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英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东亚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对初夏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1
- 1989年
- 本文通过对东亚季风系统的分析,发现东亚季风存在3—4年左右的长期振荡。这类振荡与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有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互反馈的耦合振荡过程。据此提出海温通过季风系统的变化影响初夏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分布的可能长期天气过程。
- 林贤超徐淑英
- 关键词:振荡降水季风
- 三十年来我国的气候学研究工作被引量:1
- 1979年
- 建国以来,新中国的地理事业在党的英明领导下蓬勃发展,也大大推进了我国气候学的研究。气候是许多建设项目中必须考虑的自然因子之一,各生产部门对气候学研究的要求愈来愈迫切。我国的气候学声这一新的阶段中,有了较全面的发展,取得不少成绩。
- 徐淑英郑斯中
- 关键词:气候学新中国建设项目
- 夏季风活动与长江流域的旱涝被引量:4
- 1982年
- 本文指出夏季风活动与我国主要雨区位置有对应的配合。中国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风时期对某一年来讲,虽然年或季的雨量可以接近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国降水都接近正常,有些地方多雨,有些地方少雨,甚至还有些地方遭受旱涝灾害。 其次,作者对长江流域旱涝的高低空环流特征作了概括,发现夏季风活动与西太平洋副高及其脊的东、西移动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副热带环流及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长江流域旱涝起到重要作用。最后探讨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及其对夏季风活动的可能影响。
- 徐淑英
- 关键词:夏季风活动长江流域旱涝青藏高压少雨距平西太平洋副高
- 初夏东亚季风的变异及其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 1986年
- 该文分析了近三十年我国东部地区六月的降水资料,发现初夏华北降水和江南降水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相反的。 文章分析了初夏夏季风强弱时期的大气环流特征和结构,找出了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及其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分布变化的影响。 通过对整个季风系统的分析,发现东亚夏季风系统存在着3—4年左右的长期振荡,并和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有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反馈的耦合振荡过程。由此提出了海风通过季风系统变化影响初夏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分布的可能长期天气过程模式。
- 徐淑英林贤超
- 关键词:东亚季风华北降水季风系统降水分布大气环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