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琳
- 作品数:72 被引量:250H指数:9
- 供职机构:深圳市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泪液分泌与排出的临床观察研究
- 张敬先邓宏伟樊宁叶琳刘旭阳
- 一种人泪腺干细胞及其分化培养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泪腺干细胞及其分化培养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人泪腺干细胞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2076;该细胞原代分离培养自人的正常泪腺组织,该细胞未导入任何外源基因,可用于人正常细胞的生理学研究,泪腺和泪...
- 叶琳王玲韩春霞张咏鑫殷国干王媛杨美娜郭慧詹文珠廖子芳
- 眼表微环境及其调节机制
- 2025年
- 眼表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系统,包括角膜、泪膜和结膜等多个结构。作为眼部直接与外界接触的部分,眼表不仅负责起着保护眼睛的作用,还在视觉功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眼表微环境(ocular surfacemicroenvironment,OSM)的平衡对眼睛的健康至关重要,任何微环境的失衡都可能引发多种眼表疾病,如干眼症、角膜炎等。随着现代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视屏终端综合征(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发生率急剧上升,破坏了OSM的平衡,导致眼表疾病的发病率大大升高,特别是干眼症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深入研究维持OSM稳态的调节机制以及探索有效的治疗策略显得尤为紧迫。近年来,研究突破了传统的解剖学框架,揭示了OSM的多系统协同调控机制,为维持眼表微环境稳态提供了新的思路。神经、淋巴、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调节,不仅有助于深入挖掘眼表疾病的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还为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本文章系统综述了近年来OSM调节机制的最新进展,重点讨论神经、淋巴和免疫调节在维持OSM稳态中的作用,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期为眼表疾病的预防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 王静慧(综述)唐严(综述)张咏鑫(审校)叶琳
- 关键词: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 黏弹剂在前房积血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黏弹剂在前房积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我院Ⅱ~Ⅲ级前房积血手术治疗的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48例,前房冲洗术中未应用黏弹剂,B组50例冲洗术中应用黏弹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小于A组,P<0.05;术后1周时视力大于0.5者B组为78%,A组为3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6月,各种并发症发生率B组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 黏弹剂应用于前房积血手术可使手术简便、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柯敏蔡小军叶琳
- 关键词:黏弹剂前房积血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
- 逆行泪道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分析逆行泪道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逆行泪道置管术后的患者320例352眼,统计其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其可能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泪点劈裂或泪小管撕裂17眼(4.8%);泪点炎、泪小管炎及泪囊炎11眼(3.1%);肉芽增殖39眼(11.1%);拔管困难或断端残留19眼(5.4%);假道形成3眼(0.9%)。结论:泪道置管术中要仔细操作,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
- 叶琳张敬先
- 关键词:泪道置管术逆行并发症
- “一点法”重睑成形术被引量:9
- 2002年
- 叶琳柯敏蔡小军
- 关键词:一点法重睑成形术美容整形术
- 治疗新生儿慢性泪囊炎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泪囊按压、按摩法
- 张敬先叶琳杨媛程芳芳
- 泪道临床理论新进展科学性的讨论
- 目的 促进基础泪液、基础泪道临床和理论的新进展健康地大发展。方 法 一、国内此专业引领单位科室、全国热爱此专业的眼科医生临床探索,学术交流,科学研究。二、各级、尤其是中华眼科学会的学术作为。三、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 张敬先叶琳邓宏伟
- 关键词:泪道泪器泪液
- 逆行置放类Y形硅胶管治疗鼻泪道阻塞的护理
- 2020年
- 目的分析逆行置放类Y形硅胶管治疗鼻泪道阻塞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鼻泪道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逆行置放类Y形硅胶管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SDI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OS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OS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值得推广。
- 廖子芳郭慧叶琳詹文珠张飞飞
- 关键词:鼻泪道阻塞护理
- 532 nm激光治疗倒睫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532 nm激光治疗倒睫的临床效果。方法倒睫患者55例(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28例,30眼)及B组(27例,30眼)。均采用532 nm激光进行治疗。两组第1次治疗后复发患者遂行第2次治疗,再复发者行第3次治疗。A组第1次治疗时功率为200~250 mW,复发倒睫第2~3次治疗时功率为250~300 mW。B组第1次治疗时功率为300~350 mW,复发倒睫第2~3次治疗时功率为350~400 mW。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配合度,术中疼痛度,临床疗效,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第1次激光治疗时配合度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患者第2~3次激光治疗时配合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1次激光治疗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B组(2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患者第2~3次激光治疗时VAS评分低于B组(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1、3、6个月进行复诊。A组28例(158根),第1次配合治疗28例(158根),第1次激光术后治愈率为75.9%(120/158);复发8例(38根),复发率为24.1%,配合治疗8例(38根)再次行第2~3次治疗,治愈20根,总治愈率为88.6%,总复发率为11.4%。B组27例(164根),第1次配合治疗23例(139根),第1次激光术后治愈率为75.6%(124/164);复发6例(15根)复发率为10.8%,配合治疗5例(12根)再次行第2~3次治疗,治愈3根,总治愈率为77.4%,总复发率为6.5%。两组第1次激光术后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1次激光术后复发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治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睑缘畸形及任何瘢痕,且术后视力无影响。结论532 nm激光治疗倒睫是一种简便、精准、快速及微创的治疗方式。功率大小运用不同,其治愈率及复发率不同。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
- 郭慧詹文珠廖子芳肖玲彭云王媛张飞飞叶琳
- 关键词:倒睫功率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