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亚兴

作品数:54 被引量:594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3篇玉米
  • 25篇糯玉米
  • 19篇甜玉米
  • 18篇选育
  • 10篇玉米品种
  • 7篇糯玉米品种
  • 7篇京科糯200...
  • 6篇栽培
  • 6篇栽培技术
  • 6篇鲜食
  • 5篇杂交
  • 5篇杂交种
  • 5篇甜糯玉米
  • 5篇种质
  • 5篇鲜食玉米
  • 4篇玉米杂交
  • 4篇玉米杂交种
  • 4篇品种选育
  • 4篇种子
  • 4篇种子活力

机构

  • 54篇北京市农林科...
  • 6篇北京市种子管...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海南绿川种苗...

作者

  • 54篇史亚兴
  • 51篇卢柏山
  • 33篇赵久然
  • 27篇徐丽
  • 20篇樊艳丽
  • 10篇席胜利
  • 5篇陈哲
  • 5篇霍庆增
  • 4篇王玉良
  • 3篇邢锦丰
  • 3篇王凤格
  • 3篇宋伟
  • 3篇闫明明
  • 3篇王辉
  • 2篇刘亚
  • 2篇薛非
  • 2篇杨国航
  • 2篇滕海涛
  • 2篇王元东
  • 2篇律宝春

传媒

  • 9篇作物杂志
  • 7篇农业科技通讯
  • 6篇玉米科学
  • 4篇蔬菜
  • 3篇种子
  • 3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蔬菜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园艺学报
  • 1篇北京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农业新技术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北京农业(下...
  • 1篇第四届全国鲜...
  • 1篇第一届北京籽...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1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密度对超甜玉米产量、商品性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8年
以超甜玉米品种京科甜183、京科甜533为试验材料,设3.0万、3.75万、4.5万、5.25万、6.0万、6.75万株/hm2共6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对超甜玉米生长、产量、商品特性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产量逐渐增高,穗长、穗粗、一等穗率、特等穗率逐渐下降,乳熟期子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降低。京科甜183和京科甜533产量显著增加点分别在密度增加至5.25万和4.5万株/hm2时,随密度继续增加产量增幅不明显。密度增加至5.25万株/hm2时,京科甜183一等以上穗率开始显著降低;密度增加至6.0万株/hm2时,京科甜183穗长、京科甜533穗长和一等以上穗率以及两个品种子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开始显著降低。京科甜183密度以5.25万株/hm2为宜;京科甜533的密度应适当降低,以4.5万~5.25万株/hm2为宜。
徐丽卢柏山史亚兴席胜利赵久然
关键词:超甜玉米种植密度商品性可溶性固形物
果蔬型甜玉米新品种京科甜179的选育被引量:6
2016年
京科甜179是以超甜玉米自交系T68为母本,以T886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果蔬型甜玉米一代杂种,株型平展,植株长势强。鲜果穗筒形,果穗长18-20cm,穗粗4.5-4.9cm,大小均匀,籽粒黄白相间,每667m2鲜果穗产量800-1000kg。春播生育期82d(天),鲜籽粒含可溶性糖33.6%,还原糖9.9%,皮渣率4.5%;夏播生育期72d(天),鲜籽粒含可溶性糖23.5%,还原糖7.8%,皮渣率11.2%。适宜在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作鲜食甜玉米春播种植,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作鲜食甜玉米夏播种植。
史亚兴卢柏山徐丽赵久然
关键词:甜玉米一代杂种果蔬型
玉米DIR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ZmDIR17基因在籽粒发育中的功能解析
2025年
DIR(Dirigent)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与逆境响应中具有重要功能,但其在玉米中的系统性鉴定尚未有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分析,在玉米B73-V4参考基因组中鉴定到39个DIR基因家族成员,并系统解析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及保守基序。结果表明:77.0%(30个)的ZmDIR蛋白具有高稳定性,64.1%(25个)的ZmDIR蛋白具有疏水性。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11个ZmDIR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中,10个定位于内质网中,8个定位于细胞质中,只有5个定位于液泡中,说明玉米的DIR蛋白存在多样化的生物学功能。进化分析表明:ZmDIR基因可分为3个亚家族,其启动子区域包含多样化的逆境响应元件及系统发育相关响应元件。围绕ZmDIR17基因进行功能解析,发现其突变导致玉米籽粒形态发生显著改变,且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淀粉和总木脂素含量明显降低。蛋白互作网络与GO富集分析表明,ZmDIR17蛋白通过参与核糖体生物发生(互作Pescadillo同源蛋白)和苯丙烷代谢(调控木脂素合成)双重通路协调碳氮分配。本研究揭示了玉米DIR基因家族的系统特征,并初步探索了ZmDIR17基因及其编码蛋白通过整合初级与次生代谢调控籽粒发育的分子机制,可为玉米品质改良提供新的参考。
秦涛王慧赵志雄申龙斌申龙斌史亚兴卢柏山郑洪建
关键词:玉米籽粒发育
308个糯玉米审定品种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6
2022年
随着中国糯玉米产业的蓬勃发展,每年通过审定的糯玉米品种逐渐增多,为了解其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以308个糯玉米审定品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从审定年份和适宜种植区2个角度分析近年来糯玉米审定品种遗传多样性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308份糯玉米审定品种在40个SSR标记上共检测出529个等位基因、1480种基因型,PIC变幅为0.226~0.890,平均为0.684。从审定时间看,各年份间审定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波动不大,其中2015年审定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为0.720。从适宜种植区看,西南区审定品种的PIC值最高,遗传距离分析表明西南区和另外3个适宜种植区有着最远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021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区部分品种聚集为一组,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聚类分组中以京科糯2000为代表的第Ⅲ组品种数目最多(122个,东南区占比59.0%),且在主坐标图中独立分布,表明优良品种的出现及其杂优模式的推广能够丰富和拓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糯玉米新品种改良提供导向作用的同时推动糯玉米产业的发展。
杨扬仇律雯田红丽易红梅卢柏山王璐范亚明史亚兴任洁葛建镕徐丽陆大雷赵久然王凤格
关键词:糯玉米审定品种SSR标记
du1新等位变异的克隆及其分子标记的开发
2025年
爽甜糯玉米是一种玉米新种质,其胚乳特性由糯基因和甜质基因共同控制,但甜质基因尚未被定位和克隆。本试验结果表明,爽甜糯(XT)玉米的自然晾干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为62.82 mg/g,显著高于普通玉米的19.32 mg/g,但低于普甜(su1)玉米的110.9 mg/g。利用BSR-seq技术及基于籽粒皱缩特征将XT玉米中甜质基因定位到10号染色体24~68 Mb区间。比较XT玉米与普通玉米B73中候选基因Du1的全长DNA序列,发现XT玉米中du1基因在第3外显子的1455 bp位置后有5839 bp的Gypsy类LTR反转座子插入。cDNA序列分析发现,XT玉米中du1基因的转座子插入序列被大片段转录,导致转录本异常,故确定为甜质调控关键基因。该基因是du1突变体的一个新等位变异,针对基因突变位点开发的KASP分子标记能够高效区分du1du1、du1Du1和Du1Du13种基因型。
史亚兴刘俊玲朱贵川赫忠友刘辉樊艳丽徐丽卢柏山赵久然骆美洁
关键词:玉米
糯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进程思考
本文论述了我国糯玉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目前全球范围的经济不利环境,着重从糯玉米工业淀粉深加工、国际高粮价危机、全球性通胀等方面分析目前糯玉米产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与之对应的解决思路,并针对产业成熟度相对较高...
卢柏山史亚兴薛非
关键词:糯质玉米加工厂糯玉米
文献传递
甜玉米籽粒不同采收期含水量与物性品质的相关性被引量:15
2019年
为了明确不同采收期下甜玉米籽粒含水量和物性品质的差异,以我国主推京科甜608等7个甜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授粉后12,15,18,21,24,27,30 d共计7个采收期处理,研究了不同采收期下甜玉米籽粒TPA物性特征值、感官品质和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各TPA物性特征参数转换成3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综合指标分析,得到各参试品种不同采收期TPA物性综合评价D值。结果表明:参试甜玉米品种TPA物性特征参数、感官品质特征参数和含水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参试甜玉米品种感官品质在不同品种和采收期间存在差异,其中气味、风味、色泽和甜度随采收期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均出现在22 d左右。不同品种间,平均外观品质、气味、风味、甜度以京科甜533、京科甜608、中农大甜413评分相对较高。柔嫩度以米哥和京科甜608评分相对较高;皮薄厚以京科甜608和中农大甜413评分相对较高。通过对TPA物性综合D值、感官品质总评分和含水量的比较得知,感官品质总评分均在85以上时,含水量在76.39%~74.56%,TPA物性综合D值在0.23~0.46。平均TPA物性综合D值在以米哥、京科甜608、中农大甜413相对较低,平均感官品质评分以京科甜533最高(80.65),其次是京科甜608(80.31),京科甜158和京科甜183评分相对较低,分别是76.8,76.7。降水速率以中农大甜413(0.72%/d)、京科甜533(0.77%/d)、京科甜608(0.81%/d)相对较低。
卢柏山董会徐丽史亚兴赵久然樊艳丽俞嫒年
关键词:采收期甜玉米含水量
不同温度胁迫对双隐性甜糯玉米出苗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含双隐性基因sh2sh2wxwx的甜糯玉米自交系和含单隐性基因sh2sh2的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研究在不同温度处理下各材料的萌发及出苗情况。结果表明:单隐性甜玉米自交系SH-251在10℃低温处理下发芽率最高为91.0%,在35℃高温处理下发芽率最高为93%,其耐低温和高温的能力要高于双隐性甜糯玉米自交系。双隐性甜糯玉米自交系中,D6644和京甜糯6的耐低温和高温能力较强,D6644在35℃的发芽率最高为92.3%,活力指数为7.76,京甜糯6在35℃的发芽率最高为79.3%,活力指数为8.83。
卢柏山史亚兴樊艳丽律宝春
关键词:甜玉米发芽率
不同播种深度对双隐性甜糯玉米出苗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以4个双隐性(sh2sh2wxwx)甜糯玉米自交系和1个甜玉米自交系(sh2sh2)为材料,研究在不同播种深度下各材料的出苗情况,并比较不同类型材料的耐深播能力。结果表明:随播种深度的增加,玉米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逐渐降低,双隐性甜糯玉米自交系D6644的适宜播种深度为3-6 c m,甜玉米自交系S H-251、双隐性甜糯玉米自交系(D6624、京甜糯6、甜糯2)的适宜播深为3 c m。发芽率、活力指数与播种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中胚轴长度与播种深度呈显著正相关。
史亚兴卢柏山樊艳丽律宝春
关键词:双隐性甜糯玉米发芽率
国外优异甜玉米种质的利用及优质品种京科甜533的选育被引量:5
2018年
以外引美国优异甜玉米种质资源为基础,采取"突出品质、扩大群体、严格选择"的选系方法,选育出适应我国种植的优质超甜玉米自交系T 68、T 520。以T 68为母本,T 520为父本,组配选育出优质甜玉米品种京科甜533。京科甜533籽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水溶性糖23.1%,果皮薄、品质优、口感佳,达到了国外优质甜玉米品种品质水平,平均产量755kg/667m2。2013年和2016年分别通过北京市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卢柏山史亚兴赵久然徐丽樊艳丽宋伟
关键词:甜玉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