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瑛

作品数:23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儿童
  • 4篇生长激素
  • 4篇激素
  • 3篇低出生体重
  • 3篇低出生体重儿
  • 3篇学龄
  • 3篇学龄前
  • 3篇学龄前儿童
  • 3篇生长激素缺乏
  • 3篇疗效
  • 3篇患儿
  • 3篇激素缺乏
  • 3篇出生体重
  • 2篇性疾病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人生长激素
  • 2篇生长激素缺乏...
  • 2篇生长激素治疗
  • 2篇通气

机构

  • 23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惠东县妇幼保...

作者

  • 23篇刘瑛
  • 13篇吴婕翎
  • 5篇吴春艳
  • 4篇黄维勇
  • 2篇杨杰
  • 2篇王馨
  • 2篇林少勇
  • 2篇杨琳琳
  • 2篇谢丹宇
  • 2篇付敏
  • 1篇李容汉
  • 1篇陈雯
  • 1篇罗永锋
  • 1篇李海燕
  • 1篇柯海劲
  • 1篇蔡小梅
  • 1篇周偲
  • 1篇胡华芸
  • 1篇钟细霞
  • 1篇邓群娣

传媒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妇幼卫生...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在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在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观察记录以上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前后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 (1)所有入选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患者中68.3%为牛奶蛋白激发试验阳性,31.7%为阴性。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血便;偶也可出现呕吐、拒奶及腹胀等症状。(2)牛奶蛋白激发试验阳性组激发后中性粒细胞数量较激发前有显著升高,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血便;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在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吴春艳吴婕翎付敏王馨刘瑛
基于不同体质量指数的青春前期矮小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总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青春前期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rhGH治疗的116例GHD患儿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4...
刘瑛刘翠宁静郭勇吴婕翎
早期肥胖患儿胆固醇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早期肥胖患儿胆固醇(TC)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早期肥胖儿童(肥胖组)与80例非肥胖(非肥胖组)儿童,收集所有儿童临床资料,记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超声测定所有儿童颈动脉中膜层厚度(IMT)、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血管顺应性(CAC)、腹膜前脂肪最大厚度(Pmax),总结TC在肥胖儿童代谢紊乱、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肥胖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max、甘油三酯(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OMA-IR、IMT均高于非肥胖组(P<0.05),其脂联素(AD)、FM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肥胖组(P<0.05);2肥胖组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低HDL-C、高LDL-C、高TG、高TC、内脏脂肪集聚、代谢综合征所占比例均高于非肥胖组(P<0.05);3TC升高组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LDL-C、低HDL-C、高TG、代谢综合征、内脏脂肪集聚所占比例均高于TC正常组(P<0.05);4TC>5.20mmol/L肥胖儿童患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高。结论 TC上升为肥胖儿童代谢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吴春艳吴婕翎刘瑛黄维勇
关键词:肥胖症胆固醇脂联素代谢动脉硬化
猕猴桃颗粒联合综合干预治疗儿童高铅血症118例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猕猴桃颗粒联合综合干预对儿童高铅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高铅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9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卫生及营养指导,治疗组加用猕猴桃颗粒口服,3个月后复查血铅。结果:118例患儿中,治疗组有2例退出,对照组有8例退出,最后治疗组有57例,对照组有5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铅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平均值(86.95±26.00),对照组平均值(125.09±23.98),显效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多32.71%,有效率治疗组高出对照组42.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血铅下降及改善症状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猕猴桃颗粒联合行为指导、营养干预综合治疗儿童高铅血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刘瑛黄维勇付敏林少勇吴婕翎
关键词:高铅血症儿童综合干预
儿童生长发育专科工作汇报
刘瑛
双歧杆菌对早产儿食道pH值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为探讨双歧杆菌对早产儿食道pH值的影响,及其对早产儿易发生的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意义。方法我们采用便携式24h pH值自动记录仪,对61例早产儿进行了食道pH值的动态监测。结果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组的30例早产儿,食道pH值明显高于未服药的对照组,t=2.4093,P<0.05。总pH值<4的时间占总观察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小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发生消化道疾患的人数也较对照组少。结论早产儿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可以减少胃食道反流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杨琳琳向健文李恺谢丹宇刘瑛
关键词:双歧杆菌氢离子浓度早产儿
不同生长激素分泌状态的矮身材儿童血脂水平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激素分泌状态下矮身材儿童血脂水平的差异,为生长激素缺乏对儿童体脂代谢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矮身材儿童188例,依据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峰值分为生长激素完全缺乏(cGHD)组、生长激素部分缺乏(pGHD)组、非生长激素缺乏性(nGHD)组,研究对象均禁食禁水10 h后空腹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4项血脂水平。结果3组儿童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儿童TC、TG、LDL、non-HD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cGHD组TC、LDL、non-HDL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5),cGHD组TG水平较nGHD明显升高(P<0.05),与pG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HD、nGHD组高TC、高LDL及高non-HDL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GHD组(P<0.05),nGHD组临界高LDL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GHD组(P<0.05)。而3组间TG、HDL的异常发生率及TC、TG、HDL、non-HDL的临界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在生长激素缺乏矮身材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以cGHD最为明显,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好相关的监控措施。
刘翠吴春艳吴婕翎宁静刘瑛
关键词:矮身材儿童生长激素缺乏血脂
COVID-19疫情期间居家限制对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生活方式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的睡眠、身体活动及屏幕暴露时间变化,为疫情防控期间本地区超重/肥胖儿童预防和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7家幼儿园3~7岁学龄前儿童共1449人展开调查,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超重/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上学日及疫情期间睡眠状况、运动状况及静坐、视屏时间变化.结果广州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11.1%和9.1%,其中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疫情期间,广州市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就寝时间较上学日平均每天晚了38 min,较正常对照组平均每天晚了20 min,夜间睡眠持续时间较上学日每天平均增加了0.69 h,较正常对照组每天平均少了0.38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超重/肥胖组疫情期间就寝时间较上学日延迟的幅度更大,夜间睡眠持续时间较上学日增加的幅度相对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期间,超重/肥胖组儿童每天运动时间较上学日平均减少了0.64 h,较正常对照组平均减少了0.35 h,每周运动时间较上学日平均减少了1.79 d,较正常对照组平均减少了1.29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超重/肥胖组疫情期间每天运动时间较上学日减少的幅度更大,每周运动时间较上学日减少的幅度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超重/肥胖组儿童疫情期间的视屏时间更长,且视屏时间较上学日增加的幅度也是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隔离期间学龄前儿童普遍存在就寝时间延迟、补偿式夜间睡眠持续时间延长、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的减少、久坐和视屏行为的增加等情况,其中超重/肥胖儿童各指标变化幅度更大,问题也更为严峻,给本地区超重/肥胖防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刘瑛刘翠宁静吴婕翎
关键词:居家隔离学龄前儿童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CPAP预防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2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lowbirthweightinfamt,ELBWI)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后使用CPAP通气方式,并与20例未用PS及CPAP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预防组给予预防量PS后使用CPAP通气方式,其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明显改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9.5±6.9)d,(2.6±3.8)d和(80.8±17.8)d。而对照组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3.1±6.5)d,(4.3±3.2)d和(98.8±27.8)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S预防性给药并联合鼻塞CPAP可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激发感染的发生。
杨杰刘瑛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鼻塞CPAP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气管内滴注
小样本多组学数据下利用注意力和元学习进行孤独症诊断的方法研究
2025年
目的利用注意力和元学习开发针对小样本多组学数据的深度学习方法,用于建立孤独症诊断模型。方法设计由组学特征预降维模块、多组学数据融合学习模块和参数优化模块组成的深度学习模型—基于元学习的注意力网络(MLAN),对高维多组学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初步筛选出重要特征用于后续建模;采用多通道注意力机制进行多组学数据的组间重要性学习和融合,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融合特征的进一步学习并实现诊断任务;使用Reptile算法进行参数优化,得到最佳模型。为验证模型效果,采集58例儿童的唾液样本,包括诊断孤独症患儿21例,单纯社交障碍患儿12例,以及健康对照儿童25例,采用质谱分析方法检测样本的蛋白质和代谢组学数据。按照4:1的比例将样本分层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按同样方法划分出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分别用于模型的训练和验证,测试集用于模型效果的最终评估。构建5种基线模型和3种消融模型,采用准确率、宏F1分数和加权F1分数进行所有模型的评价。结果MLAN在多分类孤独症诊断任务中取得的准确率、宏F1和加权F1分数分别为0.850±0.066、0.817±0.103和0.834±0.087,3个指标均优于所有基线模型和消融模型。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注意力和元学习的MLAN模型能有效应对异质性小样本多组学数据,并在孤独症的诊断问题上取得良好效果,有望为孤独症的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王琦谢堃梁学致罗向阳刘瑛陈雯
关键词:元学习小样本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