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俭普

作品数:30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濮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出血
  • 10篇手术
  • 10篇脑出血
  • 7篇外科
  • 6篇手术治疗
  • 5篇入路
  • 5篇颅脑
  • 5篇颅脑损伤
  • 5篇脑损伤
  • 5篇高血压
  • 5篇高血压脑出血
  • 4篇血肿
  • 3篇硬膜
  • 3篇切除
  • 3篇重型
  • 3篇卒中
  • 3篇外科治疗
  • 3篇微创
  • 3篇显微外科
  • 3篇疗效

机构

  • 30篇濮阳市人民医...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作者

  • 30篇李俭普
  • 21篇郝志勇
  • 19篇王献清
  • 15篇张福生
  • 14篇尹乾坤
  • 13篇姚庆东
  • 10篇郭晓明
  • 3篇孟艳举
  • 2篇郭志华
  • 2篇张文彬
  • 2篇王路
  • 1篇张国顺
  • 1篇卢延霆
  • 1篇丁金铎

传媒

  • 6篇河南外科学杂...
  • 4篇中原医刊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6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2
  • 1篇200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肿瘤出血性卒中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脑肿瘤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对12例脑肿瘤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胶质瘤4例,垂体腺瘤4例,转移瘤2例,脑膜瘤1例,听神经瘤1例。临床表现为突发头痛、意识障碍、偏瘫等。影像上表现为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脑肿瘤出血性卒中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李俭普张福生王献清郝志勇尹乾坤姚庆东郭晓明
关键词:脑瘤出血卒中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通过161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与163例应用A型肉毒素封闭治疗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5%、98.2%,均较高;但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9%、100.0%,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面瘫发生率分别为21.7%、86.5%,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通过治疗面肌痉挛的病因达到缓解症状,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李俭普
关键词:面肌痉挛血管减压锁孔A型肉毒素
半椎板入路在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在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11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椎管内外沟通性神经鞘瘤、1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脊膜瘤手术全切除,1例椎管内外脂肪肉瘤次全切除。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更加有利于对偏侧生长在椎管外侧部分肿瘤的显露和全切除,并能进一步提高脊髓脊柱手术的微创性,并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郝志勇王献清张福生李俭普尹乾坤姚庆东郭晓明
关键词: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3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肺部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明确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368例患者肺部感染144例,感染率39.13%。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敏感药物有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革兰阳性球菌敏感药物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影响因素有年龄、昏迷(≥3 d)、吸烟、机械通气、肺损伤、误吸、营养不良。结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积极控制影响因素,明确病原菌及药敏,指导临床治疗。
李俭普
关键词:颅脑重症肺部
硬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硬膜外血肿
2002年
寻求一种方便、快捷、准确、有效的方法治疗硬膜外血肿.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3~52岁,平均年龄29.5岁.均有明确外伤史.①意识状态(GLasgow记分法)7~15分,7~9分6例,9~12分13例,12分以上17例.外伤至手术时间2~14天,平均5.5天.②病变部位:幕上30例,幕下6例.③病变体积:幕上血肿量30~80ml,幕下血肿量10~20ml,幕上下均有者以血肿多者计.本组病例均行头部CT检查,幕上血肿均有不同程度的中线结构移位和脑室受压.幕下血肿者,环池变窄,第四脑室有不同程度受压移位,变形,其中3例有不同程度的侧脑室扩大.
郝志勇李俭普
关键词: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尿激酶脑外伤
急性硬膜下血肿并发脑疝的临床救治被引量:1
2012年
①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的救治方法。②方法对11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并发脑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术后血肿残留量<10%87例,>10%24例;脑膨出10例,硬膜下积液9例,颅内感染2例,脑脊液漏4例;出院时GOS评分评估良好65例(59.3%);中残17例(15.4%);重残13例(11.8%);植物生存4例(3.6%);死亡11例(10%)。④结论伤后快速诊治,术中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逐步清除血肿,降低脑膨出的发生率;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减轻继发损害的重要途径。
李俭普张文彬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颅脑损伤脑疝
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实习医学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 观察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实习医学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神经外科实习的8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传统教学)与观察组(n=40,PBL教学)。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查阅文献等相关资料的能力、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增加与教师互动频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观察组的中文版批判性思维量表(CTDI-CV)各维度评分与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神经外科实习医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学满意度,同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孟艳举王路郝志勇李俭普王献清
关键词:神经外科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实习医学生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16例体会被引量:2
2005年
王献清尹乾坤张福生李俭普郝志勇郭晓明姚庆东
关键词: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治疗
基于ERK信号通路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元自噬和凋亡的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ERK信号通路探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神经元自噬和凋亡的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SAH组,SAH组按照SAH时长分为5个亚组(SAH-2组、SAH-12组、SAH-24组、SAH-48组、SAH-72组),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变化并计数存活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颞底组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基因和蛋白表达,pearson法分析ERK1/2表达水平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另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SAH组、DMSO溶剂对照组(DMSO组)和ERK抑制剂组(U0126组),手术前预先干预,术后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水肿指数,HE染色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脑组织损伤情况,Westernblot法和检测脑组织ERK1/2、p-ERK1/2、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caspase-3、beclin-1和蛋白质轻链3-Ⅱ(LC3-Ⅱ)的表达情况。结果:SAH造模后各SA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海马神经元存在不同程度度损伤,颞底组织p-ERK/ERK比值在48h内逐渐升高(P<0.05),ERK1/2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72h中不断上调(P<0.05),SAH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与颞底组织ERK1/2表达呈负相关(P<0.05),U0126预处理能改善SAH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并减少自噬小体数量和大小,减轻脑水肿,下调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论:SAH早期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受损与ERK1/2表达呈负相关,这一过程通过促使ERK1/2磷酸化,激活ER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和凋亡,而U0126预处理可逆转上述作用,对SAH大鼠具有保护神经作用。
孟艳举郝志勇王献清李俭普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元凋亡ERK信号通路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SII、NLR变化及与颅内压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与颅内压(IC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0月~2025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开颅组(开颅治疗患者,n = 40)和保守组(保守治疗患者,n = 80)。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48 h、72 h、120 h的ICP和血常规指标SII、NLR变化情况,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SII、NLR与ICP的关系。结果:发病后48 h、72 h、120 h,两组ICP、SII、NLR水平均呈降低趋势(P P 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 (SII),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2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3 to February 202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raniotomy group (craniotomy patients, n = 40) and conservative group (conservative treatment patients, n = 80). The changes of ICP and blood routine indexes SII and NLR were compared 48 h, 72 h and 120 h after the onset of the two group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blood SII and NLR and ICP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ICP, SII and NLR in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48 h, 72 h and 120 h after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P P P < 0.05). Conclusion: The levels of SII and NLR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howed a gradually decreasing trend 48 hours after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and showed a dynamic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CP. Craniotomy can deepen the correlation degree. In clinical treatment, peripheral blood SII and NLR can be used as cytological markers to predict the risk of high ICP
孟艳举徐建军王路郝志勇李俭普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