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全 作品数:13 被引量:41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鼻内窥镜下经额鼻联合径路侵犯前颅底嗅神经母细胞瘤切除术 2005年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经额鼻联合径路侵犯前颅底嗅神经母细胞瘤(esthesioneuroblastoma,ENB)切除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对2003年1月 ̄2004年5月收治的鼻内窥镜下经额鼻联合径路侵犯前颅底ENB切除术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径路及方法、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手术均获成功,1例因术后未加放疗半年后复发,再行同一径路手术,术后加做放疗70Gy,观察6个月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经额鼻联合径路侵犯前颅底嗅神经母细胞瘤切除术疗效肯定,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强调综合治疗。 蒋明 谭国林 贺广湘 张永全关键词:嗅神经母细胞瘤 内窥镜 前颅底 谷氨酸对豚鼠耳蜗传入神经元的兴奋毒性损害 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谷氨酸导致豚鼠耳蜗传入神经元兴奋性损伤性质及耳蜗形态、电生理改变。方法 :经耳蜗鼓阶灌注高浓度谷氨酸 (Glu H ,2 0mmol/L ,1 0 μl)、低浓度谷氨酸 (Glu L ,1 0mmol/L ,1 0 μl)后检测不同时点复合动作电位 (CAP)反应阈 ,并观察耳蜗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①Glu L组 (≤ 1d)及Glu H组CAP反应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 (P <0 .0 0 1 ) ;Glu L组 (≥ 1周 )CAP反应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②两给药组 (Glu H ,Glu L)蜗轴半薄切片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部分出现空泡样变化 ,胞浆变淡 ,胞核皱缩 ;正常对照组与给药组 (Glu H)之间螺旋神经节细胞病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③两给药组电镜下耳蜗传入神经树突末梢、有髓神经纤维、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有变性坏死 ,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Glu L组的神经元病变 4周内可基本恢复 ,而Glu H组进行性加重 ,由变性发展到坏死。结论 :谷氨酸鼓阶灌注可导致豚鼠耳蜗传入神经元形态和功能的损害。小剂量 (1 0mmol/L)的谷氨酸可导致耳蜗传入神经系统的可逆性损害 ,而大剂量 (2 0mmol/L)的则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元损害。 蒋明 孙虹 张永全 贺广湘关键词:谷氨酸 兴奋性毒性 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传入神经元 复合动作电位 鼻内窥镜下经额鼻联合径路侵犯前颅底嗅神经母细胞瘤切除术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经额鼻联合径路侵犯前颅底嗅神经母细胞瘤(esthesioneuroblastoma,ENB)切除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5月收治的鼻内窥镜下经额鼻联合径路侵犯前颅底ENB切除... 蒋明 谭国林 贺广湘 张永全关键词:嗅神经母细胞瘤 内窥镜 前颅底 文献传递 课外科研活动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07年 在教学中采用课外科研活动这种辅助教学方式,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设计,调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抗生素使用情况,资料汇总分析后每人写一篇论文,由任课老师课后统一评定。结果表明这种方式既培养本科学生的科研素质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张永全 谭国林关键词:课外科研活动 神经营养素-3对豚鼠耳蜗传入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观察谷氨酸(glutamate,Glu)致豚鼠耳蜗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兴奋毒性损伤后,耳蜗局部应用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对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复合动作电位(CAP)反应阈的影响。方法28只豚鼠左耳安置圆窗电极检测CAP的变化。然后分为NT-3组(实验组5只)、Glu组(实验对照组8只)、Hank’s液组(HBSS组)(正常对照组5只)、Blank组(空白对照组10只),前三组分别在药物灌注术后1天及4周测CAP反应阈,术后4周处死,Blank组术后1天测CAP反应阈后处死,观察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NT-3组、Glu组术后1天CAP反应阈明显增高,NT-3组术后4周CAP反应阈明显降低,与HBSS组及Blank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4周NT-3组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的减少幅度明显小于Glu组(P<0.01),NT-3组与HBSS组和Blank组相比细胞数有显著差异(P<0.01)。HBSS组与Blank组相比,细胞数、CAP反应阈和组织学改变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外淋巴腔灌注谷氨酸能导致豚鼠耳蜗CAP反应阈提高和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死亡。耳蜗兴奋性损伤发生后60分钟,局部应用NT-3(15μgml)可减轻谷氨酸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兴奋性毒性损伤,提示NT-3可用于神经性耳聋的治疗。 张永全 蒋明 孙虹关键词:神经营养素-3 谷氨酸 螺旋神经节 耳蜗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豚鼠耳蜗传入神经元毒性损伤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谷氨酸致豚鼠耳蜗传入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后,耳蜗局部灌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耳蜗电生理复合动作电位(CAP)的影响。方法豚鼠26只,体重250~350 g,耳廓反射灵敏。随机分4为组:实验组8只兴奋性损伤后局部应用EPO,简称EPO组;实验对照组8只(Glu组);正常对照组5只(HBSS组);空白对照组5只(Blank组)。EPO组、Glu组和HBSS组分别在术后1 d、术后4周测CAP反应阈,Blank组测CAP反应阈后处死。结果 (1)术后1天EPO组、Glu组CAP反应阈增高,与HBSS和Blan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4周EPO组CAP反应阈无降低;(3)HBSS组、Blank组CAP反应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u有明显的耳蜗毒性,局部应用EPO没有起到对耳蜗神经节的保护作用。 潘宏光 张永全 李兰 吴泽斌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 螺旋神经节 耳蜗 Caspase-1/GSDMD介导的经典细胞焦亡在紫杉醇诱导的鼻咽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细胞焦亡在紫杉醇诱导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紫杉醇处理NPC细胞HNE-2和5-8F,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紫杉醇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检测对HNE-2和5-8F细胞的毒性作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对HNE-2和5-8F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18释放水平的影响,FCM法检测对HNE-2和5-8F细胞中焦亡效应分子Caspase-1活性和细胞膜膜孔形成水平的影响,同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焦亡关键效应分子Caspase-1、人GasderminD蛋白(GSDMD)-全长(fulllength,FL)和GSDMD-N端片段表达水平的变化,以观察紫杉醇是否可以诱导NPC细胞发生细胞焦亡。随后,予以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Z-YVAD-FMK和细胞焦亡抑制剂甘氨酸预处理HNE-2和5-8F细胞,再用LDH释放实验、ELISA法、FCM法以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紫杉醇诱导的HNE-2和5-8F细胞发生焦亡的影响。结果:紫杉醇可以诱导HNE-2和5-8F细胞发生细胞焦亡形态学改变,紫杉醇处理HNE-2和5-8F细胞后LDH释放量明显增加(P均<0.01),IL-1β和IL-18的释放量均明显增加(P均<0.05);FLICA660-YVADFMK和SYTOX1Green双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01),提示紫杉醇诱导了细胞焦亡;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进一步提示,紫杉醇处理的HNE-2和5-8F细胞中,经典焦亡中的关键效应分子的Caspase-1、GSDMD-FL蛋白和GSDMD-N端片段和IL-1β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均<0.001)。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Z-YVAD-FMK和细胞焦亡抑制剂甘氨酸都可以阻断上述紫杉醇诱导的经典细胞焦亡途径(P均<0.05)。结论:紫杉醇可以诱导NPC细胞通过经典途径发生细胞焦亡。 刘霞静 张永全 宋业勋 刘陶文关键词:鼻咽癌 紫杉醇 CASPASE-1 HAT/pEGFPC2-NT-3对豚鼠兴奋毒性损伤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利用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HAT)携带构建的神经营养因子-3(NT-3)-绿色荧光蛋白基因(pEGFPC2)通过耳蜗灌注方法转染兴奋毒性损伤后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观察 NT-3 -pEGFPC2的表达及其对耳蜗螺旋... 蒋明 张永全 贺广湘 孙虹关键词: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 磷灰石 文献传递 鼻内镜术后不同疗效患者鼻粘膜T细胞亚群观察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对比观察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不同疗效惠者鼻粘膜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对4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术6~12个月后的鼻粘膜进行CD4^+和CD8^+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术后不同疗效组之间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均倒置;疗效越好,CD4^+/CD8^+比值越高。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6~12个月鼻粘膜中T细胞亚群分布仍不正常,但呈逐渐恢复趋势,鼻内镜术后鼻粘膜免疫防御功能的恢复可能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马艳红 刘国辉 贺广湘 张永全 王天生 孙虹关键词:鼻息肉 内镜手术 鼻粘膜 基于GBD数据库分析与预测中国鼻咽癌疾病负担 2025年 目的:鼻咽癌发病位置隐匿导致早期诊断率低,且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GBD)数据库分析中国鼻咽癌的疾病负担,为鼻咽癌的精准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取年龄标化发病率、病死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率作为疾病负担的评价指标,按照不同年龄、性别、社会人口学指数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同时应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和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模型(Bayesian age-period-cohort,BAPC)将年龄标化发病率预测至2050年。结果:2021年中国鼻咽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病死率、DALY率分别为3.4/10万、1.5/10万、48.7/10万,均高于同期全球水平。在所有年龄段,中国男性年龄标化发病率、病死率、DALY率均高于女性。中国鼻咽癌的疾病负担从1990至2021年随着社会人口学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的增高逐渐降低。中国归因于饮酒、吸烟、职业甲醛暴露的鼻咽癌疾病负担占比均高于全球水平,且在男性中尤为显著。模型预测中国及全球男性、女性、全人群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均提示从2022至2050年呈上升趋势。结论:既往30年中国鼻咽癌的疾病负担随着SDI的升高逐渐降低,但仍高于同期全球水平。同时,中国鼻咽癌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在未来30年呈上升趋势。中国仍需进一步增加医疗资源的投入以应对鼻咽癌的防控与诊疗,尤其针对高风险男性群体。 宋业勋 刘霞静 张永全 李和清关键词:鼻咽癌 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