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超

作品数:52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0篇关节
  • 17篇骨折
  • 15篇关节镜
  • 15篇儿童
  • 13篇脱位
  • 9篇手术
  • 9篇胫骨
  • 9篇髌骨
  • 9篇髌骨脱位
  • 9篇骨脱位
  • 8篇胫骨髁
  • 8篇胫骨髁间
  • 8篇髁间
  • 7篇胫骨髁间棘
  • 7篇胫骨髁间棘骨...
  • 6篇治疗儿童
  • 6篇韧带
  • 6篇内固定
  • 5篇肱骨
  • 5篇骨折固定

机构

  • 52篇北京积水潭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2篇冯超
  • 18篇郭源
  • 16篇杨征
  • 13篇万世奇
  • 9篇吕学敏
  • 7篇张骥
  • 7篇张建立
  • 6篇徐云峰
  • 5篇王玉琨
  • 5篇傅刚
  • 5篇尤海峰
  • 4篇黄林
  • 4篇田伟
  • 4篇朱振华
  • 4篇闫桂森
  • 4篇边臻
  • 2篇刘宝岳
  • 2篇杨劼
  • 2篇张凡
  • 2篇邝捷

传媒

  • 10篇中华小儿外科...
  • 5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现代医院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5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肘内翻楔形截骨的导向模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肘内翻楔形截骨的导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部件:刻度导针,其一端为尖端,所述刻度导针上设置有若干刻度凹槽;导向模板组件,其包括若干长度各不相同的导向模板,所述导向模板上设置有沿其轴向分布且贯穿其...
黄林杨征冯超
文献传递
大收肌腱移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初期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大收肌腱移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patella,RDP)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了6例RDP(1例为双膝)的患儿,术前进行临床检查、X线片、CT、MRI了解髌股关节及MPFL情况,并进行Lysholm评分,术中先用关节镜观察髌股关节的对合关系、运动轨迹及关节软骨情况,通过髌骨内侧缘切口确定MPFL髌骨止点,并在髌骨内缘制作L形骨髓道,通过股骨内上髁切口显露并游离大收肌腱,移位并穿过髌骨内缘骨髓道,调整张力后反折与自身及髌前腱膜缝合重建MPFL,重建后关节镜检查髌股关节对合关系和运动轨迹恢复情况。同时进行游离体取出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对于Q角〉20°或TT-TG>20mm的病例,同时进行髌腱止点外侧半内移。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儿均未出现髌骨再次脱位,也没有髌骨错动或半脱位的感觉。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为76.7±8.7改善为术后95.6±5.7(P=0.000)。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大收肌腱移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初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冯超王玉琨张建立朱振华郭源宋猛
关键词:髌骨脱位髌韧带关节镜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闭合复位后髋臼盂唇软骨复合体对髋臼发育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闭合复位后髋臼盂唇软骨复合体(LCC)形态改变对髋关节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的 DDH 患儿61例72髋,男8例、女53例,平均年龄13(6~20)个月,行闭合复位、关节造影、人类位石膏固定,术中术后行髋关节正位 X 线片评价复位及髋臼盂唇软骨情况,根据造影后股骨头顶部充盈缺损的形态将盂唇软骨复合体分为Ⅰ、Ⅱ、Ⅲ、Ⅳ型,二期石膏更换时,依据造影后的盂唇软骨高差比值的大小将 LCC 的发育情况分为0~0.4、0.4~0.6、>0.6,3组,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 X 线检查,使用髋臼指数及股骨头中点垂线与髋臼边缘的夹角(CE 角)评价髋关节发育情况,分析盂唇软骨形态结构及高差比值对于髋臼发育的影响。结果Ⅰ型髋臼在更换二期石膏时盂唇软骨高差比值最小,全部<0.6,Ⅲ型和Ⅳ型比值最大,共有8例>0.6,在末次随访时,Ⅰ型髋臼的髋臼指数显著低于其余各组(24.33°±3.12°),CE 角明显大于其余各组(15.22°±3.11°)。不同盂唇软骨高差比值组在末次随访时 CE 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4组别的髋臼指数明显低于其余各组(14.24°±3.10°)。结论DDH 闭合复位时髋臼 LCC 形态结构有助于判断髋关节最终的发育情况,二期石膏更换时关节造影所获得的盂唇软骨高差比值可以较为灵敏地预测髋臼的发育。
冯超董轶非傅刚郭源吕学敏
关键词:髋脱位髋臼发育性
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11例儿童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10.2岁(5~14岁).骨折按Meyers和McKeever分类:Ⅱ型2例,Ⅲ型9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18个月(平均6个月.在关节镜下将骨块复位,通过骨折端的清理达到轻微过度复位,以恢复前交叉韧带(ACL)的张力,分别用2枚空心钛螺钉固定骨折块,必要时使用垫片.术后对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及临床功能[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1等进行评价.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获12~42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6例患儿术后12周时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已与健侧一样;术前3例存在中度伸膝受限的患儿末次随访时残留有轻度伸膝受限;2例患儿术后1年时有屈膝受限,屈膝角度分别为85°、95°,经取出内固定并关节镜下松解后6个月恢复正常.11例患者骨折均于术后3个月内一期愈合.术前及术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侧方应力试验均阴性,但其中2例术前活动范围轻微增加患者术后仍尤改善.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73.51±6.38)分提高到(98.32±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65,P=0.000);IKDC评分由术前的平均(71.15±5.51)分提高至(96.85±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12,P=0.000).结论 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空心螺钉内固定牢靠,还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内粘连;可以加压,防止骨折不愈合;并且有不损伤骺板、微创、恢复期短的优势.
冯超张建立王玉琨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钉关节镜检查
带线锚钉固定髌腱止点下移治疗儿童高位髌骨屡发性脱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固定髌腱止点外侧半内下方移位(Goldthwait术式)联合近端重排(Green术式)手术治疗高位髌骨屡发性脱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高位髌骨屡发性脱位患儿10例(12膝)。术中行近远端重排手术,远端重排时髌腱止点外侧半内下方移位后带线锚钉固定于胫骨近端干骺端内侧,术中C型臂透视确定髌骨下移位置。结果10例(12膝)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异物反应等并发症,无感染、再脱位及其它不稳定表现,无低位髌骨及膝关节活动受限,未见骺板早闭现象,伸膝0。位和屈膝30。位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从术前(75.00±5.24)分上升至术后(93.00±4.82)分,Insall-Salvati指数从术前1.40±0.09降至术后1.12±0.08(P〈0.001)。结论带线锚钉固定髌腱止点外侧半内下方移位联合近端重排手术治疗高位髌骨屡发性脱位可以降低髌骨高度,预防再脱位,改善膝关节功能。
冯超于文浩万世奇杨征郭源
关键词:髌骨脱位内固定器带线锚钉
基于SWOT分析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人员派驻管理初探
2025年
目的从输出医院视角探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人员派驻管理策略。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医院人员派驻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探索和研究派驻人员管理策略。结果构建“一院一策”模式,因地制宜选派人员;探索出“双主任”管理制度,科学使用人才;建立双向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等。结论科学的人员派驻管理有助于促进项目建设,合理解决人才和发展问题,推进合作共建有序、可持续发展。
高放李爽鱼锋冯超徐海荣
关键词:SWOT分析合作共建
带线锚钉固定髌腱止点下移治疗高位髌骨习惯性脱位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固定髌腱止点外侧半内下方移位(Goldthwait术式)联合近端重排(Green术式)手术治疗高位髌骨习惯性脱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冯超
关键词:习惯性髌骨脱位带线锚钉内固定
镜下避开骺板固定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介绍镜下避开骺板固定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方法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取膝关节前内、前外入路,置入关节镜及刨刀清理阻挡滑膜、骨折端内血凝块,予缝合钩横穿前交叉韧带下止点处,引入PDS线,利用PDS线引入高强线,将高强线引出前内侧切口,牵引高强线复位骨折端,并于胫骨近端前内侧骨骺处寻找安装外排钉最佳位置,予2.0 mm克氏针钻孔,C形臂X线机透视确认位置,于克氏针入针点处作0.3 cm切口,拔除定位克氏针,于该切口处将高强线引出并将尾线穿入外排钉,将其打入钻好的骺内隧道,再次镜下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及前交叉韧带松紧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59.4±1.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4.2±2.0)ml,术后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满意。随访时间平均(23.4±10.7)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34.6±7.9),(94.4±3.5),P<0.001]、IKDC评分[(32.3±8.7),(93.2±4.5),P<0.001]显著增加。[结论]镜下外排钉规避骺板固定治疗儿童新鲜胫骨髁间棘骨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术式;外排钉内固定可靠,规避骺板固定可避免损伤骺板,可以早期行功能锻炼。
林廉洋冯超党翠娇陈艳邓进
关键词:关节镜胫骨髁间棘骨折儿童内固定骺板
大收肌腱移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远端重排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大收肌腱移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联合远端重排手术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patella,RDP)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了15例(17膝)的RDP患儿,术前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临床体格检查,完善膝关节X线片、髋膝踝CT检查,了解下肢力线、扭转角度、髌股关节对合关系、髌骨高度等情况。手术步骤包括:①外侧支持带松解;②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20 mm者进行髌腱止点外侧半内移,Insall指数大于1.2者内移同时进行髌腱止点下移;③大收肌腱转位双束解剖重建MPFL。末次随访时膝关节X线片评价髌股关节对合关系、髌骨高度和运动轨迹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23个月),均未出现髌骨再次脱位、感染及重建韧带再断裂的情况,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76.7±8.6改善为术后94.2±5.6(P=0.000),髌骨倾斜角从28.6°±3.4°减小到7.6°±5.6°(P<0.05)。结论大收肌腱移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远端重排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初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冯超郭源
关键词:髌骨脱位
一期软组织松解、髋关节复位及截骨术治疗脑瘫髋脱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脑瘫髋脱位的手术策略及其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脑瘫髋脱位19例(23髋),男9例,女10例;年龄(12.5±2.4)岁.双下肢瘫17例,偏瘫1例,四肢瘫1例.术前大运动功能分级Ⅰ级2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2例.手术采用一期软组织松解、髋关节复位、股骨及骨盆截骨术,重建髋关节.随访时评估疼痛症状,摄X线片测量Sharp角及髋臼指数,分析术后再脱位原因.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年(范围1~4.5年).全部23髋的外移指数由术前68%±21%降低至术后1年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60,P<0.001);Sharp角由术前59°±6.1°减小至术后1年的4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8,P<0.001);"Y"型软骨未闭合15髋,髋臼指数由术前34°±8.7°减小至术后1年的1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8,P<0.001).15例获得了稳定的髋关节,行走功能得到改善,其中11例术前主诉髋关节疼痛均得到缓解.4例治疗效果欠佳,其中3例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术后即刻CE角均小于20°(17°±2.6°),与未复发者(32°±8.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3,P=0.005);1例行近端腘绳肌松解的患者,术后出现行走功能下降和对侧髋脱位.结论一期软组织松解、髋关节复位、股骨及骨盆截骨术可获得良好的骨性髋臼覆盖,是治疗脑瘫髋脱位的有效方法.截骨方式的选择应依据患者年龄、脱位病理改变等进行综合判断.
边臻郭源徐刚杨劼张建立吕学敏杨征冯超
关键词:脑性瘫痪髋脱位截骨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