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如洪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色谱
  • 4篇色谱法
  • 4篇反相
  • 4篇反相高效
  • 4篇非索非那定
  • 3篇蛋白
  • 3篇糖蛋白
  • 3篇高效液相
  • 3篇灌流液
  • 3篇肝灌流
  • 3篇P-糖蛋白
  • 2篇药动学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鼠肝
  • 2篇相色谱
  • 2篇离体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更昔洛韦

机构

  • 1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2篇张如洪
  • 5篇张林枝
  • 3篇陈亮
  • 2篇揭金阶
  • 2篇李丹
  • 1篇徐丽娟
  • 1篇周本宏
  • 1篇王鹏
  • 1篇何兵
  • 1篇郭咸希
  • 1篇刘刚
  • 1篇唐世琪
  • 1篇邹军
  • 1篇叶丽萍
  • 1篇吴杰
  • 1篇陆文峰
  • 1篇张洪
  • 1篇夏洪淼
  • 1篇王芳

传媒

  • 2篇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健康体检与管...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3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汉市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空腹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的拐点年龄分析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分析武汉市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空腹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的拐点年龄,为后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早期诊断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3年12月31日到2016年8月12日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提取体检人员的性别、年龄、血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临床资料。绘制年龄预测高血压、空腹高血糖及血脂异常发生的ROC曲线,并确定其发生率水平变动的拐点年龄,采用卡方检验验证拐点年龄前后高血压、空腹高血糖及血脂异常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武汉市体检人群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39∶1,年龄分布在11~109岁之间,21~65岁是体检的主要人群,占比达90.05%。高血压检出的拐点年龄男性为52.5岁,女性为50.5岁(AUC_(男)=0.722,AUC_(女)=0.850);空腹高血糖发生的拐点年龄男性为46.5岁,女性为50.5岁(AUC_(男)=0.718,AUC_(女)=0.795);血脂异常发生的年龄拐点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人群年龄拐点预测价值差(AUC_(男)=0.488),女性血脂异常的拐点年龄为46.5岁(AUC_(女)=0.638)。>50岁男性人群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是≤50岁的3.632倍(χ^(2)=3110.987,P<0.001),>50岁女性人群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是≤50岁的11.021倍(χ^(2)=4187.053,P<0.001);>46岁男性人群空腹高血糖的发生风险是≤46岁的4.583倍(χ^(2)=2296.365,P<0.001),>46岁女性人群空腹高血糖的发生风险是≤46岁的7.502倍(χ^(2)=1420.847,P<0.001);>46岁男性人群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为≤46岁的0.931倍(χ^(2)=15.424,P<0.001),>46岁女性人群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是≤46岁的2.392倍(χ^(2)=857.713,P<0.001)。结论:高血压、空腹高血糖以及女性人群血脂异常的发生均具有明显的年龄拐点,年龄拐点后人群的疾病风险较拐点前均明显升高,建议对风险人群进行健康宣讲活动
周雪情夏洪淼张如洪唐世琪
关键词:高血压空腹高血糖血脂异常年龄
左氟沙星测定方法的比较及其在不同病理状态下血浆及脑脊液内药动学的研究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和荧光分光光度法(FS)测定血浆左氟沙星的浓度,用以比较两种方法之间和两种给药方式之间的差异.方法:RP-HPLC法中,血浆样品用二氯甲烷在pH7.0条件下提取后进样,流动相...
张如洪
关键词:血药浓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
文献传递
异甜菊醇在大鼠离体肝灌流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异甜菊醇在大鼠肝脏内的代谢情况。方法给予SD大鼠离体肝灌流(112)行异甜菊醇的初步药动学研究(体外试验)。分离5只大鼠肝脏然后用含有异甜菊醇的介质进行循环灌流,在时间为0、1、3、5、10、15、20、25、30、40、50、60rain时收集灌流液样品,每间隔10min收集胆汁样品,样品用HPLC—UV分析。尿液(前面实验收集)、灌流液和胆汁样品用β-葡萄糖醛酸酶(1-3U/μL)培养再进行HPLC—UV分析。结果40~50min后的灌流液中,HPLC法检测不到异甜菊醇,而胆汁中完全没有检测到。灌流液和胆汁分别经过β-葡萄糖醛酸酶/硫酸根培养后,色谱方法与灌流液的一样保持不变,胆汁样品中得到了明显的异甜菊醇峰。60min中的药动学参数正T1/2、AUClast、Vz(ods)、CLH、EH(肝脏提取率)和回收率(R0-60代谢率)分别为:(17.82±2.5)min、(258.18±33.2)min·μg/mL、(425.35±32.1)mL、(17.7±2.2)mL/min、(0.59±0.07)和(18.08±2.5)。结论经过40—50min灌流后异甜菊醇主要在肝脏中积累,以葡萄苷酸化形式从胆汁排泄,很可能大部分经过胆汁排泄慢慢的消除到粪便中。
张如洪邹军李丹
关键词:结合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抗病毒用药监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为提高抗病毒药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尤其是需要多药联合患者中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提到的抗病毒药物,通过查阅文献、搜集各抗病毒药物说明书和MCDEX合理用药信息支持系统的相关信息,总结这些抗病毒药物的临床药动学特征、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信息,提出合理的用药监护建议。从药动学和药物相互作用角度加强抗病毒药物在COVID-19患者中的用药监护,可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药。
李丹宋伟吴杰郭咸希刘刚张如洪周本宏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药学监护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肝灌流液中更昔洛韦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建立P-糖蛋白底物更昔洛韦在肝灌流液中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将SD雄性大鼠施行肝脏灌流手术,收集肝灌流液。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外标法测定更昔洛韦在SD大鼠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在所建立的方法学下,更昔洛韦的保留时间为6.68min。标准曲线为Y=0.052X-0.172(r=0.9999),在50~2500ng·mL^-1肝灌流液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定量限为50ng·mL^-1;在100,1000,2000ng·mL^-1低、中、高三个浓度下的绝对回收率为90.57%~94.78%,方法回收率为98.68%~105.59%,日内精密度〈11.00%,日间精密度〈15.30%(n=5)。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能够满足更昔洛韦药动学研究要求。
张如洪陈亮张林枝
关键词:更昔洛韦肝灌流色谱法高压液相反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肝灌流液中非索非那定浓度
目的:建立大鼠肝灌流液中非索非那定(fexofinadine,Fex)的含量分析方法 ,以便研究其在大鼠体外肝灌流(isolated liver perfusion,ILP)的药动学。 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
张如洪张林枝揭金阶王芳
关键词:非索非那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文献传递
川芎嗪对大鼠体外肝灌流液中非索非那定处置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非索非那定在大鼠体外肝灌流(IPL)处置中的影响。方法1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各5只。给药组灌服30mg·kg-1·d-1的TMP,对照组灌服0.9%氯化钠溶液,均连续14d,于第15天实施循环肝灌流手术,收集灌流液和胆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灌流液和胆汁中非索非那定的浓度,3p97计算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并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给药组和对照组肝灌流液中AUC(0-60)分别为(95016.35±1457.15),(29441.44±675.16)ng·mL-1·min-1,总清除率(CL)分别为(5.93±0.19),(19.52±0.51)mL·min-1,排入胆汁的非索非那定总量Ae(0-60)分别为(77559.93±9758.37),(135145.16±16211.82)ng,以及胆汁清除率(CLb)分别为(0.82±0.24),(4.59±1.17)mL·min-1,两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均P<0.01),但两组间的分布容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连续14d服用高剂量的TMP能显著改变P-糖蛋白(P-gp)底物非索非那定在大鼠肝脏的药动学参数,这可能与TMP下调P-gp的表达有关。
张如洪张林枝揭金阶王芳
关键词:川芎嗪非索非那定色谱法高效液相P-糖蛋白
枳椇子有效部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提取分离枳(木具)似的有效部位。方法:甲醇提取、聚酰胺柱色谱分离、急性乙醇肝损伤小鼠模型,寻找出枳(木具)子中的有效部位。结果:分离出三种组分,分别是生物碱组分、黄酮类组分和其他组分,其中生物碱组分能明显拮抗乙醇所致肝损伤。结论:枳(木具)子中的生物碱可能为其有效部住;黄酮可能为其辅助组分。
张洪叶丽萍张如洪王鹏
关键词:枳椇子中药药理
青藤碱对更昔洛韦肠吸收的促进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青藤碱抑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对小肠吸收更昔洛韦的影响。方法:采用小肠翻转试验和离体小肠吸收试验考察青藤碱促进更昔洛韦的吸收。结果:小肠翻转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的青藤碱溶液孵育后,更昔洛韦由小肠黏膜侧到浆膜侧的转运量随青藤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离体小肠吸收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的青藤碱溶液孵育后,更昔洛韦由小肠浆膜侧到黏膜侧的转运量随青藤碱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青藤碱为P-gp抑制剂,有利于促进更昔洛韦的吸收。
张如洪陈亮
关键词:青藤碱P-糖蛋白更昔洛韦
贯叶连翘对大鼠离体肝灌流中非索非那定肝处置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以非索非那定(Fexofenadine,Fexd)为P-糖蛋白的探针分子,采用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技术(IPRL),评价长期给予贯叶连翘片(每片含900μg金丝桃苷)对大鼠肝脏P-糖蛋白及非索非那定的处置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3组,大鼠体质量(315±65)g,平均周数11±2,差异均无显著性:对照组(灌生理盐水)、低剂量(150mg.kg-1.d-1贯叶连翘混悬液)、高剂量组(500mg.kg-1.d-1贯叶连翘混悬液),连续灌胃14d后禁食18h,施行离体循环肝灌流手术,肝灌流液中加入Fexd,定时收集灌流液和胆汁样品,样品采用HPLC方法检测。结果:3组的灌流液中Fexd药动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胆汁排泄率和胆汁清除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贯叶连翘是P-糖蛋白(P-GP)的诱导剂,增加由其介导的Fexd的胆汁排泄率和胆汁清除率。
张如洪陈亮揭金阶张林枝
关键词:非索非那定贯叶连翘P-糖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