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鹤
- 作品数:19 被引量:68H指数:6
- 供职机构:周口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50例临床效果分析
- 2018年
-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与传统宫颈癌开腹治疗技术的优势、安全性、并发症和预后状况.方法 选择在河南周口市中心医院2008年至2010年进行宫颈癌治疗的98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为50例,即用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为48例,即用传统开腹治疗技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以及术后的访问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相应的手术下完成.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89.5±24.5)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95.6±27.6)min,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118.6±46.8)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72.6±53.4)mL,研究组中术后排气时间为(2.4±0.5)d,对照组为(3.2±0.5)d,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留置导尿管时间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研究组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0%(4/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2%(11/48),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预后恢复中有1例(2.00%)病死(复发),49例存活;对照组中有2例(4.17%)复发,未死亡,有3例(6.25%)患者术后12-24个月内复发,未死亡,43例存活.研究组的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与传统开腹治疗技术相比,腹腔镜下宫颈癌的根治术优势明显,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概率低,可以作为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
- 于鹤
- 关键词:腹腔镜宫颈癌
- 术前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前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宫颈癌根治术;新辅助化学治疗疗程结束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新辅助化学治疗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8例,疾病稳定6例,总有效率为82.35%(28/34)。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切缘阳性率、宫颈深肌层浸润率、宫旁浸润率分别为8.82%(3/34)、0.00%(0/34)、29.41%(10/34)、11.76%(4/34),对照组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切缘阳性率、宫颈深肌层浸润率、宫旁浸润率分别为29.41%(10/34)、11.76%(4/34)、52.94%(18/34)、8.82%(3/34),观察组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切缘阳性率、宫颈深肌层浸润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宫旁浸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学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显著缩短宫颈癌根治术手术时间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和宫颈深肌层浸润率。
- 于鹤刘光新
-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学治疗宫颈癌根治术
- 阴道搭桥手术在治疗阴道前后壁膨出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11年
- 目的比较阴道搭桥术与阴道补片手术在治疗阴道前后壁膨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阴道搭桥术治疗阴道前后壁膨出46例,采用阴道补片术治疗该病26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阴道搭桥术组与阴道补片术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搭桥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花费少,且简单易行,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于鹤
- 关键词:阴道前后壁膨出补片
- 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间比较,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用药后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结论氯喹那多普罗雌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明显好于甲硝唑片+己烯雌酚。
- 于鹤
- 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难产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徒手旋转胎头在枕后位难产产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枕后位难产产妇96例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分析其转位成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母婴并发症等。结果旋转至枕前位74例,成功率77.1%,自然分娩62例,剖宫产18例,自然分娩的新生儿中轻度窒息3例,体重小于3500g66例。结论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可使胎头以最小的经线通过骨盆,胎儿顺利娩出,该方法安全、有效、方便。
- 于鹤
- 关键词:分娩难产枕后位
- 联合甲氨喋呤预处理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产后瘢痕妊娠是指具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而受精卵着床于上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形成异位妊娠,极易造成术中或术后大出血、子宫破裂等,严重时还需切除子宫[1]。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早孕反应、下腹疼痛及阴道出血等,其治疗原则是减少出血,排除妊娠物,保留生育能力[2].
- 辛敏洁刘光新于鹤伦巍巍
- 关键词:甲氨蝶呤子宫动脉栓塞术血Β-HCG
- 65例子宫脱垂患者腹腔镜下骶韧带高位悬吊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骶韧带高位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65例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腹腔镜下骶韧带高位悬吊术进行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评分(POP-Q)、生活质量评分、性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患者手术时间(49.4±3.5)min,术中出血量为(31.6±9.5)ml,住院时间(5.6±2.1)d。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与子宫相关的并发症。手术后患者Aa、Ba、C、AP、BP、D点的POP-Q评分显著好于手术前(均P<0.05);手术后患者的盆底不适调查-20(POFDI-20)、POFDI-6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性生活质量调查问卷-31(PISQ-31)及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性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及VAS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腹腔镜下骶韧带高位悬吊术不但具有保留患者子宫、保护患者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水平的优势,且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于鹤
- 关键词:子宫脱垂生活质量评分
- 不同部位注射吲哚菁绿示踪下肢淋巴回流通路及子宫旁淋巴回流通路观察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通过趾间注射与宫颈注射吲哚菁绿示踪,观察下肢淋巴回流通路和子宫旁淋巴回流通路的不同之处。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11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或宫颈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吲哚菁绿注射的部位将患者分为趾间注射组(n=20)和宫颈注射组(n=30)。2组患者分别在趾间及宫颈注射吲哚菁绿,在荧光腹腔镜下观察下肢淋巴回流在盆腔内的通路以及子宫旁淋巴回流通路,重点观察二者的不同之处。结果趾间注射组患者(20例40侧)中下肢淋巴回流在盆腔段显影18例(33侧),2例双侧未显影。显影的患者中有26侧显示下肢淋巴回流经腹股沟深淋巴结、旋髂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髂总淋巴结,5侧显示下肢淋巴回流至腹股沟深淋巴结、旋髂淋巴结、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髂总淋巴结,2侧显示下肢淋巴回流至腹股沟深淋巴结、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髂总淋巴结。宫颈注射组患者(30例60侧)中盆腔内淋巴显影29例55侧,1例双侧未显影。显影的患者中2侧显示宫旁淋巴回流至闭孔淋巴结、旋髂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髂总淋巴结,其中旋髂淋巴结均为非前哨淋巴结;40侧显示宫旁淋巴回流沿着上宫颈旁淋巴回流通路至髂外内侧淋巴结(或闭孔淋巴结)、髂总淋巴结;13侧显示沿着下宫颈旁淋巴回流通路至髂内淋巴结或骶前淋巴结。下肢淋巴回流与子宫旁淋巴回流的共同引流途径是由闭孔、髂外、髂总淋巴向上回流。趾间注射组和宫颈注射组旋髂淋巴结显影率分别为93.94%(31/33)、3.63%(2/55),趾间注射组旋髂淋巴结显影率显著高于宫颈注射组(P<0.05)。结论应用吲哚菁绿示踪剂在荧光腹腔镜下能更直观地看到下肢淋巴回流及子宫旁淋巴回流通路,二者的淋巴回流不同之处在于下肢淋巴回流经髂外淋巴结远端的旋髂淋巴结,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很�
- 赵锦丽刘光新于鹤
- 关键词:吲哚菁绿下肢淋巴水肿
- 丹参酮ⅡA联合少腹逐瘀颗粒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联合少腹逐瘀颗粒对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OL(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腹腔镜手术确诊为子宫内膜内畀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纽,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术后给予丹参酮ⅡA,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少腹逐瘀颗粒。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患者血清VEGF、TNF-α、IL-8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为75.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中VEGF、TNF-α、IL-8和IL-6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少腹逐瘀颗粒可增加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愈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中VEGF、TNF-α、IL-8和IL-6的水平有关。
- 陈绍英于鹤
- 关键词:少腹逐瘀颗粒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87例Ⅲ、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给予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观察组患者给予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铂类为基础的常规化学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残留病灶大小、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3 a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率分别为74.42%(32/43)、52.27%(23/44),观察组患者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58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3%(5/43)、20.45%(9/44),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9.07%(34/43)、50.00%(22/44),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72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3 a生存率分别为95.35%(41/43)、81.40%(35/43)、67.44%(29/43),对照组患者术后1、2、3 a生存率分别为93.18%(41/44)、75.00%(33/44)、52.27%(23/44);2组患者术后1、2、3 a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学治疗可以显著缩短晚期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率,改善临床缓解率,但对患者生存率改善不显著。
- 于鹤刘光新
- 关键词:卵巢癌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