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瑄 作品数:54 被引量:383 H指数:13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更多>>
高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桥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在发病4.5 h以内到院的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年龄≥80岁的高龄老年AIS患者89例,按照是否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桥接治疗组及直接介入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包括性别构成、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既往病史、吸烟史、术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信息包括发病至医院时间、到院至穿刺时间、穿刺到血管开通时间以及并发症(症状性颅内出血、死亡)和90 dm R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给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是否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桥接治疗组共49例患者、直接介入治疗组共4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信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发病至医院时间、到院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桥接治疗组中26.5%(13例)的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14.3%(7例)患者90 d死亡;直接血管内治疗组中17.5%(7例)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及7.5%(3例)的患者90 d死亡,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90 d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31、1.017,P=0.310、0.313)。以不同临床结局为因变量,调整性别、入院NIHSS、既往病史等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给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并不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OR=0.795,95%CI:0.280~2.258,P=0.666)。结论桥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对发病4.5 h以内到院的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AIS患者同样安全有效,在时间窗内应尽量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邓一鸣 张净瑜 高峰 孙瑄 宋立刚 刘恋 莫大鹏 马宁 缪中荣 徐凯关键词: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内治疗 急性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接受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46例,其中82例收治卒中单元病房(康复组),64例收治普通病房(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相同,对康复组患者给予规范的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发病24h、治疗后21天各按ESS评分1次,发病3个月时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的ESS评分、Barthel指数积分显著较对照组为佳(P<0.01),卒中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急性期康复治疗能明显促进脑梗死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陶庆玲 赵晖 孙瑄 张榴菊 钟佩 曲海霞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 神经功能 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与静脉溶栓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比较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与单纯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天坛医院行EVT与IVT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1∶1比例匹配两组的年龄、性别、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及卒中亚型(TOAST分型),匹配患者的NIHSS评分≥10分。主要疗效结局为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安全性结局为24 h ICH及90 d全因死亡率。结果共纳入328例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EVT组69例,IVT组259例,匹配后两组基线数据相似,每组各55例。各卒中亚型比例在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所有P<0.001),两组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其中EVT组63例(91.3%),IVT组164例(63.3%)。临床疗效结局显示匹配后EVT组90 dmRS评分≤1分比例(30.9%vs 38.2%,校正OR 0.724,95%CI 0.329~1.595,P=0.423)及mRS评分≤2分比例(38.2%vs 50.9%,校正OR 0.596,95%CI 0.279~1.272,P=0.181)均低于IVT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结局方面,24 h症状性脑出血及治疗后90 d全因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EVT治疗和单纯IVT治疗,在疗效及安全性结局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罗岗 黄祎诺 莫大鹏 孙忠良 马宁 高峰 宋立刚 孙瑄 刘恋 霍晓川 王博 贾白雪 李晓青 徐晓彤 缪中荣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 后循环 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效率评价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应用卒中预后特异和非特异评估体系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估体系,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效率。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2015年1-4月收治的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分为血管内治疗组和对照组,评价指标包括:①特异性指标:入院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级,90 d及1年内卒中发生率;②非特异指标:1年内院内感染、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③卫生经济学指标:患者1年医疗总费用、总药费,1年内住院次数及累计住院日、累计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日。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血管内治疗预后较对照组在入院后14 d NIHSS评分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血管内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90 d及1年内卒中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发现血管内治疗组的90 d卒中再发率(P〈0.05)及1年内卒中再发率(P〈0.01)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内治疗组患者1年内院内感染、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性脑出血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入院后90 d mRS评级采用秩和检验,对照组无残疾或轻度(0-1级)、中度(2-3级)、重度残疾(4-5级)及死亡人数分别为3例、15例、23例和4例,血管内治疗组分别为17例、12例、3例和5例,血管内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血管内治疗组在1年内累计医疗花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1年内住院次数(P〈0.01)、药费(P〈0.05)以及ICU住院日(P〈0.01)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并没有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及药费。 邓一鸣 霍晓川 高峰 莫大鹏 马宁 孙瑄 宋立刚 王伊龙 王拥军 赵性泉 缪中荣关键词:卒中 血管内治疗 一种用于分型的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应用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分型的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应用,属于医学影像和计算机技术领域。所述模型包括:输入模块,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输出模块;其中,所述输入模块,用于接收待处理的影像数据;所述第一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待处理的... 高峰 孙瑄 郭旭新材料和新技术搭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监测系统模型的专家共识 2024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致死、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其病理机制复杂且临床研究面临动物模型稳定性不足、存活率低等挑战。本共识系统总结了传统SAH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优化建模技术,显著提高模型稳定性并降低实验动物死亡率。同时结合多通道柔性传感器与3D生物打印支架构建颅内多模态监测系统,实现了颅内压、脑氧分压及脑电活动的实时动态监测,并促进颅骨缺损再生修复。新体系的应用为SAH病理机制解析、新疗法评估及脑机接口研发提供了高可靠性平台。有望推动脑机接口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 李亘 陈杰 苗妍 苟广洋 庄澄宇 孙瑄 刘春秀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基于一种新闭塞分型系统的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的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脑血管造影分型系统对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连续收治的30例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以DSA检查为基础,结合术前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及高分辨率MRI等神经影像检查手段综合判断,依据闭塞部位、闭塞长度及侧支循环等神经影像学特征将大脑中动脉闭塞分为三型(Ⅰ、Ⅱ、Ⅲ型)。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病变分型、血管再通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数据收集,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评估系统评估血管开通情况。术后30 d进行门诊随访或头部CT或MR检查,记录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卒中/死亡)。对三型间各资料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0例患者中,Ⅰ型9例,Ⅱ型15例,Ⅲ型6例。术后25例(83.3%)患者血管成功再通。Ⅰ型、Ⅱ型病变患者较Ⅲ型患者有更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0、2/15比3/6)、血管夹层发生率(0、1/15比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31、3.865,P值分别为0.047、0.049),以及较高的血管再通率(9/9、13/15比3/6)和更低的术后30 d内出血性卒中发生率(0、1/15比1/6)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71、1.522,P值分别为0.052、0.217)。结论根据新的脑血管造影分型系统,综合评估病变的闭塞时间、长度以及侧支循环的神经影像学特征,有利于筛选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适合患者,综合权衡血管内再通治疗的风险获益。 郭旭 孙瑄 孙瑄 马宁 莫大鹏 宋立刚 刘恋 霍晓川 邓一鸣 徐晓彤 缪中荣关键词:大脑中动脉 血管内治疗 DRAGON评分对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评估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DRAGON[dense cerebral artery,mRS(改良Rankin量表),age,glucose level,onset to treatment time,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试验(EAST)中接受机械取栓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9例,为发病至治疗时间≤6 h,于术前经CT血管成像和(或)MR血管成像和(或)DSA证实。根据治疗后90 d mRS评分,将149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时间、卒中前mRS评分、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DRAGON评分、治疗方式的差异。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不同预后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RAGON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14(11,18)分比18(14,21)分],男性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71.1%(59/83)比50.0%(33/6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卒中史、高密度征、早期脑梗死征象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预后良好组血糖水平及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1.5)mmol/L比(8.2±3.3)mmol/L,(4.4±1.3)分比(5.2±1.4)分;均P<0.01];两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血肌酐、白细胞计数、卒中前mRS 0~1分比例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者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血糖水� 罗岗 黄祎诺 马宁 高峰 宋立刚 霍晓川 孙瑄 刘恋 王博 贾白雪 李晓青 徐晓彤 缪中荣 莫大鹏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高血压病心血管重构与血压昼夜节律性 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研究血压昼夜节律性变化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和大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 64例 1~ 2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并以超声检测心脏结构指标及主动脉、股动脉、月国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层厚度等动脉结构指标及反映动脉顺应性或扩张性的功能指标。以协方差分析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影响后 ,对比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呈杓型和非杓型的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重构指标的差异 ,并以 3 6例正常血压者作对照。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非杓型组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血压对照组相比 ,左房内径、左室壁厚度、左室肌重量明显增加 ,主动脉、股动脉及月国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面积增大 ,内膜中层厚度 /腔径比值及内膜中层面积 /管腔面积比值显著增高 ;主动脉还有管腔内径及面积增大 ,脉搏波速度明显增快 ,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 ,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心率、吸烟情况、血糖血脂水平等可能对心血管重构的影响后 ,显著性仍然存在 ,仅股动脉重构性指标统计学显著性降低。而昼夜节律正常的杓型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对照组相比 ,心脏和血管重构性变化指标多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轻中度高血压病时 。 王兆禹 陈明 孙瑄 丁云川关键词:昼夜节律 心血管重构 24H动态血压监测 超声检测 血液动力学 靶器官损害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中栓子经颈外动脉致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1例 2025年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因栓子脱落导致有症状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发生率低.2024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采用右侧颈内动脉C1段(ICAC1)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1例右侧ICAC1重度狭窄患者;术中造影显示右侧眼动脉未显影,于右侧ICAC1远端放置保护伞.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即刻发现患者右眼完全失明.考虑因栓子脱落导致颈外动脉供血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通过微导管超选,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好转.术后3 d,患者诉右眼局部黑影,视野仍有部分缺损,视力可. 陈翰林 殷悦 李淼 徐晓彤 高峰 缪中荣 孙瑄 宋立刚 马宁 莫大鹏 邓一鸣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栓子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