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镜检
  • 4篇胃镜
  • 4篇胃镜检查
  • 3篇穴位
  • 3篇穴位按摩
  • 3篇黏膜
  • 3篇护理
  • 3篇按摩
  • 3篇肠镜
  • 3篇肠镜检查
  • 3篇超声
  • 2篇上消化道
  • 2篇实用新型专利
  • 2篇中医
  • 2篇黏膜下
  • 2篇消化道
  • 2篇膜下
  • 2篇内关
  • 2篇内关穴
  • 2篇内镜

机构

  • 12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黄灵姗
  • 5篇俞静
  • 5篇林丽英
  • 4篇黄少斌
  • 4篇付肖岩
  • 2篇关风光
  • 2篇陈慧
  • 2篇陈小玲
  • 1篇陈碧贞
  • 1篇叶春荣
  • 1篇沈超群
  • 1篇林丽英
  • 1篇林玲
  • 1篇俞静

传媒

  • 5篇福建中医药
  • 2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制水囊法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 评价自制水囊法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检查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9月—2023年4月诊断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32例,进行术前小探头超声胃镜检查,随机分为试验组(静脉麻醉下自制水囊法)与对照组(清醒状态下持续注水法),各16例。比较2组患者注水量、操作时间、图像清晰度、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误吸、咽部不适)、术前诊断及术后病理等情况。结果 试验组注水量为(40.75±5.73)mL,操作时间为(442.12±114.04)s,不良反应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210±21.8)mL、(574.06±182.93)s、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探头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性质的诊断准确率达81.25%。试验组出现伪影3例(18.75%),对照组出现伪影1例(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试验组术后诊断准确率为87.50%,对照组为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5)。结论小探头超声胃镜能清晰显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起源、大小、性质,诊断准确率高,能为下一步手术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静脉麻醉下自制水囊法,不会影响超声图像的清晰度,也不会影响诊断的准确率,患者舒适度体验感强。
陈小玲付肖岩黄灵姗黄少斌俞静
关键词:超声内镜黏膜下肿瘤操作时间诊断准确率
实用新型专利胃镜检查专用治疗巾在临床中的应用
2023年
电子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诊疗手段[1].普通胃镜检查由于预约快,等候时间短,检查过程快,费用低而获得许多患者的信赖.普通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多数患者会出现咽喉不适、恶心、呕吐[2].为了防止检查中呕吐物、冲洗用水污染患者的衣物,护士会将治疗巾手工打结成漏斗状.
林丽英黄灵姗黄少斌关风光
关键词:上消化道疾病漏斗状实用新型专利胃镜检查侵入性操作
可拆卸钛夹联合橡皮圈腔内双牵引辅助内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物的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可拆卸钛夹联合橡皮圈腔内双牵引辅助内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物(SM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7月于该院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或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治疗胃SMT的患者5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27例,行可拆卸钛夹联合橡皮圈腔内双牵引辅助ESE或EFR)和对照组(25例,行传统ESE或EFR)。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性完整挖除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次性完整挖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拆卸钛夹联合橡皮圈腔内双牵引辅助内镜治疗胃SMT,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和手术并发症,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装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小玲付肖岩黄灵姗俞静
关键词:钛夹橡皮圈内镜治疗
双侧内关穴揿针并按压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观察双侧内关穴揿针并按压减少超声胃镜检查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4月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行超声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双侧内关穴按摩,干预组予以双侧内关穴揿针并按压。比较2组在超声胃镜检查全程中恶心呕吐次数和严重程度VAS评分、超声胃镜检查时间、术中注水量、术后即刻和术后1 h咽痛发生率及咽痛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恶心呕吐次数减少,恶心呕吐严重程度VAS评分降低,超声胃镜检查时间缩短,术中注水量减少,术后即刻和术后1 h咽痛发生率及咽痛VAS评分均降低(P均<0.05)。结论双侧内关穴揿针并按压能减轻超声胃镜检查引起的恶心呕吐发生频次和严重程度,缩短超声胃镜检查时间,并减少术中注水量,减轻术后咽痛发生率和程度。
黄少斌黄灵姗林丽英俞静
关键词:超声胃镜内关揿针穴位按摩
七味消胀贴贴敷神阙穴对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后腹胀的护理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七味消胀贴贴敷神阙穴对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后腹胀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后腹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七味消胀贴贴敷神阙穴。观察两组病人肠鸣音次数、腹胀缓解程度、肛门首次排气及腹胀完全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1h、3h、6h的每分钟肠鸣音次数多于对照组,腹胀程度较对照组缓解(P<0.05或P<0.01);观察组病人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腹胀完全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七味消胀贴贴敷神阙穴,可缓解结肠镜检查术后腹胀症状。
何炎琴陈慧沈超群黄灵姗
关键词:神阙穴结肠镜检查护理
八段锦在40例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中运用被引量:13
2017年
慢性胃炎中肝胃不和证较为常见,占25.44%[1]。慢性胃炎多伴有上腹部不适,常见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八段锦是以自身形体活动为主,结合心理调节与呼吸吐纳,具有调息、调神、调形的作用[2],能够疏肝理气,调和脾胃,具有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及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作用。
黄灵姗林丽英俞静
关键词: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八段锦护理
生姜贴敷联合按摩内关穴防止胃镜检查时呕吐60例被引量:11
2017年
胃镜检查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在插镜过程中,因刺激常会引起呛咳、恶心、呕吐、躁动、疼痛等不适。严重的恶心、呕吐反应常会迫使患者不能保持良好的检查体位,使进镜受到干扰,
林丽英黄灵姗俞静
关键词:胃镜检查恶心呕吐内关穴穴位按摩
实用新型专利肠镜检查专用床罩在临床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探讨实用新型专利肠镜检查专用床罩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消化内镜室100例体检行麻醉肠镜检查的受检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检查床上铺以肠镜检查专用床罩,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床罩。比较两组肠镜检查前检查床的准备时间、肠镜检查后清洁消毒处置时间、配台护士满意度以及耗材成本。结果观察组肠镜检查前检查床准备时间、肠镜检查后清洁消毒处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耗材成本低于对照组,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镜检查专用床罩可减少术前准备时间、术后处置时间,降低耗材成本,提高护士满意度。
林丽英黄灵姗俞静关风光
关键词:肠镜检查床罩
生活方式及中医体质与大肠息肉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黄灵姗
胃黏膜病变中医证型与病变部位、病灶形态、病理类型关系探讨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胃黏膜病变中医证型与病变部位、病灶形态、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21年2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治疗的胃黏膜病变患者142例,根据辨证标准将患者中医证型分为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电子胃镜下确认胃黏膜病变部位、病灶形态,病理类型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黏膜内癌(M癌)及黏膜下癌(SM癌),分析胃黏膜病变中医证型与病变部位、病灶形态、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胃黏膜病变在胃窦部多发以脾胃湿热证为主,脾胃虚弱证其次,在胃角部多发以肝胃不和证为主(P均<0.01);隆起型多发以脾胃湿热证和肝胃不和证为主,平坦型、凹陷型多发均以脾胃虚弱证为主(P均<0.01);胃黏膜病变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弱证胃黏膜病变在胃窦部发生率高,肝胃不和证在胃角部发生率高。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弱证隆起型胃黏膜病变发生率高,肝胃不和证隆起型、凹陷型胃黏膜病变发生率相当,胃黏膜病变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黏膜病变中医证型以脾胃湿热证为主。
叶春荣廖春丽付肖岩黄灵姗
关键词:胃癌胃黏膜病变中医证型病变部位病灶形态病理类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