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戎嘉余

作品数:84 被引量:92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1篇天文地球
  • 4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志留纪
  • 24篇腕足
  • 22篇腕足动物
  • 21篇生物地层
  • 17篇地层
  • 17篇志留系
  • 14篇动物群
  • 11篇地层学
  • 11篇古地理
  • 11篇奥陶纪
  • 10篇奥陶世
  • 9篇奥陶系
  • 8篇腕足动物群
  • 7篇晚奥陶世
  • 7篇灭绝
  • 7篇大灭绝
  • 6篇生物地层学
  • 5篇岩石
  • 5篇岩石地层
  • 5篇石地

机构

  • 8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北京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纽约州立大学
  • 4篇哥本哈根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宜昌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芝加哥大学
  • 1篇贵州工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84篇戎嘉余
  • 40篇詹仁斌
  • 27篇王怿
  • 23篇陈旭
  • 23篇黄冰
  • 15篇唐鹏
  • 10篇樊隽轩
  • 9篇张元动
  • 9篇王光旭
  • 8篇吴荣昌
  • 7篇张小乐
  • 5篇李荣玉
  • 4篇刘建波
  • 4篇周志毅
  • 4篇李越
  • 4篇方宗杰
  • 3篇廖卫华
  • 3篇米切尔
  • 3篇赵文金
  • 2篇王向东

传媒

  • 29篇地层学杂志
  • 16篇古生物学报
  • 8篇中国科学:地...
  • 7篇科学通报
  • 4篇现代地质
  • 3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大自然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南志留系第一套海相红层的时空分布、穿时性及其古地理意义
2025年
华南志留系下部第一套海相红层有明显的识别标志和空间分布特征,其成因涉及区域及全球地质构造、古海洋、古气候演化等问题.然而,关键化石的稀缺和常见门类的土著特性造成了洲际对比困难、时代归属意见莫衷一是,制约了研究的深入.本文根据笔石、牙形类、几丁虫、腕足动物、三叶虫等化石,从生物地层学角度对华南不同古地理背景下形成的志留系第一套海相红层时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套红层总体位于兰多维列统埃隆阶中部到特列奇阶下部(约436~439Ma),相当于笔石Lituigraptus convolutus带(LM7)、Stimuloraptus sedgwickii带(LM8)、Spirograptus guerichi带(LM9)和S.turriculatus带(LM10).该套红层的底界总体上从东到西、自南向北逐渐升高,呈现出明显的穿时性:在大别古陆南缘,它初现于埃隆中期;在中、下扬子/江南区,始现于埃隆晚期;在上扬子海域,始于埃隆期与特列奇期交界期;在川中古陆周缘最晚,为特列奇早期.这套红层的顶界在各地具体位置亦不尽相同,但都位于产特列奇中期秀山动物群的地层之下.在全球热带海域发生海水氧化的大背景下,华南志留系第一套海相红层时空发育的动态模式反映了在埃隆期-特列奇期界线前后约3Ma时间内,浅水海域的缺氧、半缺氧水体逐渐向外海退却,氧化水体占据统治地位的过程.这与广西运动期间华夏古陆向西北方不断扩展,引发海域底部快速、持续隆升密切相关.
张小乐戎嘉余唐鹏詹仁斌王怿王怿陈中阳黄冰黄冰
关键词:古地理生物地层学志留系
再论志留纪年代地层的统、阶层型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戎嘉余
关键词:志留系年代地层界线层型
内蒙古乌海中奥陶统已知最早的扭月贝类腕足动物被引量:3
1999年
内蒙古乌海市以南约25km的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earlylateArenig)三道坎组底部产一种原始的扭月贝类腕足动物,经笔者鉴定,为中华西方贝(新种)(Hesperiniasinensissp.nov.),系统切片研究证实其为迄今所知最古老的一种扭月贝类,其双叶型主突起略突伸于铰合缘的后方、低而较弱的铰窝脊向侧后方延伸靠近铰合缘等特征都表明该种属于扭月贝科(Strophomenidae)。实现从褶脊贝类向扭月贝类的演化需要在背壳内部建立这样一些形态上的演化新质:双叶型主突起,一对朝后侧方略弯曲的铰窝脊,横肌脊,以及侧隔板,所有这些构造特征,Hesperiniasinensissp.nov.均已具备,因此,这表明了扭月贝类与褶脊贝类的分化要早于晚Arenig。除H.sinensis外,世界其它地区也有早期扭月贝类的报道,但多产于Llanvirn或更新的一些地层中,如发现于挪威Whiterock组的TrotlandelalokiNeuman(NeumanandBruton,1974),英国威尔士中部Llanvirn地层中的Murinelasp.,‘Macrocoelia’landeiloensiselon?
戎嘉余詹仁斌许汉奎
关键词:中奥陶世
奥陶系上统赫南特阶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的建立被引量:49
2006年
赫南特阶(上奥陶统)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确立在中国宜昌王家湾北剖面观音桥层底界之下0.39m处。该剖面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以北42km处的王家湾村,经纬度为30°58′56″N、111°25′10″E。赫南特阶底界的GSSP点位以笔石Normalograptusextraordinarius的首次出现层位(FAD)为标志。碳同位素在此层位显示的正漂移以及N.ojsuensis的首现可作为第二标志。赫南特阶始于自Diceratograptusmirus亚带开始的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的主幕之后。王家湾北剖面出露完整,沉积和生物序列连续,笔石和壳相动物化石丰富并保存良好,王家湾北、王家湾南和王家湾小河边剖面都发育了合适的沉积相和生物相并具有广泛对比的潜力。该地区地质构造简单,岩石未经历较强的变质作用,且交通便利。王家湾小河边剖面尤其适合进行化学地层学研究和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建立赫南特阶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的提案报告于2004年10月被国际地层委员会奥陶系分会通过,经补充完善后,于2006年2月被国际地层委员会通过,同年5月被国际地科联正式批准。
陈旭戎嘉余樊隽轩詹仁斌C.E.MitchellD.A.T.HarperM.J.Melchin彭平安S.C.Finney汪啸风
关键词:奥陶系
地学泰斗 闪亮一生——在王鸿祯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7年
通过深情地回忆王鸿祯院士生平二三事,缅怀他为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做出的历史贡献,追思学习他的矢志不渝与勇攀高峰的品格、提携后学与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先生之风,高山仰止,感化一代又一代地质学人。
戎嘉余
关键词:地学人物
达尔文随想
2009年
一百多年前,一位二下多岁的年轻人凭借着对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对生物的极浓举,出海考察5年之久,又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公布了石破天惊的《物种起源》全新理论。
戎嘉余
关键词:《物种起源》年轻人
全球已批准的和潜在的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s)被引量:10
2003年
自 1978年确立全球泥盆系底界层型和点位以来 ,国际地层委员会动员全球许多领域的地层学家为地质历史各个断代 (包括界、系、统、阶 )确立底界层型和点位 (俗称“金钉子”)。这在国际地层学发展史上 ,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尽管在实施原理和方法上还有不同的意见、工作中也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但其功绩 ,特别是在为寻求全球地质学基础的共同语言中所建立的功勋 ,将永载史册。然而 ,当前国际地层委员会已认识到这项工作并不是、也不能代表地层学的全部。从目前情况看 ,在显生宙 13个系内约 10 0个层型剖面和点位中 ,已有 45个被批准确立 ,18个或条件已经成熟或接近完成 ,预计2 0 0 3年将被提出并批准 ;还有约 37个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新生代的大部分完成了 ;中生代 (特别是白垩系和三叠系 )的还有一大半没有定 ,任务不轻 ;古生代的以志留系和泥盆系的确立最早 ,但前者还存在一些问题 ,奥陶系的虽起步不晚 ,但由于种种原因 ,进展稍慢 ,正在加紧进行 ,石炭系和寒武系的也在努力之中。国际地层委员会已经决定这项工作必须在 2 0 0 8年全部完成 ,以利于尽早转入下一个阶段更加深入的、全球地层学各领域的协同研究。
J. Ogg戎嘉余李建国张海春朱学剑
关键词:显生宙新生界元古宙太古宙层型剖面GSSP
中国志留纪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被引量:20
2021年
志留系是第一个建立全球年代地层标准的系,含4统、7阶。中国志留系的研究历经百年,以全球志留系划分和对比标准为指导,在不同块体的划分和对比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依据最新成果和已有资料的分析,本文侧重于中国各地区志留纪岩石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在综合梳理岩石地层区划、主要剖面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将中国志留系重新划分为7个地层区、20个地层分区,从中遴选出70条岩石地层剖面,以组为单元,以生物地层信息为主要根据,以国际标准为统一框架,用对比表的形式,提出中国不同块体间志留纪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案。
王怿戎嘉余戎嘉余唐鹏张小乐黄冰
关键词:岩石地层地层分区志留系
中国地层学新进展——“中国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专辑前言被引量:5
2019年
地质历史时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整个地球生物圈演化进程的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为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速度和原因,需要在统一的时间框架中进行综合分析.精准的生物地层是划分地质年代和进行洲际和地区间对比的首选标准.中国地层类型多种多样,化石丰富,传统的以化石门类系统古生物学为基础的生物地层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已经建立的72个全球界线层型(GSSP)中有11个位于中国,是目前建立GSSP最多的国家,在国际地层表中占有一席之地.高精度定年、化学地层学、天文旋回地层学等也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并取得一定进展.本专辑由中国的地层古生物学专家对中国近十多年以来从埃迪卡拉纪到第四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方面的进展以及各大区之间的地层划分与对比进行了系统总结.
沈树忠戎嘉余
关键词:生物地层化学地层地层对比
中国志留纪的古地理
戎嘉余陈旭倪寓南詹仁斌陈挺恩李荣玉樊隽轩
这是对中国境内9个块体(包括5个古板块)的志留纪各时期的古地理进行的分析总结。对中国各主要古板块(华北、华南、柴达木、塔里木、西藏)及其相邻块体(滇缅马泰、印支、哈萨克斯坦、兴安-阿尔泰)在志留纪的主要特征、差异和分布格...
关键词:
关键词:志留纪古地理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