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新 作品数:10 被引量:38 H指数:3 供职机构: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地方性氟中毒地区不同孕期妊娠妇女氟摄入量与血清碱性磷酸酶相关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地方性氟中毒地区不同孕期妊娠妇女氟摄入量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4月收集长期居住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金乡县、嘉祥县,菏泽市郓城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妊娠期妇女资料,根据妊娠妇女孕周,分为早孕组(0~12周)、中孕组(13~27周)以及晚孕组(>27周),检测各组妊娠妇女尿氟、血清ALP及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BGP)、β-Ⅰ型胶原C端肽(β-CTX)、Ⅰ型胶原N端前肽(PINP)]水平,采用相关性检验分析不同孕期妊娠妇女尿氟与ALP、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妊娠期妇女372人,早孕组97例、中孕组169、晚孕组106例。3组妊娠妇女尿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0.25)、(1.23±0.19)、(1.24±0.30)mg/L,P>0.05]。3组妊娠妇女血清AL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孕组妊娠妇女ALP水平显著低于中孕组及晚孕组(P均<0.05),中孕组妊娠妇女ALP水平显著低于晚孕组(P<0.05)。3组妊娠妇女血清β-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BGP、PI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晚孕组妊娠妇女血清BGP、PINP水平均显著高于早孕组与中孕组(P均<0.05),早孕组与中孕组妊娠妇女血清BGP、PI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孕组妊娠妇女尿氟水平与ALP呈正相关(r=0.364,P<0.05),与骨代谢指标BGP、β-CTX、PINP均未见相关性(r=0.164、0.117、0.136,P均>0.05);中孕组妊娠妇女尿氟水平与ALP呈正相关(r=0.417,P<0.05),与骨代谢指标BGP、β-CTX、PINP均未见相关性(r=0.127、0.108、0.129,P均>0.05);晚孕组妊娠妇女尿氟水平与ALP及骨代谢指标均未见相关性(r=0.179、0.158、0.184、0.149,P均>0.05)。结论地方性氟中毒地区妊娠期妇女尿氟水平在妊娠期间较为平稳;早孕期及中孕期阶段,尿氟水平影响妊娠妇女ALP分泌。提示在地方性氟中毒地区仍需加强改水降氟措施,以减少过量� 韩晓云 李利娟 杨振 吕新 李钧 杨伟伟 李泉关键词:妊娠 碱性磷酸酶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规律。【方法】将收治的31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别进行昼夜、周日、月旬、季度发病时间的统计。【结果】显示昼夜发病以6 am^12 am为高发病时间,显著性检验(P<0.01)差异显著;周日发病以星期一为高发日,显著性检验(P<0.01)差异显著;月旬以每月上旬发病为多,显著性检验(P<0.05)有一定差异;季度发病以每年第三季度为高发病时间、显著性检验(P<0.01)差异显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以每日6 am^12 am,每周的星期一,每月上旬,每年第三季为高发病时间。发病规律发现对预防掌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重要的作用。 许胜 李春雨 韩继霞 张连明 李良军 王红艺 郑彬 姜炜炜 王友武 刘苏成 刘慧玲 张蕾 吕新关键词:心肌梗塞 急性病 诊断室性心动过速金标准—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八步鉴别诊断法 被引量:3 2007年 李圣水 李春雨 李留东 魏广和 许胜 李良军 韩继霞 王红艺 郑彬 姜炜炜 王友武 刘苏成 刘惠玲 吕新关键词: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金标准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内差异性传导 束支传导阻滞 鲁西南地区孕晚期孕妇的碘营养状态及其对孕妇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鲁西南地区孕晚期孕妇的碘营养状态,分析其对孕妇心电活动的影响,为孕期科学补碘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行横断面调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在鲁西南3个地市的3所三级医院分别选取孕晚期孕妇200例,设为孕晚组(n=600);分别选取非孕期女性100例,设为对照组(n=300)。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受试者的尿碘含量,依据尿碘中位数(MUIC)将孕晚组孕妇再分组:碘缺乏亚组(G1亚组,MUIC<150μg/L),碘过量亚组(G2亚组,MUIC≥500μg/L),碘适量亚组(G3亚组,150μg/L≤MUIC<500μg/L)。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受试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使用12导联体表心电图机检测受试者的心电指标。结果鲁西南3个地市间孕晚组孕妇、对照组非孕期女性尿碘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3.63、3.27,均P>0.05)。孕晚组中,G1、G2、G3亚组孕妇构成比分别为27.67%(166/600)、6.83%(41/600)、65.50%(393/600),各亚组和对照组间孕妇尿碘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56,P<0.001)。G2亚组血清FT3、FT4水平均低于G1和G3亚组(均P<0.001),但3个亚组血清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1、G2、G3亚组和对照组ECG正常率分别为38.55%(64/166)、41.46%(17/41)、92.37%(363/393)、95.33%(286/30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25,P<0.001),G1、G2亚组ECG正常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孕晚组的异常ECG以短P-R间期、ST-T改变最为多见。结论鲁西南地区孕晚期孕妇碘缺乏、碘过量等碘营养状态异常发生率较高,由此所致的短P-R间期、ST-T改变等心律失常较为多见,应加强孕期碘营养状态和ECG的监测,及时调整补碘等干预策略。 吕新 韩晓云 刘苏城 李良军 姜炜炜 李泉 公海涛 王广兴 刘儒涛关键词:孕妇 孕晚期 碘 甲状腺 食管癌放疗后心电图ST-T段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调强放疗后动态性心电图ST-T段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首程调强放疗的18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4h动态心电图,统计ST-T段改变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心电图ST-T段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后1d,34例患者心电图ST-T段出现改变。放疗后6个月,25例患者心电图ST-T段出现改变,均非新发患者。男性是放疗后1d及放疗后6个月心电图异常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49,P<0.05;OR=0.055,P<0.05),较高的心脏V40是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9,P<0.05;OR=1.075,P<0.05)。心脏V40对预测放疗后1d、6个月心电图ST-T段改变的最佳界值分别为25.43%、24.98%。结论:食管癌调强放疗后心电图ST-T段改变发生率较高,性别和心脏V40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李良军 刘慧玲 吕新 王炳乾 刘苏城关键词:食管癌 调强放疗 动态心电图 养心生脉方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氧化应激、NF-κB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养心生脉方用于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价值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4年2月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生脉方),每组50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炎症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2组的心功能指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SOD、NO水平均明显升高,MD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SOD、NO、MDA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NF-κB、IL-6、IL-8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GQOL-74评分、6MWD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的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心生脉方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调节氧化应激及NF-κB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 李良军 李泉 刘苏城 吕新 刘婷婷 王炳乾关键词:冠心病 心律失常 氧化应激 核转录因子ΚB 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1 2022年 目的探讨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01例冠心病患者, 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 比较不同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 分析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肌缺血发作特点。结果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缺血检出率分别为28.71%(29/101)、56.44%(57/101), 略高于常规心电图的17.82%(18/101)、45.54%(46/101),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导联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检出率为85.15%(86/101), 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3.37%(64/1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平均发作频次高于常规心电图, ST段压低持续时间、压低幅度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侧壁及下壁心肌缺血检出率分别为16.28%(14/86)、22.09%(19/86), 以上两个部位心肌缺血常规心电图检出率均为0。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前间壁/前壁心肌缺血检出率为61.62%(53/86), 低于常规心电图的100.00% (64/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造影一致性较高, Kappa值为0.648, 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81.82%、92.08%、60.00%。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心肌缺血发作例数较单支病变患者多(P<0.05), 心肌缺血发作频次高于单支病变患者, ST段压低持续时间、压低幅度均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结论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效能较常规心电图高, 与冠状动脉造影一致性更高, 可明确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及程度, 有助于识别心肌缺血部位。 刘苏城 吕新 李良军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缺血 药物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后显示房室结快、慢双径路1例 2011年 患者女性,12岁.既往有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史4年,其他体检未见异常,因心动过速再次发作收治入院,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图1)为持续发作心动过速5h后,静脉推注三磷酸腺苷二钠(ATP)20mg后连续记录:第1行,R1~R10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R-R间期规整, 王友武 吕新关键词:心动过速后 药物终止 双径路 三磷酸腺苷二钠 R-R间期 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心电图波形变化规律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心电图波形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和QTc间期变化规律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清洁级Wistar近交系30只大鼠,依照体重量将其编号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模型组(20只);模型组大鼠开胸腔建立AMI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缝合结扎,其余方法同模型组;造模28周时检测两组大鼠心功能,并行心电图检查;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两组大鼠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和QTc间期变化规律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大鼠左室收缩末径(LVIDd)、左室舒张末径(LVIDs)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16.865,t=12.954,t=10.631,t=16.341;P<0.05);模型组大鼠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及QTc间期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3.519,t=3.715,t=5.669,t=7.303;P<0.05);模型组中心律失常大鼠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及QTc间期均明显高于心率正常大鼠,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3.335,t=3.335,t=3.762,t=7.691;P<0.05);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及QTc间期延长均是影响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OR=1.775,OR=1.984,OR=2.016,OR=1.921;P<0.05)。结论:AMI动物模型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和QTc间期延长是影响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刘苏城 吕新 王炳乾 李良军关键词:PR间期 QRS时限 QT间期 QTC间期 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新概念 被引量:1 2007年 李春雨 李留东 魏广和 贾伟 李良军 许胜 王红艺 姜炜炜 王友武 刘苏成 刘惠玲 吕新关键词:心肌梗死 无Q波型 内科危重症 心电图诊断 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