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骏
- 作品数:62 被引量:250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木本濒危植物组成、分布及濒危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木本濒危植物是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对木本濒危植物统计分析不足。本文分析了中国442种木本濒危植物的科组成、分布格局特征以及主要濒危原因等。结果表明:(1)濒危植物物种数量涉及94科228属,在科水平上分布差异较大,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松科(Pin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物种数量最为突出,三者占总数的30%。(2)木本濒危植物物种数量在空间区域分布上存在明显异质性。省级水平尺度上,南方省份高于北方省份,其中云南省的木本濒危植物物种数量最多。海拔垂直尺度上,木本濒危植物物种总数随海拔变化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800~1 000 m海拔区间的木本濒危植物物种数量最多。(3)人为因素是导致木本植物濒危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种子环节以及种群生态学。基于分析结果,本文建议对严重濒危的科属,采取针对性保护对策,同时保护木质濒危植物需要加强各省份、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
- 宋述望吴治明黄声亮卢建邱仁静宋庆妮宋述灵刘骏
- 关键词:物种组成濒危原因
- 一种安全便捷的树木攀爬辅助工具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便捷的树木攀爬辅助工具,包括架体、腿部紧固带、脚部紧固带。架体架体由底板、内侧板和外侧板组成,底板的顶部具有防滑垫,内侧板的外部下端和上端分别焊接有不锈钢材质的直立爪和带环,脚部紧固带由皮带活动端...
- 刘骏宋庆妮杨清培文仁权龚超曾小霞刘小玉宋述灵
- 文献传递
- 厚壁毛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格局
- 基于蒽酮比色法,对不同年龄厚壁毛竹叶、枝、秆、蔸、鞭、蔸根、鞭根7器官构件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竹叶可溶性糖的含量较高,平均为7.89%,淀粉含量较低,只有...
- 刘骏杨清培杨光耀方楷章情戴艳艳乐冬英欧阳明
- 关键词:厚壁毛竹碳水化合物评价指标
- 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对毛竹扩张的响应
- 2023年
- 为从生态化学计量内平衡角度解释常绿阔叶林不同层次植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的生存响应差异性,该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毛竹扩张方向选取典型毛竹-常绿阔叶林界面,依次设置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样地,比较分析了毛竹扩张方向上样地内不同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叶片及土壤N、P含量及比例。结果表明:(1)从毛竹林到阔叶林,土壤N含量上升,P含量下降,N∶P上升(P<0.05);乔木层树种[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及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叶片P含量下降,N∶P上升(P<0.05);除灌木层的红果山胡椒(Lindera erythrocarpa)外,各林分中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N、P含量及比例变化较小。(2)土壤N∶P与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叶片N∶P分布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与不相关。(3)在各林分中,毛竹叶片N、P含量及比例较稳定。综上认为,毛竹通过改变土壤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扩张,引起植物体N、P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发生变化。灌木及草本植物受土壤异质性影响较小,但是乔木层植物N、P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却因此失衡,这可能是阔叶林乔木层树种存亡受威胁的重要原因。
- 王琳欧阳明宋述望曾小霞宋庆妮刘骏方熊栾丰刚杨清培
-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
- 一种用于生物化学实验的可折叠消煮管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化学实验的可折叠消煮管架,包括上层消煮管架、消煮管架体和下层消煮管架;所述上层消煮管架开有容置孔一,所述下层消煮管架开有与容置孔一对应的容置孔二;所述消煮管架体为两个,分别连接在上层消煮管架与...
- 曾小霞文仁权龚超宋述灵刘骏宋庆妮杨清培
- 文献传递
- 亚热带次生林甜槠和拟赤杨不同分解程度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动态研究
- 2025年
- 【目的】旨在探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凋落物混合分解的动态机制,揭示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在官山样地中选取甜槠(Castanopsis eyrei)和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进行凋落叶混合分解试验,分析单独和混合分解的质量损失率以及养分变化,评价分解过程中的混合效应。【结果】在分解过程的不同阶段,分解程度不同的甜槠凋落叶,包括未分解UC_(EE)和半分解SC_(EE),均显著影响拟赤杨凋落叶(A_(FT))的分解。在分解的第45周,A_(FT)+UC_(EE)的质量残留率(70.36%)显著高于A_(FT)+SC_(EE)(55.64%),而A_(FT)+SC_(EE)的质量残留率与A_(FT)(56.01%)差异不大;A_(FT)+UC_(EE)处理的养分残留率分别为有机碳(51.84%)、全氮(89.57%)、全磷(83.85%),显著高于A_(FT)+SC_(EE)处理的有机碳(38.33%)、全氮(77.91%)、全磷(73.65%),以及单独A_(FT)处理的有机碳(43.17%)、全氮(78.58%)、全磷(72.14%)。【结论】在混合分解过程中,甜槠凋落叶对拟赤杨凋落叶的分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未分解甜槠的抑制作用更强。
- 高建新兰勇龚雨周天玲赖礼萍郑崇龙徐定兰宋庆妮杨清培黄冬梅刘骏
- 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甜槠拟赤杨
- 毛竹扩张与去除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
- 2025年
- 【目的】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能够有效地指示土壤营养状况以及养分间的耦合关系。旨在探究毛竹扩张及去除过程中土壤养分分布格局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立阔叶林、竹阔混交林和纯毛竹林3种林分类型的样地。【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模拟毛竹向阔叶林扩张过程,并通过人工伐除的方式去除混交林和毛竹林内毛竹。采集毛竹扩张及去除过程中样地内0~10 cm和1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其理化性状及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结果】毛竹向阔叶林扩张会导致土壤含水率、pH、NH_(4)^(+)-N含量升高,有效磷含量在0~10 cm土层升高。对竹阔混交林和毛竹林伐竹100%处理后土壤含水率在0~10 cm土层均显著降低。C/N在毛竹扩张和去除过程中均无显著性变化。C/P在纯毛竹林伐竹100%处理后0~10 cm土层显著降低,在竹阔混交林毛竹去除过程中0~10 cm和10~20 cm土层C/P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P的变化趋势与土壤TN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表明当毛竹扩张样地内N/P<14时,毛竹扩张和去除过程中N/P主要是由土壤氮素进行调控。【结论】以上变化过程探明了毛竹扩张及去除过程的驱动机制,即毛竹通过改变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扩张,引起植物体C、N、P元素及其化学计量比发生转变。为评价毛竹扩张及去除的生态效应以及有效防治扩张具有非凡意义。
- 周天玲罗会潭任泽文邓梦阳张盼盼张舒星刘骏
- 一种简单方便的电动松土挖根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单方便的电动松土挖根器,包括把手、伸缩杆、松土叉和电动振动器;伸缩杆上端与把手连接,伸缩杆下端与松土叉连接,电动振动器固定在伸缩杆靠近松土叉的一端;松土叉包括横向连杆、活动端和松土齿,横向连杆中部与...
- 刘骏郭源丁榆芳潘永鑫宋庆妮杨清培舒凡刘香江夏志强郑崇龙
- 文献传递
- 林层高度对不同品质凋落物分解动态的影响
- 2024年
- 凋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探讨凋落物在不同林层高度下的分解动态以及养分释放差异,本研究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p.ex Benth.)Tutcher)、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Hemsl.)Penk)3种不同品质凋落物叶片为实验材料,采取凋落物分解袋法,开展为期1年的凋落物在空中5 m(H5)、0.5 m(H0.5)和地面(H0)3个林层高度上的分解实验。结果显示:(1)在1年分解期内,3种品质凋落物在空中的分解比地面质量残留率低14.13%~21.22%;(2)随着分解时间的增加,3个林层高度上的差异分别出现在拟赤杨的分解前期,甜槠和杉木的分解后期;(3)无论在地面还是空中,高品质凋落物均比相同位置低品质凋落物的分解速度快;(4)随着时间的增加,3种品质凋落叶在3个林层高度下的养分残留率最终表现为拟赤杨<甜槠<杉木,凋落叶分解时的养分化学计量比受叶片自身初始化学性质的影响较大,受林层高度的影响较小。
- 解婷婷徐定兰易伶俐方平福钟曲颖侯志琪杨清培宋庆妮刘骏
- 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更新林与成熟林群落结构特征比较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珍稀植物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群落结构与更新特征,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选取南方铁杉更新林、成熟林2种典型林分,比较二者的物种组成、种群年龄结构、群落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空间单元结构、物种多样性、蓄积量等数量特征。【结果】(1)更新林和成熟林物种组成差异明显,分别为27科45属68种、22科35属52种,其中,更新林的重要物种为南方铁杉、江南山柳(Clethra cavaleriei)、满山红(Rhododendron mariesii)、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等,成熟林的重要物种为南方铁杉、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岩柃(Eurya saxicola)等。(2)更新林和成熟林均能完成自我更新,南方铁杉种群年龄结构分别呈倒“T”型和“沙漏”型,前者南方铁杉的幼苗数量是后者的2.6倍左右。(3)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成熟林中第Ⅷ径级以上的植株数量约为更新林的2.5倍。(4)更新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混交度均大于成熟林,而角尺度、大小比数小于成熟林。(5)更新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等均大于成熟林。(6)更新林蓄积量为268.3 m^(3)/hm^(2),成熟林为533.4 m^(3)/hm^(2);成熟林南方铁杉的蓄积量远高于更新林,分别为268.6 m^(3)/hm^(2)和64.8 m^(3)/hm^(2)。【结论】从更新林发育至成熟林南方铁杉均可完成自然更新,但后者幼苗幼树相对较少,同时,群落结构变得简单化,物种多样性下降,但活立木蓄积量却大大增加。
- 石雪云兰文军雷平宋庆妮刘骏曾小霞文仁权杨清培
- 关键词:南方铁杉群落结构特征成熟林蓄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