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
- 作品数:23 被引量:73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乌裕尔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 <正>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农业集约化的迅速发展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重金属因其持久性和高毒性而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其潜在生态风险是近年来重点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选取了黑龙江省唯一一条内陆河...
- 崔佳臧淑英
- 关键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沉积物
- 文献传递
- 湖泊水底自动刮泥磨石头进管接式取样器
- 湖泊水底自动刮泥磨石头进管接式取样器,属于湖泊水生态学技术领域,由采样钻头、取样器头、升降锁、旋受力轮、升降轮、取样器头随板、取样器头随杆、罩顶伸缩囊、罩顶伸缩囊顶封、采样钻杆、分样器、基板、主电机、固定器、密封罩、电源...
- 臧淑英李苗解瑞峰崔佳谢桂林
- 文献传递
- 黑龙江省城市碳排放重心迁移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在“双碳”背景下,利用黑龙江省2012—2021年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能源消耗数据结合NPP/VIIRS(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国家极地轨道卫星计划/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套件)夜间灯光指数计算黑龙江省城市碳排放,利用标准差椭圆探究碳排放重心迁移路径,最后采用STIRPAT模型进行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城市碳排放的重心在空间上具有不稳定性,其碳排放重心明显向西北方向迁移;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对黑龙江省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具有负向影响。
- 唐鑫行邵帅崔佳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及预测分析
- 2025年
- 在“双碳”背景下,利用哈尔滨市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转移矩阵及ArcGIS空间分析,探究其空间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经济数据核算土地利用碳排放,分析其时空特征。应用PLUS模型更精确地模拟土地利用格局,结合回归方法预测其经济数据,得到203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为哈尔滨市的碳达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结果表明:在20年内,除耕地外的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加,碳汇用地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先增后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碳源主要来自建设用地,碳汇主要来自林地,空间上市区碳排放量高于市辖县;2030年碳汇面积持续增加,地利用碳排放增加至3355.36万t,大体呈现出由西到东递减的格局。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哈尔滨需要针对性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低碳生态发展。
- 唐鑫行邵帅国林娜崔佳
-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排放
- 黑龙江省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时空分析
- 2025年
- 耕地生态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测算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探究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水平高,区域差异小;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年均增长率为2.53%,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格局;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均值为0.753,但仍未达到优质协调阶段;新型城镇化水平长期滞后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水平。未来黑龙江省应该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与耕地生态利用协调发展。
- 吴昕雨崔佳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 毛细管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原位快速测定装置
- 毛细管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原位快速测定装置,属于土地资源管理技术领域,使用时,事先用洛阳铲、土钻等工具在土壤设定地点挖出的土洞,利用取样器将细小结构特殊的采样毛细管伸出测定器,原位间隔极小地采集微量的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之后...
- 崔佳臧淑英赵辰光唐梦凡刘晓冬李苗
- 加热升腾土壤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增加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装置
- 加热升腾土壤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增加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装置,属于土地资源管理技术领域,由电加热器(1)、钻头(2)、可转连杆(7)、固器连杆(8)、电源线(9)、连杆接头(10)、固器连杆接筒(11)、电源线接头(12)、传...
- 崔佳臧淑英赵辰光刘晓冬李苗
- 文献传递
- 基于LUCC的山西省碳排放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关系
- 2025年
- 生态系统服务关乎人类福祉,土地利用变化(LUCC)会影响碳排放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研究两者之间的时空关系,对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双碳”目标和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山西作为产煤大省,以此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以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碳排放与ESV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交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山西省主要地类为耕地、草地和林地,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其余各地类面积呈减小趋势.②山西省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逐年增长,由2000年净碳排放量3465.06万t增长到2020年的12480.09万t;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且不断向四周延伸,低值区主要分布于各城市边缘,且面积不断减少.③山西省200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691.29亿元,2020年为2646.88亿元,价值下降缓慢,林地和草地对ESV贡献率最多;ESV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年变化显著.④2000~2020年,山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与ESV强度存在明显负相关,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越强,ESV强度就越弱,且通过了P值检验.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山西省土地利用规划相关工作和生态环境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高熳佳崔佳
- 关键词:碳排放
- 湖泊水底自动刮泥磨石头进管接式取样器
- 湖泊水底自动刮泥磨石头进管接式取样器,属于湖泊水生态学技术领域,由采样钻头、取样器头、升降锁、旋受力轮、升降轮、取样器头随板、取样器头随杆、罩顶伸缩囊、罩顶伸缩囊顶封、采样钻杆、分样器、基板、主电机、固定器、密封罩、电源...
- 臧淑英李苗解瑞峰崔佳谢桂林
- 文献传递
- 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被引量:66
- 2013年
- 基于哈大齐工业走廊1990年、2000年、2005年3期TM影像,获取15年来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两种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数,定量对比分析七个市县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15年来,哈大齐工业走廊耕地、建设用地增加,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减少。②整体生态环境恶化,区域差异显著;空间格局呈中心城区高周边农牧区低;大庆、杜蒙、泰来因草地、湿地"三化"等原因,破碎化加剧、多样性锐减、环境质量恶化最为显著,建议加强生态保护。③两种评价指数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相似的区域差异特征。两方法结合分析实现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效果,以期为区域综合定量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 崔佳臧淑英
- 关键词:LUCC生态环境效应哈大齐工业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