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预后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型心
  • 2篇综合征
  • 2篇综合征患者
  • 2篇患者预后
  • 2篇急性冠脉
  • 2篇急性冠脉综合...
  • 2篇急性冠脉综合...
  • 2篇梗死
  • 2篇冠脉
  • 2篇冠脉综合征
  • 1篇心病
  • 1篇心肌梗死预后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变异
  • 1篇心率变异性

机构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6篇张红雨
  • 3篇谈礼武
  • 2篇郑萍
  • 1篇罗秀锋
  • 1篇屈妍
  • 1篇阳维德
  • 1篇潘宏彬
  • 1篇郝开妍
  • 1篇曾莲
  • 1篇王新云

传媒

  • 2篇广西医学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大医生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术前Tp-e/QT比值、心率变异性及QT间期缩短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前Tp-e/QT比值、QT间期(QTc)缩短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对患者梗死部位、室性心律失常及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9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STEMI患者,采用心电图机及12导联同步连续记录患者术前24h心电图动态变化,采集患者HRV指标,并测定患者首次Tp-e值、QTc值,计算Tp-e/QT比值;统计分析患者梗死部位、室性心律失常、MACE及死亡发生情况;根据QTc判定标准评估QTc缩短、QTc正常及QTc延长进行分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QTc、Tp-e/QT比值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1) 90例患者中,前壁/高侧壁梗死组与后壁/下壁梗死组相比、室性心率失常组与非室性心率失常组相比,MACE组与非MACE组相比、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SDNN、RMSSD、SDNNIndex、TF、LF、HF、QTc均显著低(P<0.05);Tp-e、Tp-e/QT均显著高(P<0.05);(2) QTc缩短组、QTc正常组、QTc延长组的梗死部位、室性心律失常及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Tc缩短组、QTc延长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QTc正常组(P<0.05);QTc缩短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QTc正常组、QTc延长组(P<0.05);(3) ROC曲线分析显示,QTc、Tp-e/QT比值评估患者发生MACE的AUC为0.758、0.807,其对应的最佳临界值为390.14ms、0.26;QTc、Tp-e/QT比值评估患者死亡的AUC为0.660、0.730,其对应的最佳临界值为376.71ms、0.28。结论 HRV、QTc、Tp-e/QT比值用于临床STEMI梗死部位、室性心律失常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QTc缩短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具有显著参考价值。
潘宏彬罗秀锋曾莲张红雨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QT间期预后
H型高血压研究进展及预防治疗被引量:29
2011年
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制定的高血压病首要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长期总体危险(2007年ESH/ESC高血压治疗指南),表明既要控制血压,又要积极处理其他危险因素。
张红雨郑萍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前蛋白转化酶溶菌素9(PCSK9)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88例ACS患者(ACS组)和76例健康个体(健康组),比较两组治疗前的PCSK9、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根据Gensini积分将ACS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60)和预后不良组(n=28),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5 d的PCSK9、NT-proBNP、hs-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治疗后5 d的PCSK9、NT-proBNP、hs-CRP水平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CS组治疗前的PCSK9、NT-proBNP、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各个时间点的PCSK9、NT-proBNP水平,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 d、5 d的hs-CRP水平均更高(均P<0.05)。治疗后5 d PCSK9水平预测ACS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40%、93.30%,均高于同一时点的其他两个指标。结论与健康人群比较,ACS患者外周血PCSK9水平明显上调,动态监测PCSK9水平有助于预测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
谈礼武阳维德王新云张红雨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
CD40L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97例ACS患者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3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4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无心血管疾病者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CD40L、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STEMI组、NSTEMI组、UA组患者血清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血清CD40L与hs-CRP水平呈直线相关关系(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D40L高表达,其定量测定对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及无冠心病人群有重要的价值。
谈礼武郑萍张红雨屈妍郝开妍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易损斑块
碱性磷酸酶联合心脏彩超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碱性磷酸酶(ALP)联合心脏彩超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的122例CH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出院时患者临床状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31)和预后良好组(n=91),重点分析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和心脏彩超指标(LVEF、LVEDD、LVESD)对CHF患者预后预测的作用,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LP、心脏彩超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比较,LVEF、LVEDD、LVESD、ALP、心功能分级等指标具有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VEF、LVEDD、LVESD、ALP、心功能分级是影响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LVEF、LVEDD、LVESD、ALP联合预测CHF患者预后的AUC为0.908(95%CI:0.854-0.961),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94.5%优于LVEF、LVEDD、LVESD、ALP各指标单独预测指标0.751(95%CI:0.650-0.851)、0.789(95%CI:0.677-0.900)、0.816(95%CI:0.716-0.916)、0.831(95%CI:0.748-0.914)。结论LVEF、LVEDD、LVESD、ALP、心功能分级是影响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VEDD、LVESD、LVEF、ALP指标对CHF患者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并且结合四者的联合应用可相比各指标单独应用时的效能有效提高。
陈佳彬白凤鸣张红雨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慢性心力衰竭预后情况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维生素D水平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维生素D(VD)水平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150例N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122例)和预后不良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分析影响N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VDR Taq I、Apa I位点的基因型分布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比较两组患者VDR Taq I、Apa I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比较VDR Taq I、Apa I位点不同基因型NSTEMI人群的VD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肌钙蛋白、尿素氮、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尿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D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D水平低是影响N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DR Taq I、Apa I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服从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VDR Taq I位点的T等位基因、Apa I位点的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VDR Taq I、Apa I位点的不同基因型NSTEMI人群的V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D水平低是影响N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VDR Taq I位点的T等位基因、Apa I位点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影响N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对以上因素予以关注。
谈礼武张红雨李锦臻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维生素D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