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胶囊
  • 2篇薄层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益脑胶囊
  • 1篇异补骨脂素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炎
  • 1篇支气管炎急性...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陕西省第二人...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吉金燕
  • 2篇焦夏玲
  • 1篇张联合
  • 1篇杨悦
  • 1篇程新萍
  • 1篇蓝和楼
  • 1篇张晓旭
  • 1篇乔宝安
  • 1篇白洁

传媒

  • 4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0
  • 1篇199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乌贞胶囊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乌贞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制首乌、女贞子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大黄素含量。结果定性鉴别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1.1%(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乌贞胶囊的质量。
程新萍吉金燕杨悦
关键词:大黄素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氨溴索联合头孢呋辛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0例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观察氨溴索联合头孢呋辛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头孢呋辛2g/次,2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次,2次/d,静脉滴注,总疗程均为10~14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77.50%(P<0.05),痊愈率分别为77.50%和57.50%(P<0.01)。结论氨溴索不仅有祛痰作用,还能增强头孢呋辛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
焦夏玲吉金燕
关键词:氨溴索头孢呋辛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用正交洁优选清热灵口服液工艺
1996年
为提高清热灵口服液的澄明度,选择醇沉浓度、药液pH值、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法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醇沉浓度75%,药液pH值5.5,3℃冷藏48h。
郭民生张晓旭吉金燕
关键词:正交试验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52例符合脑梗死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0)采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50g.L-1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对照组(n=22)采用丹香冠心注射液20mL加入50g.L-1葡萄糖液中静滴,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但以治疗组为明显,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浆黏度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血宁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焦夏玲吉金燕
关键词:舒血宁脑梗死疗效观察
薄层扫描法测定补肾益脑胶囊中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被引量:2
2000年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补肾益脑胶囊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补骨脂素平均回收率为95.81%,RSD=3.9%,异补骨脂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74%,RSD=2.6%,结果每粒胶囊中两者平均含量分别为0.0546mg、0.0614mg。
蓝和楼乔宝安吉金燕白洁
关键词:补肾益脑胶囊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薄层扫描法
强力定眩片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片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用LG-Ⅲ型旋筒式血液黏度计测量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用微量毛细管法测定血沉及红细胞压积;用微量热沉淀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用血小板黏附及体外血栓形成仪测定体外血栓的长度、湿重及血栓指数。结果①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均显著升高(P<0.01);血沉、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变化;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P<0.01);血栓长度、血栓湿重和血栓指数明显增大(P<0.01);②强力定眩片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沉和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变化;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P<0.05);强力定眩片大剂量组的血栓长度、湿重及血栓指数明显减少(P<0.01);中、小剂量的血栓长度和血栓指数明显减少(P<0.05),而血栓湿重无明显变化。结论①成功复制了大鼠急性血瘀模型;②强力定眩片可降低血瘀大鼠的血液黏度,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提示其可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并能抑制血瘀大鼠体外血栓形成。③强力定眩片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能是其治疗眩晕症的机理之一。
林晓茵张联合吉金燕
关键词:强力定眩片血液流变学体外血栓形成活血化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