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赛飞

作品数:15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6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道德
  • 5篇教育
  • 4篇生态道德
  • 4篇高职
  • 4篇高职毕业生
  • 4篇高校
  • 4篇毕业生
  • 3篇道德教育
  • 3篇德教
  • 3篇生态道德教育
  • 3篇就业
  • 2篇心理
  • 2篇心理问题
  • 2篇政治
  • 2篇人性论
  • 2篇思想政治
  • 2篇文化
  • 2篇课堂
  • 2篇课堂教学
  • 2篇教学

机构

  • 12篇湖南环境生物...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姜赛飞
  • 1篇夏霖

传媒

  • 4篇湖南环境生物...
  • 2篇科技信息
  • 1篇教育探索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现代语文(上...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克拉玛依学刊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生态道德教育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被引量:1
2012年
按照生态文明时代要求,必须在现有的高校课堂教学中补充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师的素质是"生态道德"观生态道德教育能否实践于课堂教学的根本前提.在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任课教师应按照培养学生生态道德的特殊要求,认真备课,精心授课,积极探索和改革适合生态道教育的教学方法,活跃良好的教学氛围,创造有利于启发学生生态道德智慧的教学环境,大力增强教育效果.
姜赛飞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教师素质
李翱人性论思想研究
李翱是唐代中晚期一名有杰出成果的儒家学者,在我国思想史上有着一席地位。他的人性论思想既是唐代反佛、道运动在文化思想领域的产物,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又是儒家人性论思想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李翱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性...
姜赛飞
关键词:人性论儒学道德修养
文献传递
高职毕业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自我预防对策被引量:1
2012年
高职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处于青春期的高职毕业生潜意识中存在自卑和压抑心理,在激烈的职场竞争和就业压力面前感到身心疲惫,加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缺陷和误区,导致高职毕业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自我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人际障碍等。这些心理问题应引起高职毕业生自己的高度重视,不断调整对自己和社会的认识,正确运用暗示来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学会自我放松,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控制情绪,切实做好预防工作。
姜赛飞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心理问题
发挥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被引量:2
2011年
一、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集中反映了校园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以及学校成员的共同追求与价值取向,它通过感染、暗示和模仿等心理方式作用于学生,
姜赛飞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先进文化校园精神
铁凝乡土意识的呈现形态
2011年
铁凝的作品中饱含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从她早期的《哦,香雪》到《笨花》,记载了她各个时期对乡土的理解。铁凝的创作中,乡土意识的呈现形态也随着她创作的时期不同发生了不同的变化,铁凝对乡土的认识,经历了由早期的单纯到成熟后的冷峻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对乡村认识的历程中,铁凝的乡土意识呈现形态历经了早期的对“香雪底色”的乡土女性的赞美、热爱,对乡村女性单纯的咏唱;到中期对乡土注入了更多理性的思考,道出乡土社会里的人生本相,呈现了世俗烟火中的人生原态;再到新时期站在时代、民族、文化的思想至高点上来关照乡村历史,深掘着民族文化的内涵的这三个阶段。
夏霖姜赛飞
关键词:乡土意识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2010年
高职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中重要而特殊的一个群体。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给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健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比较全面地探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初步探讨了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姜赛飞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
论生态道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
2010年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时代要求。生态道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影响。它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体系的新领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主体提出了新要求,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教育途径。
姜赛飞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体教育功能教育途径
文化视野下的生态旅游经济观——经济内涵的生态道德新探
2013年
文化的终极目标是服务社会,把本身潜在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生态道德的第一要义应当而且必须是从长远的角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地方经济的和谐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模式,它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生态保护三者结合起来,对于避免急功近利的经济模式具要重要意义.生态旅游经济必然是道德理性的经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自身和谐,将旅游经济提升到一个"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参5.
姜赛飞
关键词:文化生态道德旅游经济
李翱人性论思想的理论特质(下)——“援佛、道入儒以反佛、道的人性论”被引量:1
2009年
李翱对于佛教的态度,既不同于韩愈简单反佛、道,也不同于柳宗元等人只指明反佛、道的方向。他避免了韩柳各自的不足,开辟了第三条途径:援佛、道入儒以反佛、道。李翱在理论上坚持儒家本位,同时大胆借用佛、道的某些方法,吸收佛、道的某些内容,较好地解决了儒佛之间的冲突。
姜赛飞
关键词:人性论
现代生态伦理学的独特视域与时代价值
2011年
工业文明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人类生态环境带来深重灾难.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一场伦理道德危机.现代生态伦理学把生态思维与伦理道德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从新的视角审视道德关系,其独特视域主要有: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种际义物纳入人类关注的视野;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伦理关系,把人际义务从共时人际义务扩展到代际义物;扩展公共伦理的空间,把工业文明的民族主义推向生态文明的世界主义.现代生态伦理学视域的扩展引领了世界观的转变、价值观的转及道德观的转变,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姜赛飞
关键词:生态伦理生态危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