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卫东

作品数:1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 5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8篇相图
  • 6篇正极
  • 6篇正极材料
  • 6篇热力学
  • 4篇稀土
  • 3篇电池
  • 3篇锂离子
  • 3篇锂离子电池
  • 3篇离子
  • 3篇离子电池
  • 2篇碘化
  • 2篇碘化物
  • 2篇荧光粉
  • 2篇前驱体
  • 2篇热力学分析
  • 2篇热力学模型
  • 2篇固相法
  • 2篇含稀土
  • 2篇二元系
  • 2篇高镍

机构

  • 17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北京有色金属...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上海空间电源...
  • 1篇有研科技集团...

作者

  • 18篇庄卫东
  • 7篇孙学义
  • 5篇王峰
  • 4篇乔芝郁
  • 3篇王峰
  • 2篇邢献然
  • 2篇武世民
  • 2篇沈剑韵
  • 1篇施颖
  • 1篇袁文霞
  • 1篇王世华
  • 1篇马淑兰
  • 1篇郑朝贵
  • 1篇饶光辉
  • 1篇桂玮珍
  • 1篇陈小龙
  • 1篇吴红峰
  • 1篇梁敬魁
  • 1篇叶于浦
  • 1篇王明生

传媒

  • 2篇电源技术
  • 2篇中国稀土学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第八届全国相...
  • 1篇金属学报
  • 1篇稀有金属
  • 1篇粉末冶金工业
  • 1篇中国稀土学会...
  • 1篇第七届全国相...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7
  • 1篇1999
  • 1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YAG:Ce^(3+)荧光粉的分散性与均一性研究进展
2025年
石榴石基YAG:Ce^(3+)荧光粉具有制备成本低、发射光谱宽、激发光谱与蓝光芯片契合度高等优点,已在显示、照明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纳米级YAG:Ce^(3+)荧光粉凭借尺寸小、光损失低、器件封装稳定性强等特点,在mini-LED,micro-LED等前沿领域表现出突出的应用潜力。性能优良的纳米级YAG:Ce^(3+)荧光粉依赖于良好的颗粒分散性以及尺寸、组分均一性。本文基于对纳米级YAG:Ce^(3+)荧光粉的分散性与均一性的成因分析,根据共沉淀制备方法中前体制备、后处理以及焙烧的三大过程,系统阐述原料加入量、滴定方式、分散剂、陈化过程和焙烧条件等工艺条件对材料结构、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基于上述多因素协同作用,对共沉淀法制备均一性、分散性及发光性能优良的纳米级YAG:Ce^(3+)荧光粉提供指导。
刘英男田俊行谢吉焕吴劲频孙学义庄卫东
关键词:共沉淀分散性均一性
Li_2O-B_2O_3二元系的热力学优化和计算
1999年
基于评估后的相图和热力学数据,优化了Li_2O-B_2O_3二元系液相的相互作用参数和中间化合物的自由能。用只取3项的Redlich-Kister(R-K)多项式描述体系液相的过剩自由能,R-K多项式中的系数同时被描述为温度的函数。由于考虑了混合焓随温度的变化,优化结果更真实地描述体系的热力学性质。中间化合物的相变和在低温下的分解从优化结果也能较好地被描述。相图和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说明用简单的R-K多项式来描述体系液相的过剩自由能是成功的。
庄卫东梁敬魁施颖乔芝郁沈剑韵陈小龙饶光辉
关键词:二元系相图热力学氧化锂三氧化二硼
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与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与制备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离子扩散系数低,倍率性能较差,循环性能较差等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先将过渡金属盐、沉淀剂、络合剂分别和水混合均匀,得到过...
庄卫东王峰孙学义赵鹏江谢吉焕田俊行
Cu-R(R:Ce,Pr,Nd,Sm)二元系的热力学优化
庄卫东沈剑韵
关键词:相图
废旧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被引量:1
2024年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不断增加,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即将迎来“退役”高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的电极材料之一,其高效绿色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资源、环境、经济及战略意义。目前传统的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回收技术以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为主,这些方法可以从废弃的正极材料中提取高附加值金属,但普遍存在污染大、能耗高、循环周期长等问题。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能够直接对废旧正极材料进行修复,实现正极材料的结构、组分及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恢复,因其具有工艺简单、绿色高效等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围绕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系统阐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和修复机理,详细分析焙烧温度、焙烧气氛以及补锂工艺对固相修复再生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指出了目前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前景。
朱俊峰田俊行吴科奇王峰王峰孙学义孙学义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固相法
含稀土卤化物体系相图的热力学分析
庄卫东
关键词:稀土卤化物相图热力学
镍酸锂系正极材料倍率性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3年
为了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成本,高镍化和无钴化成为了镍基正极材料发展的趋势。在各类高镍无钴正极材料中,镍酸锂(LNO)系正极材料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成本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然而其倍率性能较差,难以满足电动汽车、3C数码产品及储能领域日趋增长的快充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其倍率性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原子-晶体-颗粒尺度出发,系统阐述了Li^(+)/Ni^(2+)混排、相变、非理想化学计量配比、颗粒形貌和界面副反应等因素对LNO系正极材料倍率性能的影响,并归纳出制约倍率性能的三个关键因素:体相结构稳定性、界面结构稳定性和锂离子扩散能力。为提高LNO系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基于以上制约因素提出结构优化(掺杂改性、包覆改性、结构设计)、体系优化(正极掺混、优化电解液添加剂)和工艺优化(优化合成工艺、优化循环制度)等改性策略。最后,基于LNO系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指出了LNO系正极材料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
王峰王峰王峰田俊行吴红峰庄卫东
关键词:高镍无钴倍率性能
Nd-Pr-Cu-O和Sm-Ce-Cu-O体系相关系和热力学的研究
庄卫东
关键词:高温超导体
石榴石荧光粉光谱调谐的实验与第一性原理研究
荧光粉作为w-LEDs(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以石榴石结构为基质的荧光粉,典型的如经典的商用黄色荧光粉YAG∶Ce[1],展现出优异的光学性能受到研...
郑亚玲庄卫东邢献然刘荣辉刘元红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计算
SmI_2-AI(A:Na,K,Rb,Cs)相图的测定和计算
1994年
用实验测定及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构筑了SmI_2-AI(A:Na,K,Rb,Cs)体系的相图;并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预示了一套与优化相图自治的热力学数据.
乔芝郁庄卫东武世民王世华赵新华
关键词:相图碱土金属
全文增补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