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凤清

作品数:71 被引量:293H指数:10
供职机构: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8篇医药卫生
  • 5篇化学工程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4篇抗氧化
  • 9篇活性
  • 6篇人参
  • 6篇抗氧化活性
  • 6篇黄酮
  • 5篇抗氧化剂
  • 5篇甘草
  • 5篇肝损伤
  • 4篇蛋白
  • 4篇指纹
  • 4篇指纹图
  • 4篇指纹图谱
  • 3篇丹参
  • 3篇异黄酮
  • 3篇皂苷
  • 3篇紫草
  • 3篇细胞
  • 3篇响应面
  • 3篇林蛙
  • 3篇槐米

机构

  • 70篇长春工业大学
  • 15篇吉林省中医药...
  • 4篇长春中医药大...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吉林粮食高等...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工程技术...
  • 2篇吉林省集安益...
  • 2篇吉林工商学院
  • 2篇四平宏宝莱饮...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吉林省生物研...
  • 1篇长春市产品质...
  • 1篇学研究院
  • 1篇葵花药业集团...
  • 1篇抚松县大自然...

作者

  • 70篇张凤清
  • 10篇张海悦
  • 9篇解耸林
  • 8篇于敏
  • 7篇焦连庆
  • 6篇王志兵
  • 6篇邱芳萍
  • 6篇赵宏宇
  • 5篇邸琳
  • 4篇徐永苗
  • 4篇徐萍
  • 4篇解丛林
  • 4篇刘新宇
  • 3篇张静文
  • 3篇彭悦
  • 3篇王玉
  • 2篇丁璞
  • 2篇宫莉
  • 2篇李晓玲
  • 2篇张婷

传媒

  • 16篇食品工业科技
  • 8篇长春工业大学...
  • 7篇食品研究与开...
  • 4篇食品科学
  • 4篇食品科技
  • 2篇中国酿造
  • 2篇化学试剂
  • 2篇食品工业
  • 2篇核农学报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2篇毒理学杂志
  • 1篇粮油食品科技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食用菌
  • 1篇饲料工业

年份

  • 5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辅助衍生-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牛奶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残留被引量:17
2014年
将微波辅助衍生法与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法相结合,建立了牛奶中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小诺霉素、阿米卡星和新霉素等7种娄.基糖苷类抗生素(AGs)的快速萃取、衍生方法。本研究以氯甲酸芴甲酯(FMOC-Cl)为衍生试剂,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Omim]PF6)为提取剂,甲醇为分散剂,将微波辅助衍生和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相结合,使目标化合物被衍生的同时被萃取和富集到离子液体中,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在线性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89),检出限为0.11-0.57μg/L。加标样品回收率在91.95~106.33%之间,其RSD为1.39~5.92%。本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牛奶样品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检测。
王志兵高杨刘洋解耸林张凤清
关键词: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牛奶高效液相色谱
响应面法优化蒸参水中挥发油提取条件及GC-MS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以红参加工副产物"蒸参水"为原料,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蒸参水中挥发油,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蒸参水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8h,提取温度80℃,料液比1∶5,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蒸参水挥发油的最高提取率达到0.51%。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蒸参水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烷烃类(61.497%)、酯类(19.192%)、酸类(11.773%)、醛类(1.821%)、醇类(4.367%),还含有一组倍半萜化合物石竹烯和金合欢烯。
牛春颖张凤清刁东梅付彦臣
关键词:挥发油响应面法
人参麦冬混合提取对鲁斯可皂苷元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人参与麦冬混合水提时鲁斯可皂苷元的提取率,确立最佳提取条件。以麦冬中鲁斯可皂苷元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水与药材的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人参麦冬药材过10目筛,加10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5h。此优选条件可充分提取鲁斯可皂苷元,为中试生产及保健食品技术审评提供实验依据。
张雪焕张凤清解耸林
关键词:人参麦冬正交试验
多维度综合评价瞬时高温灭菌对丹参质量的影响
2024年
为考察瞬时高温灭菌对丹参质量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10批灭菌前后丹参中8种化学成分含量,DPPH·法测定丹参灭菌前后抗氧化活性,MTT法测定灭菌前后丹参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存活率。建立HPLC指纹图谱,液质联用(LC-MS)法确定共有峰结构,采用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预测不同丹参差异性质量标志物;通过丹参与过量DPPH反应后的HPLC峰面积变化,筛选丹参抗氧化成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DA)分析法,得出共有峰与DPPH·抗氧化活性间的谱效关系,结合单体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大小,最终确定丹参抗氧化活性质量标志物。灭菌前后8种化学成分含量、DPPH·清除率及细胞存活率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灭菌前后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同一批次样品灭菌前后聚为一类,瞬时高温灭菌对丹参质量未产生影响;紫草酸甲酯、丹酚酸B、丹参酸甲酯、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酚酸F、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可作为丹参质量差异标志物;迷迭香酸、丹酚酸B、紫草酸、丹酚酸F可作为抗氧化活性的质量标志物。
庄新慧焦连庆于敏田齐聪张凤清
关键词:丹参
多维度定性定量评价电子束辐照灭菌对黄芪质量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电子束辐照灭菌对黄芪质量的影响,采用不同辐照吸收剂量(2、4、6、8、10、12、14、16、18 kGy)处理黄芪样品,测定其微生物水平、多种化学成分含量、抗氧化活性及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细胞存活率,比较灭菌前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指纹图谱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吸收剂量≥10 kGy时,黄芪微生物水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规定;不同吸收剂量下黄芪中毛蕊异黄酮含量、毛蕊异黄酮苷含量、刺芒柄花素含量、芒柄花苷含量、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率、3-氧代-2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自由基(PTIO·)清除率、铁氰化钾还原力及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存活率较灭菌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灭菌后黄芪SERS指纹图谱、HPLC指纹图谱与未灭菌样品图谱相比,相似度均大于0.900;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确认HPLC指纹图谱中13个共有峰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13个共有峰与抗氧化活性关联度均大于0.600,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刺芒柄花素、芒柄花苷含量与黄芪抗氧化活性的关联度均大于0.700。综上,吸收剂量18 kGy及以下的电子束辐照灭菌对黄芪质量无影响,上述4种化合物含量与黄芪抗氧化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作为其抗氧化活性的质量标志物。本研究可为电子束灭菌技术在黄芪灭菌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田齐聪于敏刘守国焦连庆时晓宇姜先慧张凤清
关键词:抗氧化活性
人参鹿茸复方及单组分酒剂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探索人参鹿茸复方酒剂及单个组分(人参、鹿茸、黄精、红景天)酒剂对小鼠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的影响。选择正常小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组、酒基对照组、人参鹿茸复方低中高组、人参组、鹿茸组、黄精组、红景天组。灌胃30 d后,进行负重游泳实验、血浆尿素测定、血乳酸测定以及肝糖原测定。分析人参鹿茸复方酒剂以及单个组分酒剂对小鼠体力疲劳的影响。复方中剂量组(M组)、高剂量组(H组)以及各单组分组均可以显著提高负重游泳时间(P<0.05)。复方中剂量组(M组)、人参组、红景天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浆尿素水平(P<0.05)。中剂量组(M组)、鹿茸组、红景天组血乳酸曲线下面积明显降低(P<0.05)。人参、鹿茸、黄精、红景天合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可以增强抗疲劳能力。
何鑫张凤清
关键词:人参鹿茸红景天
沙棘果皮渣黄酮毒理学初步评价被引量:3
2012年
以沙棘果皮渣黄酮为受试物,经口染毒针对ICR小鼠做急性毒性实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变实验,对受试物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及初步遗传毒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经口染毒最大耐受量(MTD)为24g/kg(>15g/kg),受试物的急性毒性分级为无毒级;在MTD以下分设高(8g/kg)、中(4g/kg)、低(2g/kg)三个剂量组考察受试物的遗传毒性,实验结果为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率、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以及小鼠精子畸变率均未发现增高,表明受试物不能导致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不会诱发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产生,对小鼠精子无致畸作用。
张凤清张东生周雅茹
关键词:黄酮毒理学安全评价
提升吉林省食品安全网络监控体系和分级预警系统研究
王志兵邱芳萍乔宇驰侯莹张凤清
(一)简要技术说明:该项目来源于吉林省科学技术厅,项目编号为20070607。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资源食品的开发,农药、兽药、激素、抗生素、添加剂的大量使用,新的食品危害因素不断出现,食品安全管理日益受到各国政...
关键词:
关键词:食品安全预警系统
林蛙残体多肽螯合硒的制备及其抗炎活性
2025年
以林蛙(Rana dybowskii)残体为原材料,在酶解条件下获得林蛙残体多肽(RDRP),再与硒离子(Se4)螯合制备林蛙残体多肽螯合硒(RDRPCS),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表征,研究螯合反应的优化条件,并通过体外细胞模型对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e4与RDRP作用生成螯合物;RDRPCS有足够的金属结合位点,螯合位点分别为氨基、羟基和C=O;螯合工艺优化结果为温度60℃,pH=6,时间65 min,质量比2.5:1,该条件下螯合反应的效率为70.7%;不同浓度的螯合物对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的NO,TNF-α,IL-6和IL-1β的释放量均具有抑制效果.
徐萍王君淑鞠凤霞李深张凤清
关键词:抗炎细胞模型
玉米芯多糖的提取及其单糖组成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对玉米芯中水溶性多糖的热水浸提及纯化工艺和其单糖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芯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1∶25,温度90℃,时间2.5h。在此条件下,玉米芯多糖提取率可达13.18%。纯化后的玉米芯多糖经紫外光谱分析不含蛋白质和核酸,其纯度为87.8%。通过对玉米芯多糖酸水解液进行薄层层析(TLC)分析,确定了其单糖组分主要为木糖、树胶醛糖和葡萄糖。
张静文张凤清张培刚徐萍蔡旭冉
关键词:纯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