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思之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5例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对5例并发急腹症的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了分析。其腹部表现主要有肠套叠、肠穿孔、肠坏死和腹膜炎。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孙学军贾宗良曹思之张青山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急腹症紫癜并发症
- 复方莪术对MGC80—3胃癌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 1996年
- 采用MTT比色分析,3H—TdR掺入及电镜观察复方莪术对MGC80—3胃癌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复方莪术能明显杀伤人低分化胃腺癌MGC80—3细胞,较低浓度即呈现明显细胞毒效应,IC50为1∶150稀释度。3H—TdR掺入试验表明:复方莪术能明显抑制MGC80—3胃癌细胞DNA的合成,掺入抑制率为78.5%。透射电镜下发现实验组细胞膜破裂,胞浆消失,呈裸核。
- 蔡祖勋曹思之
- 关键词:复方莪术胃癌细胞
- 深针刺在急性腹痛中的应用与实验观察被引量:1
- 1989年
- '腹痛'是急腹症等疾病的一个突出的共同症状。即使在诊断明确后,无论是否手术治疗,'缓急止痛'当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科自1970年以来使用腹部深针刺治疗急性腹痛,取得了较好效果。其特点为:止痛快、效果好、简便易行,并避免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动物实验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 党正祥曹思之张青山柏林
- 关键词:急性腹痛急腹症
-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肿瘤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胃肿瘤组织切片(胃腺瘤性息肉10例,胃癌94例)中PCNA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观察其与胃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胃粘膜不同病理状态下PCNA指数差异显著(各组间P值均小于0.01);(2)PCNA指数同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不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生长方式、组织类型、浆膜层受侵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值均小于0.05);(3)PCNA指数与胃癌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弱级(1~2级)表达的患者预后好。结论PCNA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项良好指标。
- 孙学军曹思之许延发张青山苏小康刘效恭
- 关键词:胃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增殖细胞核抗原
- 胃肿瘤中EGFR、C-erbB-2和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0年
- 孙学军曹思之许延发张青山贾宗良王康
- 关键词:胃肿瘤EGFRC-ERBB-2PCNA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