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敏
- 作品数:19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开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提高数控实训教学效果的探索被引量:6
- 2012年
- 文章结合数控实训中心数控实训实践教学,分析和总结了提高数控实训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 宋理敏
- 关键词:数控实训教学效果
- “刀具半径补偿功能”信息化教学设计
- 2019年
- 基于某在线教学平台,"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课程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运行效果良好。选取该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刀具半径补偿功能",从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对其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进行阐述,旨在对同类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提供借鉴,同时进一步证明加快推进课程信息化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重要意义。
- 宋理敏
- 关键词:刀具半径补偿功能信息化教学设计
- 产品的机械系统仿真设计被引量:1
- 2011年
- 论述了机械系统仿真设计这种新兴的现代设计方法。掌握该方法可以提高设计者的设计水平,增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宋理敏汤志远
- 关键词:机械系统
- 刀具长度补偿参数的设定方法被引量:2
- 2009年
- 如何设置刀具长度补偿参数一直是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编程和操作中的难点。分析了刀具长度补偿的原理,基于实践介绍了设置长度补偿的3种方法,并运用实例进行了说明验证,以供学习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者借鉴。
- 宋理敏张子祥
- 关键词:数控铣床刀具长度补偿工件坐标系
- 杯形薄壁配合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被引量:4
- 2019年
- 对杯形薄壁配合件的加工工艺特点和加工难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制定正确的加工工艺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和控制切削加工参数,有效地避免了杯体柄部的折断现象,解决了杯体薄壁部分的变形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零件的加工。
- 宋理敏
- 关键词:数控车削
- 基于迁移学习的造纸断纸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本课题面向断纸故障标记数据短缺而生产工况切换较多,故障诊断建模复用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分别基于参数和特征的断纸故障迁移模型建模方法,通过分析定量设定值及其强相关变量的数据分布特征,对工业数据进行了基础工况划分,并以马氏距离、多核最大均值差异等距离函数评估验证了工况划分的可靠性。在所划分的工况数据基础上,将依据有效断纸故障数据较多的工况建立的断纸故障模型迁移至数据缺失的工况中。结果表明,建立的故障诊断迁移模型在不同的工况迁移任务中分别达到了98.3%、94.6%、96.4%的诊断准确率,提高了模型的泛用性,促进其面向不同的造纸生产过程进行更广泛和更精确的故障诊断。
- 宋理敏高贵军何正磊
- 关键词:断纸故障诊断
- 可调配比式轻型乳化液泵站被引量:2
- 2006年
- 本文介绍煤矿井下掘进巷道锚杆支护工作面用于临时超前支护的一种可调配比式轻型乳化液泵站。该泵站可把乳化液的配制和提供乳化液有机结合在一起,能保证乳化液的浓度,又能满足支护所需的压力和流量。
- 宋理敏寇子明高贵军
- 关键词:乳化液泵站
-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以“3D打印及逆向设计”课程为例被引量:4
- 2022年
- 针对“3D打印及逆向设计”偏重理论及学生对枯燥理论兴趣不大的问题,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以对应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分析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进行项目化设计,以“三堂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项目实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项目化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加深了学生对于工作岗位的认识,为学生择业就业指明了方向。
- 任朝媛宋理敏
- 关键词:3D打印项目化教学
- 异形体的五轴联动数控加工被引量:9
- 2014年
- 基于CAXA制造工程师2011软件平台,针对某一具体异形体零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制定了加工策略,合理规划刀具轨迹,再导入VERICUT软件进行仿真加工,最后利用双转台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一次装夹完成了全部加工,经检测完全满足图纸要求,从而进一步体现了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在实际加工中的优势。
- 宋理敏贾磊李粉霞
- 关键词:数控加工
- 职业类型教育背景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改革与实践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类型教育背景下,为快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有效落实教学计划、培养德技双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专业课程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方法】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为突破口,通过剖析课程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理念、育人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创新性实践。【结果】教学团队通过课程改革,育人成效显著,2000余名学生直接受益,数控铣工职业资格证书首次通过率由50%上升到80%,“1+X”车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取证率达50%以上,实习生对岗率达75%以上,企业满意度达98%,并建成了优秀教学团队,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深化改革提供了可行思路和方法。【结论】通过对“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全方位改革实践,有效解决了课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日常教学与大赛训练、证书考核培训分离,课岗对接、课赛融合、课证融通不畅以及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不仅使课程改革、专业建设迈上了新台阶,而且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有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 宋理敏
-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