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立斌

作品数:22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盆地
  • 9篇松辽盆地
  • 6篇松辽盆地南部
  • 5篇断陷
  • 4篇地层
  • 4篇油气
  • 4篇成藏
  • 3篇地层划分
  • 3篇地质
  • 3篇地质意义
  • 3篇油气成藏
  • 3篇火山
  • 3篇储层
  • 2篇登娄库组
  • 2篇伊通盆地
  • 2篇鹰嘴
  • 2篇营城组
  • 2篇山岩
  • 2篇孢粉
  • 2篇孢粉组合

机构

  • 21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吉林大学
  • 3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大庆钻探工程...
  • 1篇中国石油吉林...
  • 1篇吉林省煤田地...
  • 1篇中海油研究总...

作者

  • 21篇宋立斌
  • 3篇孙凯
  • 3篇程日辉
  • 3篇万传彪
  • 3篇邹才能
  • 2篇王立武
  • 2篇江涛
  • 2篇许中杰
  • 2篇张梅生
  • 2篇林景晔
  • 2篇梁春秀
  • 2篇邱玉超
  • 2篇魏志平
  • 2篇刘华
  • 2篇苗洪波
  • 2篇王颖
  • 2篇李明
  • 2篇丛杉
  • 1篇丛杉
  • 1篇唐振兴

传媒

  • 6篇世界地质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非常规油气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勘探地球物理...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天然气技术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哈尔金混合气藏成因及气体的垂向分布规律被引量:8
2010年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哈尔金气藏(营城组)是烃类(CH4)与CO2混合气藏。对哈尔金混合气藏成因、气源特征及成藏期次研究表明,该混合气藏是烃类先于CO2注入,气藏定型于新近纪,属晚期成藏。根据天然气在气藏中浮力与毛细管力平衡的物理模型,推演出烃类气藏含气饱和度分布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储层中原始含气饱和度分布的基本原理。混合气藏中各种气体垂向分布符合重力分异原理,在均匀介质储层条件下,从气藏的底部向顶部,密度较大的CO2饱和度逐渐降低,而密度相对较小的CH4饱和度逐渐增加。在构造混合气藏的多孔介质储层中,密度大的CO2气占据较大的孔隙部分,密度相对较小的CH4气占据中等孔隙部分,而束缚水占据较小的孔隙部分。哈尔金混合气藏顶部CO2含量高于底部是由于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所致。
林景晔姜涛宋立斌曹跃夏丹王颖
关键词: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营城组
哈尔金混合气藏成因及含气饱和度分布原理
哈尔金气藏位于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乾安次凹与黑帝庙次凹间的隆起部位,营城组火山岩中获高产工业气流,是烃类和CO2混台气藏。由于长岭断陷深层具有多源多灶、多阶段生烃与多期成藏的特点,不同成因的天然气混生共聚,气的来源和运...
林景晔宋立斌吴海波夏丹邵明礼
关键词:含气饱和度火山岩天然气
文献传递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地层划分标准探讨
近些年来,随着松南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长足进步,其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因而深层地层研究较为薄弱的问题日益凸显。吉林油田研究院自2009年开始,针对深层地层问题展开攻关,探讨应用了岩石地层学、地震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
宋立斌李忠信孙凯
关键词:营城组沙河子组
文献传递
伊通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性质被引量:14
2009年
以往对伊通盆地西北缘的断裂性质问题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综合利用钻井、露头岩心及地球物理资料,确立了伊通盆地西北缘断裂带在古近纪右行走滑伸展之后、新近纪以来为挤压性质,并发育一系列逆断层及相关褶皱等构造。存在挤压作用的主要依据有以下4点:(1)在靠近西北缘边界的探井岩心中,地层大幅度倾斜或近于直立;(2)盆地西北缘露头出现大量挤压形成的褶皱构造;(3)盆地西北缘地震剖面上普遍存在逆冲构造和花状构造特征;(4)重、磁、电资料也表明盆地西北缘存在挤压现象。勘探证实,伊通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挤压性质及伴生构造特征有利于油气的运聚和成藏。该认识有力地指导了伊通盆地的油气勘探,同时也对整个郯庐断裂带东北段的油气勘探战略具指导意义。
江涛邱玉超宋立斌苗洪波杨善民张鲲鹏
关键词:伊通盆地油气成藏
综合地震解释技术在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04年
松辽盆地南部是我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属于典型的大面积、低丰度油气田类型,具有圈闭幅度低、断裂发育、储层薄的特点,在油气藏类型上以构造圈闭及大量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油藏复杂、多变。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在技术上积累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处理、解释方法。生产实践证明,这套建立在三维地震基础上的以真三维解释、小断裂检测和地震相控制下的高精度地震反演为代表的技术系列是实用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王立武梁春秀邹才能李明宋立斌何海全
关键词:地震解释技术油藏地震信息薄储层构造圈闭
松南地区精细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及应用
本文介绍了精细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在吉林松南地区油田勘探中的应用.文章介绍了高精度三维处理配套技术,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松辽盆地的勘探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梁春秀邹才能魏志平杨光大宋立斌勾丽敏黄棱
关键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石油勘探技术应用
文献传递
松辽盆地南部伏双大地区登娄库组孢粉组合特征研究及地质意义
2025年
为了搞清楚松辽盆地南部伏双大地区登娄库组/段级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带展布,落实有利勘探区带,亟需在新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基础上开展沉积相研究工作。针对该区登娄库组/段级地层划分存在的分层混乱问题,在借鉴登娄库组标准井松基6井生物地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区探井登娄库组碎屑岩中发现的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登娄库组自下而上4个段均发现了较丰富的孢粉化石,根据孢粉化石纵向上的变化规律,划分了4个孢粉组合,即登一段为“光面三缝孢-三角粒面孢-克拉梭粉”孢粉组合;登二段为“光面三缝孢-无突肋纹孢-杉粉”孢粉组合;登三段为“桫椤孢-隐孔粉-多孔粉”孢粉组合;登四段为“希指蕨孢-克拉梭粉-多孔粉”孢粉组合。2)对伏双大地区登四段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包括辫状河河道、辫状河河漫、曲流河河道、曲流河河漫和决口扇等5种沉积微相类型,提出曲流河河道为登四段有利勘探区带,建议部署3口预探井。该研究对伏双大地区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宋立斌丛杉张艳万传彪裴警博张梅生
关键词:松辽盆地登娄库组孢粉组合地层划分
伊通盆地西北缘差异变形构造模式及成因机制被引量:1
2022年
目前勘探结果已证实伊通盆地西北缘不同区带构造特征的分段性导致油气差异分布。通过精细解释伊通盆地西北缘5条地震剖面分析不同区带构造变形分段性特征,并编制盆地基底断裂分布图,对研究区带分段性变形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伊通盆地西北缘由南西向北东依次发育强走滑挤压型、走滑挤压型、弱走滑挤压型和强挤压型四种构造样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差异走滑叠加型盆缘“正半花状”和“分层变形、垂向叠置”两种构造模式。西北缘差异变形成因机制主要与伊通盆地发育三组盆地基底断裂有关,其中,近东西向的基底断裂转换带是西北缘构造差异性的主要成因。
陈凯陈凯刘震贺君玲贺君玲宋立斌
关键词:基底断裂转换带
通化盆地三棵榆树断陷鹰嘴砬子组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被引量:3
2021年
以通化盆地三棵榆树断陷T13、T15和T17井岩心为研究对象,基于岩石薄片鉴定及铸体薄片分析,分析岩石学特征、岩石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下白垩统鹰嘴砬子组火山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火山碎屑熔岩、熔结火山碎屑岩、普通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5个亚类,其中沉积火山碎屑岩体积分数最高。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其中溶蚀孔发育最多。研究区储层为超低孔—低孔、超低渗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熔结作用、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5种,其中溶蚀作用对储层起改善作用,其他成岩作用降低储层渗透性能,使储层更致密。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起决定性作用。该结果为通化盆地火山碎屑岩储层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冯进来王秋玉张立王正宋立斌张恩鹏
关键词:火山碎屑岩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岩性识别和岩相划分被引量:10
2007年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具有储量规模大、丰度高、单井产量高的特点,是目前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领域。文章重点针对长岭断陷地区,结合岩芯分析资料,利用ECS元素俘获测井和FMI成像测井等先进技术进行火山岩岩性识别。在此基础上参照FMI成像特征,认为长岭断陷主要发育爆发相和溢流相,同时将其划分为6个亚相,并分别描述了各亚相的形成环境和岩石组合特征。
王颖宋立斌张东李忠诚景凡张凯
关键词:火山岩岩性识别岩相FMIECS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