地表宏观变形迹象监测调查。通过3a来监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各GPS变形监测点均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有变形。即2007年2月位于滑坡前缘的WS-74、WS-75点水平位移分别达到726.91mm及170.88mm,平均年变形速率分别为340mm和80mm;位于滑体下部的WS-75钻孔滑带位置变形明显。该钻孔在2005年5月由于深部位移变形超出测试量程而无法继续监测。在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20个月内,该钻孔滑带位置累计位移量达46mm以上,月平均变形率达2.3mm。以此变形速率发展,至2006年12月,滑带累计位移变形量将在100mm左右。滑坡的变形集中在滑坡的前缘地带及次级滑坡,从2003年至今,宝子滩崩滑体附近已有将近20×104m3的崩塌堆积层滑入江中。目前滑坡处于匀速变形阶段,为不稳定状态,滑坡区内的4户18人和宝子滩民用码头的安全受到威胁。
- 杨秀元李刚王爱军孙秀娟
- 关键词:变形速率
- 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海域基础地质调查及滨海断裂带研究
- 2024年
- "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海域基础地质调查及滨海断裂带研究"成果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开展了多技术、多方法综合调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系统获取了首批翔实的、实测的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海域基础地质资源环境国情数据,填补了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海域基础地质调查空白.主要取得以下重大创新与找矿突破.一是按国际标准,海陆统筹编制了我国最新的、数字化的粤港澳大湾区系列基础地质资源与环境图件,弥补了海陆联编空白,重新厘定了重要构造边界,深化了南海构造演化认识.二是查明了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南岛沿海海砂资源成带分段的展布规律,圈定了22个海砂资源远景区,助力海南省及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海砂找矿突破.三是首次厘定了滨海断裂带精确空间位置及其分段特征,揭示其深部结构与地震活动性关系,提出断裂带中间闭锁两端活跃的地震活动特性新认识.四是总结了琼州海峡地层发育特征及发育成因,提出琼州海峡西侧地层较稳定,东侧地层不稳定创新认识.五是首次利用遥感技术反演出琼州海峡的水深,精细刻画了海峡及其东西两侧微地貌并分析其特征,划分了四类海岸线类型及分布规律.六是厘清了粤港澳大湾区海域主要灾害地质因素类型及分布规律,总结了沿海重金属元素展布规律及污染程度,并提出建议.
- 徐子英汪俊祝嵩陈泓君胡小三鞠东唐江浪黄磊孙美静李波李波李波周娇牟泽霖李刚赵利
- 关键词:基础地质调查滨海断裂带海陆统筹
- 云南鲁甸甘菜园滑坡数值模拟分析
- 2015年
- 滇东北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特别是在强降雨和地震条件下往往导致严重的危害。位于云南鲁甸的甘菜园滑坡威胁数十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该坡体进行稳定性研究十分必要。根据甘菜园滑坡勘查主纵(Ⅱ-Ⅱ’)地质剖面以及甘菜园滑坡的钻孔资料,采用FLAC3D软件平台建立甘菜园滑坡的数值模型,在取样测得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状态和强降雨状态下模型竖向、水平的应力、位移特征及其稳定性。基于FLAC3D软件内置的强度折减法和Geo-slope软件极限平衡法计算了甘菜园滑坡自然和强降雨两种状态下的最危险滑动面及稳定性系数,得出该滑坡最危险滑动面位于滑坡中上部表层。
- 丁鸿弻蔡玲玲李刚邓兵
-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分析强度折减法
- 海南岛南部海岸线变迁及其成因被引量:11
- 2018年
-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地带,是人类活动最为活跃、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有限的地区。海岸线的变化情况研究对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遥感技术对海岸线的动态监测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挖掘,对1991—2013年岸线变化情况进行研究,解译出5个时相的海南岛南部海岸线,统计了岸线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典型区岸线变化原因。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岸线总长度在1991—2013年间变化不大,在560~600km之间,波动很小;但局部岸线变化比较大,主要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围海造地、码头建设以及鱼塘围垦所引起的。
- 李刚李刚万荣胜唐江浪陈泓君
- 关键词:遥感海岸线
- 滑坡体水分含量监测与降雨入渗响应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以三峡库区四道桥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滑坡体上建立了水分含量实时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典型降雨过程滑坡体水分含量,对不同钻孔、不同层位水分含量监测仪响应、饱和过程及持续饱和的时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从总体上摸清了降雨入渗过程中滑坡体内水分含量动态变化过程。根据实时监测数据结合地层资料、排水设施等可以从整体上解析出滑坡体内降雨入渗的补给、径流、排泄过程。另外,实时监测系统所采集的有效数据及降雨入渗过程分析结果,为建立相关模型并模拟降雨入渗对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提供了可靠依据。
- 杨强丁伟翠李刚高幼龙郭宁
- 关键词:降雨含水量三峡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