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飞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全球环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多通道
  • 1篇碳收支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呼吸
  • 1篇农田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景区
  • 1篇九华
  • 1篇九华山风景区
  • 1篇空气负离子
  • 1篇空气负离子水...
  • 1篇空气清洁度
  • 1篇华山风景区
  • 1篇淮河流域
  • 1篇风景
  • 1篇风景区
  • 1篇CO2通量

机构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篇叶飞
  • 2篇刘和俊
  • 1篇钱坤
  • 1篇严平
  • 1篇陈琛

传媒

  • 1篇中国城市林业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九华山风景区空气负离子水平分析与评价被引量:12
2012年
以九华山风景区不同景观带(街区、林区、香火区和溪边)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空气负离子测量仪对其负离子浓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九华山空气负离子含量和空气清洁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到达山体中部达到最大值,然后又逐渐降低,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现象;2)九华山空气负离子浓度除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还受到天气状况和水体状态的影响;3)不同景观带的空气负离子含量和空气清洁度差别显著,其大小顺序为溪边>林区>街区>香火区。
刘和俊夏尚光丁增发汪小燕叶飞
关键词:空气负离子空气清洁度
淮河流域农田碳收支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对淮河流域农田湍流特征进行了4年连续监测,以该地区主要农作物小麦和水稻为例,对CO2通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农田CO2通量的日变化随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变化幅度明显大于秋、冬。2007—2010年淮河流域夏季农田CO2通量日变化规律均呈单峰型,白天为明显的碳汇;其日最大累计吸收量出现在2007年,可达16.1mg.m-2.s-1,最小值出现在2009年,为11.1 mg.m-2.s-1。在水稻拔节期垂直风速(W)、潜热通量(LE)、显热通量(H)、光合有效辐射(PAR)、净辐射(Rn)与CO2通量均呈负相关,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了新的综合指标F=-0.36ZX1+0.42ZX2+0.42ZX3+0.42ZX4+0.39ZX5+0.42ZX6+0.13ZX7,并经过计算得出中午1点是最大的碳汇,凌晨12点是最大的碳源。
叶飞严平钱坤陈琛刘和俊
关键词:淮河流域CO2通量主成分分析
多通道土壤呼吸自动测定系统的改进和应用
本研究主要根据动态气室法土壤呼吸原理,在实验室已有多通道土壤呼吸系统基础上进行硬件和软件改进,安排了室内性能测试、野外一致性比对和长期的野外验证实验,最终能与国外主流土壤呼吸系统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能更好的满足科研实验的...
叶飞
关键词:多通道土壤呼吸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