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守云
-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作为场域的市场:农民销售处境与结构限制——以河北李村李子销售为例被引量:11
- 2016年
-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李村销售处境,具体以商品性农产品——李子为例分析农民的市场境遇。研究表明,销售市场是中间商、中间人和农民等角力和竞技的场域。在销售处境中,农民受到中间商和中间人对利润空间的挤压,并依附于中间商所建立的销售网络。农民是销售场域中缺乏资本的一方,在关系网络角力和社会力量对比方面处于弱势。同时,农民在销售中面临的结构限制包括:市场行情的不确定性;大户和小户在销售境遇上存在分化,小农户面临不利的销售处境;农民和中间商出于逐利目的迎合市场以貌取"果"的选择偏好,给消费安全带来隐患。这样的结构限制又内化成为农民新的行为惯习,形塑了农民"逐利"的生产行为和目的。文章指出,建构替代性的食物流通体系,超越由资本掌控的无形市场将成为农民抗争市场结构的新的行动方向。
- 任守云潘璐
- 关键词:惯习
- 乡村工业化背景下的客厅工厂与农村妇女——基于对河北省李村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文章基于对河北省李村的实地研究,分析了乡村工业化背景下的"客厅工厂"形式及参与其中的农村妇女的处境。受家庭照料负担和生活资料商品化的影响,农村妇女被迫卷入客厅工厂的劳动中,客厅工厂处于市场链的底端,妇女们获得的收益非常有限。用"无围墙工厂"强调客厅工厂带动农村发展及增进妇女福利的主流叙事值得商榷,真实的逻辑是工业化浪潮把农村青壮年男性整合进外出务工赚取薪水的境况时,将留守妇女也动员到其赢利逻辑中,是资本而非农民是主要受益者。在乡村工业化背景下,应关注妇女处境,给农村女性松绑。
- 任守云
- 关键词:乡村工业化农村妇女
- 产业扶贫改善贫困户境遇的机制研究——基于山西省的调研被引量:2
- 2020年
- 产业扶贫是反贫困干预的重要举措,也是旨在改善贫困户境遇的政策安排。基于对山西省的调研,产业扶贫体现出对特定改善路径的支持,即政府将财政资金委托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其带动贫困户脱贫,这是基于考核压力和快速启动扶贫的考虑,由此,带来改善的张力和结果。在媒体和官方叙事中,土地流转、打工机会、市场获益等是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的重要表现,然而,此类表述未必属实。产业扶贫将贫困户整合到产业链中,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未得到培育。改善贫困户的机制仅仅是涓滴效应的机制。扶贫产业形成对贫困户发展空间的挤压,造成隐性剥夺。而鉴于脱贫任务重,地方政府无暇开展围绕产业的制度建设和长期培育工作,财政资金及其形成的资产面临流失的风险。后脱贫时代的关键工作是农村社会建设和农户自主性培育,以及围绕产业和资金出台管理措施并加强风险防控。这样,才能实现“巩固脱贫成果”的长远改善目标。
- 任守云
- 关键词:产业扶贫
-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耕知识传播的动力、过程和影响——以河北省李村为例被引量:5
- 2017年
- 本文通过实地研究方式对典型小农农耕村落的农耕知识传播进行研究,追溯从建国后到市场化发展至今农耕知识传播的演变。研究发现,在自上而下的农业现代化传播实践中,农耕知识传播作为一套权力话语体系和一种发展干预手段,将小农的传统农耕知识建构为落后、缺少生产效率及不科学的方式,将资本密集型、工业化农业的方式界定为现代化的科学农耕。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农民变为知识接受的客体,传统耕作方式被改造,地方性知识逐渐消解,社区农业生产关系被改造。亟需重构以农村社区为中心的农耕传播,并配套以相应的政策激励。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耕知识传播的特点需要学界进一步研究。
- 任守云付会洋
-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 市场化背景下李村的换工与雇工现象分析——兼与禄村之比较被引量:20
- 2011年
- 农民对劳动力的配置反映了他们在一定社会结构条件下的生存策略。本文以李村农业收获中的换工和雇工为例对此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虽然换工在李村出现了很久,但在目前李村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及外部对村庄的支持缺乏的背景下,庄稼收获中的换工更加体现了村民对共同体资源的利用方式,是农民的自助行为;农业市场化的推进及现金在现代社会中的日益重要,致使村民普遍从事以市场为导向的李子生产,造成在收获期李子生产大户只能向外村雇工方能满足客户运输农产品的要求。尽量不去雇工反映了村民在农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情况下的精打细算。与禄村的情况相比,李村村民的生计主要不再取决于农田有无和农田多少,而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影响,在市场风险面前,村民只有加大"自我开发程度"来寻求自主性。鉴于此,"劳力价值"问题应重新予以关注。建立更利于农民实现其"劳力价值"的制度和市场安排尤为必要。
- 任守云叶敬忠
- 关键词:市场化雇工
- 行动者导向视角下精准扶贫的地方实践研究——基于对山西省的调研
- 2019年
- 基于对山西的调研,采用行动者导向的视角,发现精准扶贫在地方实践中呈现非线形过程,相关行动者出于自身立场对其进行着解构。从实施扶贫的帮扶者的角度看,精准识别的标准偏离了农村实际,而科层制的检查束缚了基层干部的能动性,同时,由部门及个人利益考虑导致的扶贫干部调整对扶贫产生负面影响。从遭遇扶贫的被帮扶者的角度看,扶贫干预带来负向激励,针对贫困户的多头政策优惠使"贫困"与"非贫困"的差异得以建构,而贫困是由更宏观的结构因素所致,单靠扶贫不足以一劳永逸。亟需将不同行动者在精准扶贫中的认知、行为及其影响纳入研究视野,使宏观政策和微观实践实现更好的互动。
- 任守云
- 关键词:发展干预行动者
- 理性化的选择:客厅工厂中的农村妇女为何留守乡野?--以河北省李村为例被引量:11
- 2017年
- 基于对河北省李村的田野调查,立足妇女的主体选择,发现参与客厅工厂的都是年轻并且拥有工作技能,可以外出赚取更多收入的妇女,但在家庭照料负担,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及危机叙事的背景下,妇女认识到隔代监护的不足,以理性化的方式回归农村;同时,现代城市教育理念对儿童教育中母亲角色的强调滴流到农村,使妇女以"在场"方式陪伴孩子。发展机构、大众组织和政策研究者只有明晰农村妇女在城市化中所承受的代价、性别化的剥夺和理性化的选择,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妇女。
- 任守云
- 关键词:农村妇女现代母亲
- 乡村工业化背景下柳村的底层叙事——兼质疑宏大叙事被引量:2
- 2013年
- 笃信农村工业化的宏大叙事,先入为主地将农村和普通农民界定为整体落后及需要工业化去带动和发展。底层叙事关切底层的具体生存遭遇,反对采用经济的、简化的、单一的视角将底层群体进行"数字化"后的"为权势代言"。实地研究表明,在工厂场域,作为农村工业依赖主体的当地兼业农民,隐忍于资本和权力结盟带来的苦难和社会暴力;在社区场域,资本借助权力汲取土地等资源,"扰民"抗争曲消解为"夹缝中的表达",无法彻底维权。在乡村工业化背景下,应抛开主流话语建构的共赢幻象,警惕村庄权势阶层借助"公"话语的合理性掩饰实现"私"获益,重新审视如何保障底层农民实现"安所遂生"。
- 任守云李华叶敬忠
- 关键词:乡村工业化底层叙事宏大叙事
- 小小的“我”:一位留守儿童日记中的自我叙事被引量:2
- 2009年
- 任守云
- 关键词:留守儿童叙事日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