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蛟
- 作品数:26 被引量:139H指数:8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模型大鼠心肌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通过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大鼠移植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的机理,为苏木的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制备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Bcl-2蛋白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木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能明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sA组和苏木加半量CsA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降低Bax蛋白的表达作用更强,有显著性差异;苏木组比CsA组作用弱,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苏木加半量CsA组比CsA组作用强,但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中,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能下调Bax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 史海蛟杨可鑫郑蕾周亚滨
- 关键词: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同种异体心脏移植BCL-2BAX
- 苏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2年
- 苏木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跌打损伤、瘀伤、瘀滞、肿痛、痛经、心腹疼痛等病症。故从苏木的化学成分、抗肿瘤、免疫抑制、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抗氧化等作用及毒副作用进行综述,为开发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新型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 史海蛟张琪杨建飞汪洋周洪波邢姿周亚滨
-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 树舌多糖GF对荷瘤小鼠H_(2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CDK2的影响
- 目的:研究树舌多糖GF对荷瘤小鼠H2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树舌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 方法:本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构建小鼠移植性H22肝癌模型后分为阴性对照组、阳...
- 史海蛟
- 关键词:树舌多糖GF抑瘤率端粒酶CDK2
- 文献传递
- 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板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女性患者近期疗效
- 2025年
-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板治疗高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内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纳入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双联抗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两组均接受常规入院治疗2周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根据医嘱规律服药。分别记录治疗前、出院后1个月的数据,其中疗效指标:心绞痛疗效积分、Herth希望量表、生活质量调查评分表(QLQ-C30)情况。安全指标:血小板计数、PRECISE-DAPT评分(P-D评分),即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后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预测)、肝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肌酐)、出血、再次心梗、死亡及其他不良反应。分析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板治疗高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①治疗前两组谷丙、谷草、血小板、肌酐等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较前下降,对照组谷丙较前略上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谷草较前下降,观察组谷草较前未见明显变化,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较前下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酐较前升高,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QLQ-C30、心绞痛积分、Herth积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积分及心绞痛积分明显下降,Herth积分对照组降低,观察组升高。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QLQ-C30积分及Herth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前P-D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④两组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 董雪史海蛟何璠玙
-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急性心肌梗死老年女性
-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姜黄素对肺癌细胞机械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基于Hertz弹性接触模型,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姜黄素对肺癌细胞的机械特性尤其是弹性模量的影响。方法:利用核小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姜黄素作用后的细胞凋亡,利用AFM检测癌细胞的表面形貌和机械特性。结果:姜黄素明显诱导癌细胞产生凋亡,凋亡细胞的弹性模量和硬度明显增加。结论:姜黄素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提示细胞骨架的参与,癌细胞的硬度增加可能进一步抑制细胞的远处迁移和运动。
- 王晓慧栗亚蔡文辉刘宏孙力姜颖史海蛟
- 关键词:姜黄素原子力显微镜肺癌机械特性凋亡
- 探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对治疗冠心病组方遣药的指导被引量:4
- 2023年
- “五脏苦欲补泻”理论起源于《内经》,是在基于法象思维的藏象理论基础上,根据五脏功能失调的病理状态,通过药物的五味属性,结合其自身生理特性,顺应其生理特性为补,逆其生理特性为泻,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来调整五脏功能,使五脏顺应四时之气。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中任何一脏功能失调都可以导致冠心病,临证之时,应从肝、心、脾、肺、肾入手,以“五脏苦欲补泻”为用药的指导原则对其进行辨证论治。
- 周宇石张明雪史海蛟
- 关键词:五脏用药特点冠心病
- 基于CiteSpace研究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可视化分析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全面了解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为该领域后续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时间跨度为2015年1月——2020年12月,将检索到的中医干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对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相关文献332篇,涉及作者185位,核心作者30位,核心作者最高发文量为4篇,最低为1篇。主要合作网分布在张明雪、陈文鑫和桂明泰3个团队相对应的研究单位中,但相对应的机构之间合作密切度为0。共有211个关键词被纳入,其中高频词(≥7)一共16个,具有研究意义的聚类共14个。根据关键词聚类以及贡献分析可以得出冠心病、中医证型、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医证候、心力衰竭等方面以及临床研究、学术思想、综述等方面是研究热点。结论以可视化图谱的方式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进而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 史海蛟史海蛟杨珺涵张明雪
-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中医研究CITESPACE
- 通脉降浊汤对慢性心理应激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炎性反应及NLRP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通脉降浊汤(即加味大柴胡汤)对心理刺激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小鼠炎症反应及NLR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法将ApoE^(-/-)小鼠分为AS组、AS+CUMS组、治疗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10只,选取高脂饲料喂饲法进行动脉粥样硬化造模,同时给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干预(CUMS)。正常对照组选用C57BL/6N型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治疗组给予通脉降浊汤,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和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其余各组给予等量氯化钠溶液灌胃8周。通过HE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内膜的形态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肾上腺皮质酮及炎性因子IL-1β、IL-18含量,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主动脉NLRP3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其mRNA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组与AS+CUMS组可见AS斑块形成,且AS+CUMS组可见大量脂质和泡沫细胞堆积;与AS组比较,AS+CUMS组血浆CORT、IL-1β、IL-18含量均升高(P<0.01),主动脉NLRP3蛋白及mRNA表达增多(P<0.01);与AS+CUMS组比较,治疗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血浆CORT、IL-1β、IL-18含量减少(P<0.01),且IL-1β、IL-18含量减少阳性药物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主动脉NLRP3蛋白及mRNA表达均有所下降(P<0.01)。结论 慢性心理应激促进炎性因子表达从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通脉降浊汤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理应激,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调节皮质酮、IL-1β、IL-18含量及NLRP3表达相关。
- 何璠玙王凤荣王帅史海蛟耿爽关宇航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慢性心理应激炎性反应NLRP3
-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前期病变筛查与防治被引量:5
- 2019年
-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动脉硬化前期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亚临床阶段,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对其进行有效的早期筛查,建立以体质辨识为核心的防治体系,可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 何璠玙王凤荣王帅史海蛟闻锐
- 关键词:早期筛查体质辨识治未病
-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大鼠血清IFN-γ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大鼠血清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Ono术式建立同种异位心脏移植大鼠模型。术后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大鼠。即:模型空白对照组、环孢素A组、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组、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全量加环孢素A半量组。术后第7天行大鼠眼眶下静脉采血,离心,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外周血清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空白对照组比较,环孢素A组、苏木组、全量苏木加半量环孢素组IFN-γ的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木组和环孢素A组比较,环孢素A组IFN-γ的浓度降低更为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量苏木加半量环孢素组和环孢素A组比较,全量苏木加半量环孢素A组IFN-γ的浓度降低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外周血清中IFN-γ含量,推测是通过这一机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 邢姿史海蛟周亚滨
- 关键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干扰素-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