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剂量多巴胺联合阿托品对行介入术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影响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多巴胺联合阿托品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多巴胺联合阿托品进行治疗,依据患者使用多巴胺的剂量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6例,A组选用小剂量多巴胺进行治疗,B组应用常规剂量多巴胺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指标、心电图指标及心动图指标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后A组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血管再通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剂量多巴胺联合阿托品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小剂量多巴胺可更好的促进患者病情改善,促进其康复进程。
- 宋付凯
- 关键词:多巴胺阿托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抗栓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抗栓效果。方法:将收治于2015年3月~2017年8月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参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PG、肝功能指标以及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参照组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6.67%,观察组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6%(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于参照组;两组治疗后血小板指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于参照组;两组治疗期间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低于参照组。结论:替格瑞洛治疗冠状动脉病变ST抬高型心肌梗死比氯吡格雷安全性更高,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避免产生血管不良事件。
- 宋付凯
-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心肌梗死
- 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被引量:48
- 2012年
-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ICM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7例)和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组(治疗组,37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共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心脏收缩功能及6 min步行距离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心功能、LVESV、LVEDV、LVEF、6 min步行试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肝肾功能异常。结论常规治疗ICM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郝冬琴宋付凯韩文杰刘恒亮赵友民
- 关键词:曲美他嗪瑞舒伐他汀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 抗凝、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抗凝、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CHD)合并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08例CHD合并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予以信封法随机分组,每组54例.两组均行PCI治疗,对照组PCI术后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研究组PCI术后予以抗凝、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体表心电图(f波振幅、QT间期)、不良心血管事件、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体表心电图f波振幅、QT间期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个月,研究组体表心电图检查结果更优(P<0.05).用药6个月期间,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VEGF、ET-1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个月后,两组VEGF水平均高于用药前(P<0.05),ET-1水平低于用药前(P<0.05),且研究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应用于接受PCI治疗的CHD合并房颤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其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提高血管内皮功能,但该方案出血风险较高.
- 宋付凯耿国英张梦瑶刘旭帮
- 关键词: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不良心血管事件血管内皮功能
- 261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174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746例住院病人的感染发生率为14.95%;最主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占67.05%,其中上呼吸道占22.99%,下呼吸道占44.06%,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占17.62%,随之为胃肠道感染、皮肤感染、血液感染,分别为11.88%、9.96%、7.66%;共320个感染部位,其中单个221,合并两个部位者28例,合并多个者12例;年龄大于60岁,心功能分级在III级以上,住院时间大于1个月,合并有其他疾病,接受侵入性治疗,服用抗菌药物等均是引发心血管内科病人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治疗要有针对性,避免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的滥用,减少住院时间,以降低感染率。
- 宋付凯
-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
- 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碎裂QRS波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产生碎裂QRS波(fQRS)和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7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90例病人进行病情回顾分析。心电图中显示确诊PAF的病人纳入PAF组(48例),未发生PAF的病人纳入nPAF组(42例)。比较两组病人的基本特征数据和各项指标差异。利用单因素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发生PAF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正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年龄、P波离散度、fQRS、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心律失常史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4 h收缩压、24 h脉压是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发生PAF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是否纳入fQRS因素,构建了两个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PAF的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两个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P>0.05)。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内部验证前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2[95%CI(0.736,0.875)],灵敏度为0.789,特异度为0.754;内部验证后AUC为0.883[95%CI(0.798,0.925)],敏感度为0.803,特异度为0.795。上述结果提示,模型预测的PAF概率与实际观察概率具有较好一致性。同时,该模型也是较好的危险分层模型。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fQRS对PAF具有良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 宋付凯郭国勋张朝华张梦瑶刘旭帮
-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H型高血压心力衰竭碎裂QRS波
- 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给予参照组经皮冠状动脉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清MMP-9水平进行对比,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患者治疗1年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小时两组的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但研究组的水平低于参照组,P <0.05;术后72小时两组的MMP-9水平均得以降低,但参照组的降低情况不如研究组明显,P<0.05。参照组的心功能改善程度低于研究组,P <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7.50%)低于参照组(25.00%),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给予患者替罗非班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MMP-9的水平,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且不良事件少,值得推荐。
- 宋付凯
- 关键词: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血清MMP-9
- 瑞舒伐他汀联合硫酸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疗效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用硫酸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用硫酸吡格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脂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硫酸吡格雷能明显抑制ACS的炎性反应,显著降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
- 徐桂安宋付凯柴建文赵友民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硫酸氯吡格雷急性冠脉综合症超敏C反应蛋白
- 右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远期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对比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 78例间歇性、持续性二度二型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R)患者随机入选右室间隔部起搏组(RVOT组,39例)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39例)(均置入DDD起搏器),术后随访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相关指标。结果术后24个月随访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患者LVEF和LVED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心尖部起搏组患者LVEDD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LVEF较术前有所降低,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术后两组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心尖部起搏组患者LVEF较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患者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间隔部起搏较右室心尖部起搏更有利于维持患者心功能。
- 郭国勋赵友民柴建文郝冬琴李连东宋付凯
- 关键词:右室间隔部起搏右室心尖部起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 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对患者的心肌酶谱、炎症反应、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AMI且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替格瑞洛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炎症反应、冠脉血流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肌红蛋白(MB)、α-羟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B、HBDH、LDH、cTnI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RP、IL-6、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冠脉血流储备(CFVR)、左前降支舒张期血流峰值(DPV)、左前降支收缩期血流峰值(S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FVR、DPV、SPV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MI患者PCI前应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能够减轻对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改善冠脉血流,保护心肌。
- 宋付凯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PCI炎症反应心肌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