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斯

作品数:23 被引量:152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盖艾滋病项目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艾滋病
  • 11篇病毒
  • 8篇病毒治疗
  • 7篇抗病毒
  • 7篇抗病毒治疗
  • 4篇HIV/AI...
  • 3篇影响因素
  • 3篇逆转
  • 3篇逆转录
  • 3篇抗逆转录病毒
  • 3篇抗逆转录病毒...
  • 3篇艾滋病病毒
  • 3篇HIV/AI...
  • 2篇行为者
  • 2篇性行为
  • 2篇疫情
  • 2篇疫情特征
  • 2篇青年
  • 2篇青年学
  • 2篇青年学生

机构

  • 23篇武汉市疾病预...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3篇吴斯
  • 22篇王夏
  • 15篇谢年华
  • 14篇周旺
  • 10篇姚中兆
  • 9篇孙敏
  • 8篇许骏
  • 5篇曹琳
  • 5篇刘聪
  • 5篇罗莉
  • 4篇刘满清
  • 4篇唐力
  • 4篇刘普林
  • 3篇丁洁
  • 3篇董全林
  • 3篇胡荣
  • 2篇杨北方
  • 1篇彭劲松
  • 1篇陈仲丹
  • 1篇叶临湘

传媒

  • 5篇中国艾滋病性...
  • 3篇公共卫生与预...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社会医学...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汉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介导的病毒持续抑制下免疫重建不良
目的 分析武汉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介导的病毒持续抑制下免疫重建不良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 武汉市自2004年起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队列中,选择病毒持续抑制超过三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病毒持续抑制期间,CD4+T...
王夏谢年华许骏吴斯周旺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
武汉市2010—2018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首次CD4细胞检测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分析武汉市2010—2018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首次CD4细胞检测相关因素。方法根据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武汉市2010—2018年病例历史卡片和随访数据库,对201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新发现HIV/AIDS病例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8年间,新报告16岁及以上HIV/AIDS 5 404例,新报告病例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HIV/AIDS在报告后14 d内接受首次CD4细胞检测的比例由2010年的42.0%上升至2018年的75.4%(χ^(2)趋势=251.594,P<0.001)。CD4细胞及时检测率在不同年龄、性别、样本来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现比例呈上升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报告年份、性别、婚姻状态、文化程度、职业、感染途径、性病史、样本来源和人口性质是影响CD4细胞检测及时性的相关因素;年龄、婚姻状态、职业、感染途径、性病史及样本来源是影响晚发现的相关因素。结论武汉市2010—2018年间新发现HIV/AIDS首次CD4细胞检测比例和及时性均有明显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对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晚发现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总体晚发现现象仍然比较严重,50岁及以上、已婚有配偶、无稳定职业以及因症状就诊的患者是重点关注人群,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加艾滋病防治工作,在全社会推广防艾宣传教育、扩大检测覆盖面,完善检测体系,提高患者发现率是当前应该努力的方向。
丁洁闫晗吴斯马红飞王夏谢年华
关键词:HIV/AIDS
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项目效果评估研究
罗莉姚中兆周旺刘普林董全林吴斯王夏段纪俊龚洁丁洁李卫萍谢年华刘聪曾晶
艾滋病是中国公共卫生预防的重要内容,静脉吸毒和吸毒者共用针具是现阶段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美沙酮维持治疗是控制海洛因成瘾者艾滋病传播较为有效的干预措施。国际国内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效果评估主要在病人层面的研究报道,...
关键词:
关键词:艾滋病治疗美沙酮维持治疗
武汉市2008~2010年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分析2008~2010年武汉市各类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数据,了解武汉市HIV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案,对武汉市各筛查实验室送检的共2391例HIV抗体筛查样本进行复检、确证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对1615例复检阳性样本进行确证试验,其中1285例(79.6%)为阳性,203例(12.6%)为阴性,127例(7.9%)为不确定。阳性样本主要来源于各类医疗机构的病人和各区疾控中心专项检查的MSM。不确定样本主要来源于各类医疗机构且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结果的带型以p24为主;127例不确定样本中共有17例进行了随访,7例确证为阳性,5例为阴性,5例仍为不确定。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就诊于各类医疗机构的病人以及MSM人群的艾滋病宣传工作,切实提高HIV抗体检测率和随访率。必要时可调整检测策略并考虑其他辅助检测。
庞蓓蓓唐力刘满清吴斯孙敏许骏王夏刘聪周旺彭劲松
关键词:HIV抗体MSM
7例儿童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儿童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感染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武汉市属于艾滋病低流行地区,截至2011年12月,全市共发现儿童AIDS病人8例,其中7例进行了抗病毒治疗,现对这7例儿童病人的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武汉市2004—2011年间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儿童AIDS病人7例。
谢年华王夏姚中兆孙敏吴斯曹琳
关键词:儿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武汉市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1年期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究武汉市HIV/AIDS 病人抗病毒治疗后1年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
闫晗谢年华王夏吴斯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
100例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疗效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曹琳周旺姚中兆王夏孙敏吴斯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治疗疗效免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非核苷类
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周旺许骏王夏姚中兆罗西赵敏刘聪谢年华刘满清刘普林吴斯董全林李刚罗莉唐力
该研究针对中国艾滋病(HIV/AIDS)防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科学研判中国及武汉市的防治形势,全面分析全球防控先进成果和最佳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普遍认为HIV/AIDS预防控制难度大、易于传播的脆弱人群--男男性行为(M...
关键词:
关键词:艾滋病预防
武汉市2008-2018年报告HIV/AIDS病人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分析武汉市2008-2018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武汉市2008-2018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信息,分析不同特征HIV/AIDS病人晚发现状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晚发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8年武汉市新报告HIV/AIDS病人5 602例,平均年龄(38.47±15.47)岁,晚发现病例占33.83%(1 895例)。HIV/AIDS病人晚发现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25~49岁组与16~24岁组比较,比值比(OR)=2.010, 95%可信区间(CI):1.655~2.441, 50岁及以上组与16~24岁组比较,OR=2.634,95%CI:2.064~3.362]、婚姻状态(已婚有配偶与未婚比较,OR=1.474, 95%CI:1.224~1.775)、职业状态(无稳定职业与有职业者比较,OR=1.277, 95%CI:1.118~1.459)、感染途径(异性性传播与同性性传播比较,OR=1.460, 95%CI:1.252~1.703)、性病史(无性病史与有性病史比较,OR=0.730, 95%CI:0.585~0.910)以及样本来源(医疗机构与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比较,OR=2.154, 95%CI:1.816~2.555)。结论 2008-2018年武汉市新报告HIV/AIDS病人晚发现比例较高,下降趋势不明显,应重点关注50岁及以上、已婚有配偶、异性性传播、无职业及医疗机构就诊人群。
丁洁闫晗吴斯王夏谢年华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因素
武汉市艾滋病病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病人机体免疫重建的作用。方法以前瞻性队列研究方式对48例入组治疗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半年、1年后检测病人的外周血CD4+T细胞和血浆RNA。结果经半年和1年治疗后,外周血CD4+T细胞≥200/mm3的病例分别为30.23%和32.56%;血浆RNA≤5×102copies/ml的病例分别为62.50%和94.29%;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增量与血浆RNA病毒载量的下降幅度呈正相关关系(r=0.647,P<0.001),78例艾滋病病人治疗满1年并存活的比例为91.03%。结论通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得到了重建。
王夏唐力刘满清姚中兆吴斯孙敏姚璇周旺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