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凯 作品数:108 被引量:289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 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理学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腋窝后缘入路治疗部分肩胛骨骨折的初步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采用腋窝后缘入路(腋后路)治疗部分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接受腋后路治疗的4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资料。男32例, 女9例;年龄为24~83岁, 平均52.4岁。7例患者存在多发伤, 16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4例患者存在臂丛神经损伤。记录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Constant肩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切口长度7~12 cm, 平均9.3 cm;术中出血量为80~150 mL, 平均110.5 mL;腋后路的显露时间为5~10 min, 平均7.9 min;骨折手术时间85~140 min, 平均110.8 min。41例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平均177°(150°~180°), 外展平均175°(140°~180°), 后伸平均47°(30°~50°)。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平均为36.4分(34~46分), Constant评分平均为96.0分(84~100分)。随访期间无骨折复位丢失、钢板及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 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异位骨化。结论腋后路是一种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新型手术入路, 可直视下进行肩胛盂、颈、体骨折的内固定, 术后切口美观, 疗效可靠。 张子言 邢永 丁坚 陈华 郭琰 何百川 彭传刚 任广凯 吴丹凯 田耘关键词:肩胛骨 重建下肢力线在治疗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远端骨折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重建下肢力线在治疗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及骨质疏松(OP)老年股骨远端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合并KOA与OP的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42例,均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进行治疗,按照术中是否重建下肢力线进行分组,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详细记录两组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及Ha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下肢力线组膝关节功能高于未重建下肢力线组(P<0.05)。结论 LISS在治疗合并KOA与OP的老年股骨远端骨折中,重建下肢力线对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任广凯 吴丹凯 毛凤民 张月洋关键词:下肢力线 骨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 股骨远端骨折 鹿骨黄瓜籽多肽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以鹿骨、黄瓜籽和淫羊藿为原料,制备鹿骨多肽口服液,并研究其制备工艺。方法:考察5种稳定剂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泊洛沙姆、卡波姆、黄原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口服液澄明度的影响,筛选最适宜的稳定剂。以稳定剂的加入量,超声次数和超声时间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聚氧乙烯蓖麻油加入量0.5%、超声1次,超声5 min,口服液澄清度高,均一且无沉淀。结论:本研究制得的鹿骨多肽口服液,制备工艺稳定、简便易行、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张月洋 安丽萍 苑广信 任广凯 吴丹凯关键词:口服液 锁定钢板结合骨水泥增强技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解剖颈骨折 目的:观察采用锁定钢板结合骨水泥增强技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解剖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病例来自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院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手术治疗且均获完整随访的14例肱骨解剖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例,... 彭传刚 任广凯 袁宝明 吴丹凯关键词:锁定钢板 骨质疏松症关键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式筛选骨质疏松症关键基因,并进一步分析其与骨质疏松症的联系及作用机制。方法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谱数据集,通过R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与通路分析。使用在线工具String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导入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并构建集簇模块。结果共筛选出133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22个,下调基因612个。GO分析显示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信号受体激活剂活性,跨膜转运蛋白结合及细胞因子结合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中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以及Ras信号通路等通路。根据蛋白质互作网络筛选出AKT1、EGF、VEGFA、PROM1、TP53、NES、CD21、SNAI1、FGF13、LIF共十个关键基因,以及一个集簇模块。结论筛选并分析了关键基因与集簇模块的功能、作用及其与骨质疏松可能存在的联系,为揭示骨质疏松症潜在的的分子机制和药物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许航 崔宇韬 任广凯 刘贺 王雁冰 彭传刚 吴丹凯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差异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块复位的生物力学与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3 2004年 目的 :研究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椎管内骨块复位的解剖学因素及相关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 :采用新鲜胸 11(T11)~腰 3 (L3 )段脊柱 ,制备成腰 1(L1)爆裂骨折模型 ,记录椎间盘切断而后纵韧带完整 ,后纵韧带切断而椎间盘完整 ,后纵韧带和椎间盘均完整三组在恒速纵向拉伸过程中椎管内骨折块复位过程中的位移变化 ,描记出纵向拉伸载荷与骨块复位百分率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 :纵向拉伸载荷与骨块复位百分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呈“S”型。在复位前期曲线上升平缓 ,所需纵向拉伸载荷按Ⅰ、Ⅱ、Ⅲ组的顺序递增。在复位期曲线急剧上升 ,纵向拉伸载荷及复位百分率均按Ⅰ、Ⅲ、Ⅱ组的顺序递增。在后复位期第Ⅲ组仍有明显的复位曲线存在。结论 :纵向拉伸载荷对椎管内骨折块的复位有重要影响 ,完整的椎间盘纤维环及后纵韧带在骨折块的复位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林野 吴丹凯 朱庆三 孙庆 吴丹华 刘辉关键词:胸腰椎 爆裂型骨折 骨块 生物力学 一种胫骨结节骨折接骨板 一种胫骨结节骨折接骨板,包括中心部(1)、头部(2)、侧部(3)、尾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1)与胫骨结节前方相匹配,设有2.4mm或2.7mm锁定孔或加压孔,螺孔位置均匀分部,可置入锁定螺钉或皮质骨螺钉中心部... 吴丹凯 彭传刚 任广凯文献传递 老年胸腰椎松质骨的扭转力学特性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对正常国人青年和老年新鲜尸体腰椎松骨进行扭转实验,确定老年尸体松质骨和青年尸体腰椎松质骨是否具有不同的扭转力学性质。方法死后1 h之内解剖取出死者腰椎T12~L2标本,将T12-L2标本沿纵向切成长30 mm,宽5 mm,高5 mm的试样,每组各20个试样。在扭转试验机上以2°/s的实验速度对试样进行扭转实验。结果青年组胸腰椎松质骨最大扭矩值为(12.4±1.9)N·cm,最大扭转角为(8.2±1.2)°,扭转切应力为(4.8±0.7)MPa,老年组胸腰椎松质骨最大扭矩值为(9.5±2.0)N·cm,最大扭转角为(5.2±1.0)°,扭转切应力为(3.6±0.8)MPa。青年组腰椎松质骨最大扭矩值,扭转角和扭转切应力显著大于老年组(P<0.05)。结论青年组脊柱腰椎松质骨和老年组脊柱腰椎松质骨具有不同的扭转力学特性,老年组试样由于骨质疏松,扭转力学特性发生改变。 吴丹凯 李新颖 李鹏关键词:腰椎 松质骨 扭矩 切应力 基于CT的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三维分型及临床治疗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基于CT影像特征的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三维分型方法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3年11月诊治的43例P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29例,女14例,年龄9~63(34.3±8.5)岁。按照传统Meyers和McKeever分型: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38例。43例患者基于CT影像特点,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全部患者通过门诊随访收集资料。根据骨折CT影像,并按照骨折移位程度、累及范围及骨折块完整性,初步建立新的PCL止点撕脱骨折三维分型。分型结果采用Kappa系数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新的PCL止点撕脱骨折三维分型方法:Ⅰ型,无移位型骨折,其中Ⅰa型为后髁间窝内无移位型;Ⅰb型为超后髁间窝无移位型。Ⅱ型,后髁间窝内移位型骨折,其中Ⅱa型为完整简单型,Ⅱb型为完整分离型,Ⅱc型为粉碎型。Ⅲ型,超后髁间窝移位型骨折,其中Ⅲa型为完整型,Ⅲb型为粉碎型;Ⅲc型为复合型。43例患者按新的PCL止点撕脱骨折三维分型方法:Ⅰa型2例,Ⅰb型1例;Ⅱa型2例,Ⅱb型15例,Ⅱc型7例;Ⅲa型2例,Ⅲb型5例,Ⅲc型9例。43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价分级系统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其中优27例,良11例,一般5例。观察者间第1阶段可信度平均Kappa值为0.793,第2阶段为0.855,2个阶段总体平均Kappa值0.839,属于高度一致性;观察者内可信度平均Kappa值为0.893,属于高度一致性。结论: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三维分型直观明了,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任广凯 田宇航 崔铭毓 袁宝明 王雁冰 彭传刚 李明 吴丹凯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 后交叉韧带 止点撕脱骨折 RNA干扰沉默mdm2治疗骨肉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 观察靶向mdm2的小干扰RNA(siRNA)对骨肉瘤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PGCsilencer^TM-mdm2 siRNA,转染至骨肉瘤细胞U20S。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NA对mdm2的沉默效果,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siRN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通过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siRNA对骨肉瘤体内治疗效果。结果成功构建simdm2质粒。在转染simdm2的U20S细胞中,simdm2.1组和simdm2-2组的mdm2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至空白对照组的35.6%和42.1%(P〈0.05),mdm2蛋白表达分别降低至空白对照组的34.0%和47.2%(P〈0.05),而且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发生明显凋亡,simdm2—1组和simdm2-2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9%和20.9%。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simdm2转染组的肿瘤受到抑制,而且mdm2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simdm2能有效的抑制骨肉瘤生长,并抑制mdm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吕佳音 高忠礼 王金成 吴丹凯 赵东旭 张舵舵 赵燕颖关键词:SIRNA 骨肉瘤 MDM2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