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星
-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铁路局更多>>
-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 青藏铁路沱沱河路段挂板式挡沙墙研究
- 2017年
- 针对青藏铁路沙害问题,通过调查研究青藏铁路沱沱河路段的沙害特点和自然条件,对沱沱河路段挂板式挡沙墙进行研究后发现,混凝土挂板式挡沙墙的有效防护范围为挡沙墙前后10~15倍墙高距离内,适合于沙源较广,地面沙量较少,地势平坦地区,从现场阻沙效果来看,其防沙效果较好,但其存在位置和间距不合理、结构缺陷、造价较高、施工难度大、清沙难度大等问题。
- 张亚宾吕晓星
- 关键词:青藏铁路沙害
- 青藏高原沙害特征及与新疆沙害差异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通过研究青藏高原风沙灾害,同时结合新疆地区风沙灾害,对两地沙害问题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风季主要集中冬春两季、大风频发区域主要集中在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与新疆地区风沙灾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气候差异、沙粒粒径差异、起沙风速差异和携沙量垂直分布差异;新疆地区风沙流大颗粒的含量、起沙风速、大风携沙高度均大于青藏高原。
- 张亚宾刘文晓吕晓星
- 关键词:青藏高原风沙灾害
- 太中银铁路梅花井段草障植物固沙带生态效益研究
- 2014年
- 太中银铁路穿越毛乌素沙地的西南缘,沿线分布有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沙地,其中定银线的梅花井—宁东区段(梅花井段)沙害严重。根据其沙源情况与沙害特点,采用了远阻近固的沙害治理措施,固沙措施为草障植物带。基于太中银铁路梅花井段的风沙治理体系,分析评价了草障植物固沙带在降低近地表风速、减少主风向输沙量、提高地表粗糙度以及不同沙层的含水率、植株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等方面的效益,并得出相应结论。
- 吕晓星杨有海郝国林秦雷
- 关键词:粗糙度含水率
- 青藏铁路风沙灾害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通过调查研究青藏铁路沙害现象、危害及其产生原因,对青藏铁路既有风沙防治工程措施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沙化草甸和草地是青藏铁路产生沙害重要风沙来源;青藏铁路采用的治沙措施主要有阻沙措施与固沙措施,阻沙措施普遍存在造价较高、施工难度大、清沙难度大等问题。固沙措施中最为理想的是植草固沙,既可根治沙害又可改善生态环境。
- 张亚宾吕晓星
- 关键词:青藏铁路沙害
- 太中银铁路风沙灾害治理措施及防护体系建立研究
- 太中银铁路穿越毛乌素沙地西南缘,沿线分布有高大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沙地,降水相对较少,蒸发强烈,风沙活动频繁且剧烈。太中银铁路在开工建设末期及开通运营之初即遭受了较严重的风沙灾害,亟待治理。 太中银铁路穿越风沙灾害的...
- 吕晓星
- 关键词:铁路沿线风沙灾害治理措施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植草固沙措施研究
- 2017年
- 针对青藏高原日益严重的风沙灾害,通过分析青藏高原沙漠化及风沙灾害的影响,对植草固沙措施进行研究,为提高植草固沙措植株成活率,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设计合适的植生基质配比;选择种植冷地早熟禾、披碱草、老芒麦。对植草固沙措施效果及自然生长植被进行研究后认为:人工种植植物生长高度及密度均优于自然生长植被;植草固沙措施既能治理风沙又能改善生态环境。
- 张亚宾吕晓星
- 关键词:青藏高原沙害植草
- 新疆地区沙害特点研究
- 2017年
- 针对新疆地区风沙灾害,对新疆地区的积沙规律、新疆地区铁路沙害形式以及新疆地区风沙流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新疆戈壁地区的地表颗粒物主要是粗沙和砾石,其地表粗糙远大于普通沙漠地区,其起沙风速远大于普通沙漠地区的起沙风速;新疆戈壁地区大风携带沙颗粒的粒径大于其他地区,其产生的冲击荷载及破坏力也更大;新疆戈壁地区的沙障设置高度以2.5m为宜。
- 张亚宾吕晓星
- 关键词:沙害
- 太中银铁路典型地段沙害治理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通过对太中银铁路梅花井段的沙害调查及对当地气候特点等分析,建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就地取材,远阻近固,固阻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植物措施为根本"的防沙治沙原则。采取玉米秸秆高立式阻沙栅栏的阻沙措施及其与尼龙格状防沙网相结合的固阻结合措施,以及草障植物固沙带措施治理沙害。通过含水率、风速、粗糙度、输沙量、蚀积量等观测,以及对植物生长状况调查,分析评价了该区段防沙体系的防沙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实施治理措施后沙地地表粗糙度有所提高、风速有所降低、风蚀减弱,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沙害治理效果显著。
- 郝国林杨有海刘辉吕晓星
- 关键词:太中银铁路沙害风速粗糙度输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