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蕾
- 作品数:38 被引量:171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医药调控炎症反应干预肝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肝性脑病(HE)是威胁肝病患者生命质量和增加社会医疗负担的全球重大健康难题。迄今HE的发病机制仍未阐明,临床治疗仍深陷困境,现有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与H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对HE的理论研究日益深入,中医药干预HE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疗效优势。现就炎症反应与HE的关系、中医学关于HE的认识以及中医药干预HE相关炎症信号通路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后续HE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 陈玮钰王涵付蕾张广发蔡颖莹赖小群姚春
- 关键词:肝性脑病神经炎症中医药血脑屏障肠道屏障
- 白细胞介素-10家族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
- 2025年
- 白细胞介素-10(IL-10)家族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组织损伤后的异常修复、肝星状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积累。IL-10家族成员包括IL-10、IL-19、IL-20、IL-22、IL-24、IL-26、IL-28、IL-29、IL-35等,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肝纤维化的发展密切相关。适度上调IL-10家族成员表达可维持肝星状细胞静止状态,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转化,调节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进而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凋亡和自噬,最终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本文总结探讨了IL-10家族在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相关中西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考。
- 罗琪曾碧雨张荣黄良江付蕾姚春
- 关键词:肝纤维化白细胞介素10中西医结合
- 短链脂肪酸在肝性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潜在诊疗价值
- 2025年
- 肝性脑病(HE)作为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终末期并发症,其有效救治率亟需提升,发病机制亟待攻克。肝脏是重要的免疫调节中心,免疫稳态失衡在HE的病理机制中占主导地位。短链脂肪酸(SCFA)作为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物之一,在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调控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维持肠道微环境稳态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研究表明,SCFA通过免疫调节途径与肝-肠-脑轴进行双向、动态的交互反应和信号传递,在HE的诊疗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SCFA的免疫调节效应为切入点,就SCFA与肝-肠-脑轴的串扰关系,以及SCFA在HE诊疗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归纳和探讨,以期为优化HE临床防治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 陈玮钰毛德文王涵杜洋冯雯倩付蕾姚春
- 关键词:肝性脑病免疫调节
-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的通路分析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的通路。方法:通路的生物学分析使用KEGG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构建,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使用HMDB代谢组学数据库进行检索,代谢产物路径可视化采用Met PA网络软件构建。结果: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代谢通路显示,6个差异性代谢产物共参与了10条代谢路径,其中"半乳糖代谢"、"酮体的合成和降解通路"影响值分别为0.00276和0.0000。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中"半乳糖代谢"、"酮体的合成和降解通路"发生变化参与其病理过程。
- 陈夏郑景辉梁健简维雄秦伟夫刘华盛王伟吴发胜付蕾赵晓芳吴诚
- 关键词:代谢组学心血瘀阻证代谢通路
- 天然牛磺酸联合肝宁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天然牛磺酸联合肝宁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天然牛磺酸联合肝宁方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1)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高达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P<0.05);(2)治疗后观察组ALB(44.72±2.09)g/L、ALT(57.25±21.09)U/L、TBLL(41.72±7.09)μmol/L,均优于对照组(40.18±1.06)g/L、(82.58±42.35)U/L、(47.18±15.06)μmol/L(P<0.05)。结论:天然牛磺酸联合肝宁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赵晓芳邓鑫胡晓宁付蕾梁杏秋周晓潇文彬
- 关键词: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
- 肠-肝-脑轴视角下短链脂肪酸调控肝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肝性脑病作为一种与严重肝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的神经系统综合征,是肝硬化晚期和其他慢性肝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本文查阅近年文献资料,对国内外有针对性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从而增加短链脂肪酸在体内合成与利用率的文献进行总结;从肠道菌群角度对短链脂肪酸在肝性脑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开展深入探讨,对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如何通过复杂的肠-肝-脑轴交互途径影响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此类靶向治疗手段有望为肝性脑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种创新策略。
- 曾碧雨罗琪张荣黄良江毛德文付蕾苏运姚春
- 关键词:肝性脑病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
- 中医药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肝硬化(LC)是全球常见死亡原因之一,但因其初期症状隐匿常被忽视。西医治疗LC侧重于病因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通常伴随较多副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中医药对LC有显著的疗效,且预后良好。Janus激酶(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是一种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其异常激活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在LC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JAK/STAT信号通路在LC进展中的调控作用,以及中医药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治疗L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治疗LC提供理论依据。
- 杜洋冯雯倩蓝艳梅付蕾陈玮钰蔡颖莹黄丽丽姚春
-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药
- 瑶药四方藤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研究四方藤60%乙醇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Ⅱ胶原加氟氏完全佐剂法诱导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测定大鼠滑膜组织中TNF-α、NF-кB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中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并对滑膜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方藤提取物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NF-кB的表达(P<0.01)及关节滑膜组织中ICAM-1的表达(P<0.01);病理检测表明,四方藤提取物能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关节滑膜病变。结论:四方藤提取物可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滑膜组织中TNF-α、NF-кB、ICAM-1的表达有关。
- 罗远叶雲赵晓芳付蕾梁健钦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
- 橘皮竹茹汤对胆汁返流胃炎大鼠模型的防治作用及对胃泌素、PGE2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橘皮竹茹汤对胆汁返流性胃炎(BRG)大鼠模型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与血清胃泌素(GAS)和胃黏膜PGE2含量的关系。方法将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橘皮竹茹汤高、低剂量组、西药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自制胆汁返流液灌胃方法建立BRG大鼠模型,治疗3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GAS)、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明显损伤,有大量炎细胞浸润,部分大鼠见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样化生;与空白组比较,GAS、PGE2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橘皮竹茹汤高、低剂量组及西药组GAS、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橘皮竹茹汤低剂量组及西药组比较,橘皮竹茹汤高剂量组相关测定结果具有明显优势(P<0.05、P<0.01)。结论橘皮竹茹汤对模型大鼠胃黏膜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升高血清GAS、胃黏膜PGE2相关。
- 姚春姚凡赵晓芳谢武李娜韦玉仙何燕付蕾
- 关键词:胆汁返流性胃炎橘皮竹茹汤血清胃泌素
- 免疫分子及相关免疫细胞在肝衰竭中的作用机制
- 2025年
- 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以肝功能的严重障碍或失代偿为特征。目前,免疫分子在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核心作用已得到证实。这些分子不仅直接参与其病理过程,还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行为,影响肝衰竭的进程。此外,免疫分子还具有作为肝衰竭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本文旨在总结免疫分子在肝衰竭中的作用,并探讨基于这些免疫分子的治疗策略,以期为肝衰竭的诊疗提供新方向。
- 罗琪曾碧雨张荣马国娟青磊黄良江付蕾姚春
- 关键词:免疫分子肝功能衰竭治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