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生
- 作品数:117 被引量:415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袋泡茶
- 本发明涉及治疗便秘的中药袋泡茶,可有效解决便秘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袋泡茶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炒决明子13‑17g、炒莱菔子13‑17g、槐花13‑17g、桑椹10‑14g、炒莲子心1‑5g、小茴香1...
- 朱平生苗明三朱正望焦炎杰孟玉郭佳佳
- 文献传递
- 对乙酰氨基酚致大鼠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规律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通过比较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肝损伤模型大鼠传统生物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和潜在生物标志物谷氨酸脱氢酶(GLDH),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PNP),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精氨酸酶1(Arg1)的变化来判断GLDH,PNP,α-GST,Arg1是否可以作为检测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给予模型组灌胃1 250 mg·kg^-1APAP溶液复制药物性肝损伤的模型,在给予APAP后3,6,12,24 h,每个时间点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雌雄各半),检测血清ALT,AST,ALP,TBIL,GLDH,PNP,α-GST,Arg1水平及肝组织匀浆GLDH,PNP,α-GST,Arg1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查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的ALT,AST,ALP,TBIL,GLDH,PNP,α-GST,Arg1水平均明显升高(P <0. 05,P <0. 01),表明APAP致药物性肝损伤模型复制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的GLDH,PNP,α-GST,Arg1水平比ALT,AST水平升高时间早,幅度大。结论:GLDH,PNP,α-GST,Arg1较传统肝功能检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可以作为早期检测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 朱平生焦炎杰付双楠苗明三孟玉朱正望高达
-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
- 一种用于防治肝癌术后复发的中药组合物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肝癌术后复发的中药组合物,涉及中药制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薏苡仁、桂枝、败酱草、白花蛇舌草、丹参、夏枯草、陈皮制成,诸药合用,共凑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及健脾渗湿之功,实现防治肝癌术后...
- 宋亚刚田硕李占占乔静怡武香香赵晖苗明三武鸣鸣徐婷莉李倩薇朱平生
- 补骨脂具有体外抗阴道毛滴虫作用
- 2014年
- 目的:观察补骨脂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补骨脂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阴道毛滴虫,于药物作用后不同时间记录阴道毛滴虫的死亡率。结果: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煎剂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1∶1浓度的补骨脂煎剂对体外阴道毛滴虫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在1 h内,使滴虫的死亡率达到100%。结论:补骨脂具有抗阴道毛滴虫作用。
- 郭琳曹珊白明朱平生苗明三
- 关键词:补骨脂阴道毛滴虫体外作用
- 一种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颗粒
- 本发明涉及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颗粒,有效解决在不加重肝脏负担的前提下,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问题,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茵陈15‑30克、栀子10‑20克、枸杞子15‑30克、五味子9‑20克、薏苡仁9‑20克、葛...
- 朱平生苗明三付双楠高达郭佳佳乔靖怡
-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青春期女性湿热型痤疮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青春期女性湿热型痤疮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青春期女性湿热型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口服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维胺酯治疗,同时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皮损总积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临床疗效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IGF-1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均能调节IGF-1水平;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皮损总积分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皮损总积分改善不明显,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皮损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9.98%,两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表明治疗组治疗痤疮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青春期女性湿热型痤疮疗效确切。
- 刘成藏朱平生孙岩
- 关键词:痤疮湿热证青春期女性茵陈蒿汤
- 中药基于铁死亡机制防治肝癌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4年
- 肝癌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铁死亡是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RCD)的现象,其机制与细胞内铁元素的代谢紊乱和过氧化物堆积有关。近年来对铁死亡相关通路的研究发现,铁死亡与肝癌的防治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肝藏血”,而铁死亡发生的过程与血细胞中的铁存在相关性,积极探索中药调控铁死亡的机制,挖掘并提取传统中药的活性成分,对中药的现代化发展颇有裨益。现通过简单阐述铁死亡发生的机制,对中药如何通过各种通路调节干预肝癌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诱导肝癌细胞铁死亡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防治该疾病开辟新思路。
- 郭桓博马瑞雪朱正望朱平生
- 关键词:肝癌氧化应激铁代谢肝藏血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肝硬化动物模型分析
- 2025年
- 肝硬化潜在发病机制、中医取效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基于中西医诊疗标准分析目前肝硬化动物模型病症特点,为病证结合研究提供参考。收集肝硬化动物模型相关文献,以西医诊断指南、中医诊疗共识为依据,建立模型评价指标,分析动物模型的临床吻合度。结果显示,通过乙醇诱导肝硬化模型西医吻合度最高,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模型中医临床吻合度高,可辨为肝郁脾虚证。现有肝硬化动物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疾病现代医学机制与过程,尚不能全面体现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
- 赵静涵朱正望王琳琳朱平生苗明三
- 关键词:肝硬化动物模型分析评价
- 中药皂苷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皂苷类成分在人参、三七、柴胡等多种中药中广泛存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肝降脂、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在急性肺损伤、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有较高的研究潜力和价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以肝细胞中过度脂质积累为特征的临床多发慢性肝病,“多重打击”学说认为其发生是全身稳态失调的结果,受脂质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炎症、胰岛素抵抗、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肠道微生物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临床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近年研究发现,中药皂苷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异常、抑制炎症反应、缓解氧化应激、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肝细胞程序性死亡、调节肝脏自噬和调控免疫失衡等多种途径缓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因此,对近年中药皂苷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药理作用与相关机制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中药皂苷防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王琳琳朱正望赵静涵朱平生苗明三
- 关键词:脂质代谢氧化应激肠道菌群
- ANIT诱发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动态病理变化观察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观察ANIT诱发大鼠胆汁淤积模型肝组织病理动态变化特点。方法:一次性给予100 mg.kg-1ANIT复制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模型;于造模后24,48,72,96 h分4批杀鼠取材,观测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赋形剂组比较,24 h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汇管区、小叶周边可见新生小胆管样上皮细胞,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脂肪变,有少量胶原纤维沉积;48 h时胆管上皮细胞增生明显,呈花环状,可见少量肝细胞的坏死灶,炎性细胞浸润增多,汇管区扩大,增生胆管周围胶原沉积增加;72h时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范围增大,细胞扁平形,管腔宽大,外周基底膜及胶原纤维层增厚;96 h脂肪变减少,胶原纤维增生减少,增生的小胆管样上皮细胞范围开始缩小。结论:一次性给予ANIT诱发的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病变表现为急性肝内胆汁淤积、肝细胞损伤及胶原纤维沉积,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病理变化呈现先加重后逐渐恢复的趋势。
- 朱平生龙爱华王兵
- 关键词:胆汁淤积ANIT病理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