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崴
- 作品数:12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膝关节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价值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膝关节损伤的MRI资料,男182例,女84例,年龄16~56岁,平均38岁。其中车祸损伤144例,运动损伤68例,其他54例。损伤类型,骨折31例,骨挫伤106例,软骨骨折11例,半月板损伤224例,韧带损伤198例,关节积液212例。结果:31例骨折表现为线状长T1长T2信号影;106例骨挫伤表现为斑片状等或长T1WI、等或长T2WI信号,STIR序列呈高信号,边界不清;11例软骨骨折表现为软骨信号连续中断或凹陷,出现异常信号;224例半月板损伤表现为半月板低信号影内出现不同形状高信号灶;198例韧带损伤表现为韧带增厚、扭曲,韧带移行区有长T2信号和(或)短T1信号;212例关节积液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血肿可见短T1高信号。结论: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黄文起单崴孙化
-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MRI诊断T2信号STIR序列软骨骨折短T1信号
-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扫描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两种方法扫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双肾动脉重建后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84例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54例肾动脉血管均诊断为肾动脉狭窄,而对42例临床怀疑为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结果显示,52例血管均诊断为肾动脉狭窄。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都能比较准确的诊断肾动脉狭窄症状,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敏感度、特异值以及准确值都要略高于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但是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方式更加安全。
- 单崴
-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螺旋CT血管造影
-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临床、MRI表现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临床与MRI特征。方法对30例早产儿PV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肢体瘫痪30例,皮质盲6例,智力低下14例,癫8例。MRI表现:早、中期脑室周围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皮质、灰质分界不清。参照标准符合轻度11例,中度18例,重度1例。结论PVL是脑性瘫痪的一个主要原因,MRI对PVL具有特征性表现。
- 黄文起孔凡之单崴孙化高素花郭炳伦刘泮
- 关键词: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MRI表现脑性瘫痪
- MRI扫描在肝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2009年
- 单崴
- 关键词:肝脏磁共振成像
- 跟腱外伤病变的磁共振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研究人体跟腱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分析14例有跟腱病变病例,归纳特征性的MRI表现。结果根据MRI图像诊断跟腱完全撕裂6例,磁共振特征性表现为跟腱肌腱不规则增粗,跟腱肌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跟腱肌腱断端交错改变,在T_1WI、T_2WI上其内呈混杂信号;部分撕裂8例,MRI表现为跟腱肌腰增粗、宽径/前后径比值变小,在T_1WI、T_2WI上肌腱内局限性高信号,肌腱束部分毛糙、不规则,在矢状位至少有1个层面是连续的;跟腱外伤所致炎性感染2例,MRI表现为肌腱增粗,边缘毛糙、模糊不清,周围软组织肿胀。手术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完全撕裂8例,部分撕裂6例,外伤所致炎性感染1例。结论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跟腱病变,完全可以准确评估损伤撕裂的位置及程度,可以对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并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李玉舟孔凡之黄文起单崴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跟腱
- 膝关节坏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坏死核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确诊为膝关节坏死的患者共30例,全部实施核磁共振扫描。结果 30例患者37个患膝经核磁共振诊断共发现39处坏死病灶,病灶形状以圆形、半圆形居多,发病位置多为股骨远端和胫骨平台的软骨下骨,其中以T1加权成像(T1WI)和T2加权成像(T2WI)呈现不均匀混杂信号;T1WI呈现负重面软骨下骨质区低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病灶区内有线状低信号为其典型成像特点。结论核磁共振检查膝关节坏死在成像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对病灶区骨质的改变均能有所反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单崴
-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
- DWI联合DCE-MRI定量参数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究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价值。方法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97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后评价治疗疗效,在治疗前后行DWI及DCE-MRI扫描,比较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DWI与DCE-MRI定量参数差异,分析DWI、DCE-MRI定量参数差异与治疗疗效相关性,分析治疗前DWI与DCE-MRI定量参数对患者治疗疗效预测价值,比较不同病理反应患者治疗前DWI与DCE-MRI定量参数差异,比较治疗前后患者DWI与DCE-MRI定量参数差异。结果化疗有效患者治疗前表观扩散系数(ADC)高于化疗无效患者,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间隙体积百分数(Ve)、速率常数(Kep)低于化疗无效患者(t=5.0、3.27、3.55、3.89;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ADC与患者化疗疗效显示为正相关关系(r=0.66,P<0.05),Kep、Ve、Ktrans与化疗疗效显示为呈负相关关系(r=-0.58,-0.47,-0.60,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治疗前ADC、Kep、Ve、Ktrans用于预测患者化疗疗效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71、0.797、0.664、0.715,而各指标里联合AUC值则为0.832;与病理非显著反应患者比较,病理显著反应患者治疗前ADC较高,Kep、Ve、Ktrans较低(t=4.46、3.32、3.60、3.9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ADC值上升,而Kep、Ve、Ktrans则降低(t=8.77、6.22、9.34、10.26,P<0.05)。结论DWI与DCE-MRI定量参数可反映局部进展期新辅助化疗患者病情变化,而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对于患者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 隋愿董备王兴龙单崴冯坤鹏黄文起李依明
- 关键词:乳腺癌局部进展期新辅助化疗扩散加权成像
- ADC在肝纤维化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附56例报告)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ADC在肝纤维化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经肝穿刺活检确认的肝纤维化患者56例,同时建立由20名健康成人组成的对照组,开展超导磁共振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通过对56例慢性肝炎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开展MRI弥散加权成像测定ADC值,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增加和纤维化程度的升高,ADC值会出现逐渐的下降趋势。ADC值与纤维化分期存在负相关性关系,并且b值在500s/mm^2时,相关性表现最优。结论 ADC具有对肝纤维化患者的诊断价值,其中弥散加权成像是肝纤维化病情诊断、效果评估的有效手段。
- 单崴陈思争
- 关键词:肝纤维化超导磁共振
- 高场强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用高场强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7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继发脑梗塞的39例进展型患者为观察A组,另58例初发型患者为观察B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所有样本均开展高场强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与颈动脉彩超检查,并评估磁共振弥散成像与颈动脉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该种诊断方式在短暂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磁共振检查病灶数、直径以及颈动脉彩超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发生率、血栓发生率与中重度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A组患者上述指标除血栓发生率外均显著高于观察B组,磁共振弥散成像与颈动脉彩超数据呈正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场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的检测结果同颈动脉彩超呈正相关性,在初发型与进展型病灶诊断均具良好价值。
- 单崴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与白质纤维束之间关系对于临床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1例颅内占位病变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行MRI常规、增强扫描及DTI扫描,18例患者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本组病例中,20例患者术后情况与术前MRI分析基本一致,21例患者术后情况与术后MRI检查结论一致。结论 DTI技术可以很好地指导临床手术及准确判断患者预后情况,并能对患者的术后康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黄文起单崴
-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颅内占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