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发病
  • 5篇发病率
  • 3篇毒性肝炎
  • 3篇接种
  • 3篇疾病控制
  • 3篇肝炎
  • 3篇病毒
  • 3篇病毒性
  • 3篇病毒性肝炎
  • 2篇乙型
  • 2篇乙型病毒
  • 2篇乙型病毒性肝...
  • 2篇疫苗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疫苗
  • 1篇疫苗接种

机构

  • 10篇沈阳市疾病预...

作者

  • 10篇孙迎春
  • 9篇张智
  • 6篇朱丽君
  • 3篇董桂华
  • 2篇高冬梅
  • 1篇李丹

传媒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沈阳市2005~2015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分析沈阳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甲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05~2015年甲肝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沈阳市累计报告甲肝病例170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1/10万;2012年后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1/10万,女性为1.49/10万。甲肝发病以20~55岁人群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9.19%;0~15岁人群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甲肝发病最高的职业是家务及待业,占总病例数的36.18%;其次为干部职员,占15.65%;渔(船)民、保育员及保姆无发病病例。甲肝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以3~7月份发病较多,占全部病例数的58.79%;10、11、12月份发病率较少,分别占3.75%、3.81%和3.87%。市区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郊区其次,县最低。结论 沈阳市甲肝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应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卫生宣传教育和甲肝疫苗接种工作。
孙迎春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2010-2017年沈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了解沈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肝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7年沈阳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沈阳市2010-2017年共报告乙肝病例14 90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8749/10万;发病率最高年份2017年为28.2079/10万,最低年份2012年为16.7927/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病例男性多于女性;25~64岁病例数占81.25%,15岁以下病例占0.19%,50~64岁为乙肝高发年龄;病例职业别统计结果为家务及待业、农民发病数最多,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8.76%、21.19%。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法库县、康平县和大东区。结论沈阳市近8年乙肝疫情有上升趋势,以大龄成年人发病为主。所以在做好儿童乙肝免疫基础上,应加强成人乙肝防制的科普宣传和预防接种工作。
张智朱丽君孙迎春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沈阳市2014~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沈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沈阳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8年沈阳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53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9752/10万,2016年发病率最低为10.0350/10万。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在时间上呈双峰分布,4~7月病例最多(43.93%);城区、郊区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321∶1;报告病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0~14岁,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9.18%;主要发病人群为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占报告病例的84.26%。结论沈阳市2014~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17~2018年疫情出现小幅上升。
张智董桂华孙迎春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疾病控制
2013-2017年沈阳市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在沈阳市报告传染病发病数中占>40%,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主要疾病。本研究分析沈阳市2013-2017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呼吸道传染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13-2017年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沈阳市2013-2017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9种,共计60 68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7.26/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096,P<0.001。水痘、肺结核和猩红热病例数居于前3位,分别占37.66%、33.14%和14.28%;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各县区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981.410,P<0.001,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于洪区、铁西区与和平区;男女病例比为1.58∶1;发病主要人群为学生(31.90%)、无业及待业(27.27%)和托幼儿童(12.37%);不同年龄以不同疾病为主,肺结核以成年人为主(80.65%),水痘以<25岁青少年学生为主(80.69%)。结论 2013-2017年沈阳市水痘、肺结核和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仍然较为严重,应继续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
张智朱丽君孙迎春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
沈阳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沈阳市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方法 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PPS)法,在全市随机抽取30个村(居委会)的420名2~3周岁的目标儿童。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这些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结果 儿童建证率100%、建卡率100%;所有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4.29%;麻疹类疫苗2剂次接种率为97.92%;百白破疫苗的基础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5,P〈0.01);乙脑疫苗的基础接种率显著高于加强免疫接种率(χ^2=8.708,P〈0.01);不合格接种居前四位的分别为乙脑、流脑、百白破和麻疹疫苗,所占剂次比例分别为29.49%、20.68%、17.63%和15.59%。结论 我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处于较高水平,但加强免疫相对较薄弱,合格接种工作有待加强。
孙迎春张智李丹
关键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预防接种儿童
2013-2017年沈阳市水痘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分析沈阳市水痘流行特征,为制定水痘有效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17年沈阳市水痘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沈阳市共报告水痘病例22 85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5.4349/10万,2017年发病率最高,为67.4024/10万。水痘病例在时间上呈双峰分布,5月份和12月份病例最多;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15∶1;报告病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0~29岁,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1.38%;学生为水痘的高发人群(51.88%);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是于洪区(97.9950/10万)、浑南新区(73.8791/10万)和铁西区(72.2444/10万),城区(67.2573/10万)、郊区(73.4445/10万)疫情高于农村地区(12.0321/10万)。结论沈阳市2013-2017年水痘疫情呈上升态势。为有效控制疫情上升,应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水痘疫苗接种率,同时认真落实传染病防制的各项控制措施。
张智朱丽君孙迎春
关键词:水痘疾病控制
一起院内感染引起麻疹暴发的调查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调查一起院内感染引起麻疹暴发的原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住院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282例中发病14例(5.0%),疫情11月26日至12月23日,持续近1个月,并出现第3代病例。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是麻疹病人未能早期诊断并隔离治疗;医院布局不够合理,内科与康复1科、康复训练室、儿童活动室为同层,楼道和电梯共用,病人间接触传播,导致后续病例不断增加。疫情发生后,经应急接种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控制,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对控制传染病疫情有重要作用。综合医院的科室布局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布局。做好日常消毒防护,发现传染源尽早隔离治疗,同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避免暴发疫情的发生。
张智朱丽君孙迎春
关键词:麻疹疫情暴发疾病控制
2005-2013年沈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了解沈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乙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05-2013年乙肝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沈阳市累计报告乙肝病例19 58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8.62/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男性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8.62/10万,女性为10.00/10万。乙肝发病以20-60岁的人群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9.34%。1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低于其他年龄组。乙肝发病居前三位的是铁西区、和平区和大东区,发病率分别为37.23/10万、37.10/10万和36.91/10万。市区、郊区和县发病率差异明显。发病最高的职业为家务及待业,占27.21%。农民其次,为16.61%。乙肝发病季节性不明显。结论沈阳市乙肝发病呈下降趋势,青壮年、农民、家务及待业人群为乙肝发病重点人群,应加强对这些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孙迎春张智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成人接种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在成人中的免疫效果。方法对HBsAg、抗HBs、抗HBc三项指标全部为阴性、且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162名16岁以上人群,按照0、1、6的免疫程序接种10μg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于全程免疫1个月后采血,测定血清中抗HBs水平。结果接种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的99人,抗HBs阳转率为94.95%,几何平均浓度为331.08mIU/mL;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的63人,抗HBs阳转率为98.41%,几何平均浓度为270.79mIU/mL。两组间抗HBs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两种疫苗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孙迎春朱丽君张智高冬梅董桂华
关键词:免疫效果
不同人群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不同人群的免疫效果。方法:在沈阳市选择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且经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三项指标全部为阴性的109名健康人群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0、1、6的免疫程序接种10 g/0.5 ml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于全程免疫1个月后采血,测定血清中抗-HBs水平。结果:109名受试者全部完成了3针全程接种,未发现明显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总抗-HBs阳转率为97.25%,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24.34 mIU/ml。15岁以下和15岁以上两组人群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5.65%和98.41%,差异无统计学(2=0.757,P=0.384)。两组人群抗-HBs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397.66 mIU/ml和270.80 mIU/ml,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4,P<0.005)。男女间抗-HBs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低年龄人群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水平较高年龄组高。
孙迎春朱丽君张智高冬梅董桂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