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宸
- 作品数:20 被引量:230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语言文字更多>>
- 早期儿童多维相对贫困识别及其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来自西部偏远山区的证据被引量:1
- 2023年
- 由于生存、教育、健康等资源的匮乏,我国西部偏远山区儿童早期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不利于人才强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该研究构建了包含孕期质量、家庭教育、儿童健康、生活水平4个维度17个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AF双临界值法,识别儿童多维相对贫困。结果表明,西部偏远山区早期儿童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为0.476,多维相对贫困剥夺强度为0.408,多维相对贫困指数为0.194;其中家庭教育维度对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贡献率最高,占到38.3%。结合儿童的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情感发展的贝利评估,进一步分析发现,多维相对贫困对儿童认知、语言和社会情感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建议:将缓解儿童多维相对贫困,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规划;定期开展早期儿童多维相对贫困评估,动态监测儿童发展水平;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构建“政府-社区-家庭”协同育人机制。
- 李玲刘林刘一波黄宸
- 关键词:早期儿童
-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配置效率研究——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0
- 2014年
- 2000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和中、西部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为了评估政策的落实效果,给教育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采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3-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配置效率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各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配置效率整体状况较高,东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配置效率低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各省农村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农村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幅度比东部大。
- 李玲闫德明黄宸
-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义务教育经费
- 经济资助如何促成处境不利学生核心技能抗逆——来自西部民族地区六区县的证据
- 2025年
-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处境不利学生的核心技能抗逆力对推进教育公平、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来自中国西部民族地区D市六区县的数据,筛选出处境不利学生样本,在控制个人及家庭特征、父母教养、教师支持等多因素之后,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建立准因果推论关系,运用多水平模型探究接受经济资助能否帮助西部民族地区的处境不利学生实现核心技能抗逆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接受经济资助可以将处境不利学生实现核心技能抗逆的概率提升9.5%。机制分析表明,经济资助可以提升自我教育期望,自我教育期望一方面可以直接促进处境不利学生实现核心技能抗逆,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处境不利学生对未来的信心,然而对未来的过分自信反倒不利于核心技能抗逆。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不以家庭收入水平为单一标准,而要制定更为精准、全面的多维标准识别处境不利学生群体,完善帮扶体系;同时,扩大学生资助覆盖面,帮助处境不利学生形成合理预期等建议。
- 李玲姚梦繁黄宸唐鑫
-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资助处境不利学生
- 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理论、路径与评价被引量:5
- 2015年
- 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教育实施机构改革和教育制度规范改革,具有综合性与系统性,内生性与交互性,长期性与渐进性,宏观性与纵深性等基本特征。为此,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需要选择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专项改革与综合改革相结合,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配套的改革路径。同时,建立一套由科学评估、实时跟踪调查、深入分析问题、定位风险因素、实时汇报、调整反馈等步骤组成的督导评估机制是确保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 李玲黄宸韩玉梅
- “三孩”政策下2021—2050年我国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研究被引量:16
- 2023年
- 使用Leslie矩阵建立人口预测模型,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生育意愿抽样调查,预测“三孩”政策下2021—2050年我国城乡常住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和在园幼儿规模以及园所、师资和经费供给规模。预测结果表明,到2035年,提高资源配置标准后,较2020年,需新建园所4.07万所,补充专任教师107.55万人、保育员90.92万人,新增学前教育经费总支出3652.11亿元。建议动态监测学龄人口变动情况,提前规划和科学布局学前教育资源;考虑城镇化进程、乡村振兴战略、新冠疫情影响,结合“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和地方实际,及时修订和调整城乡居住社区人口配套学位;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回头看”;在办园难度大的偏远农村,由政府兜底举办公办园;探索事业编制统筹调剂制度,缓解学前编制短缺压力;实施编内编外同工同酬,增加教师从业年限补贴;加大省市级统筹力度,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责任主体层级。
- 黄宸李玲
- 关键词:学前教育人口预测
- "全面二孩"政策下学前教育资源配置风险预警研究--基于学龄人口的预测
- 基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本研究采用Leslie矩阵离散人口预测模型,估算2017-2030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园合规模、专任教师规模、保育员规模和经费总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由风险指标体系、风险指数、风险警...
- 黄宸李玲
- 关键词:学前教育人口预测风险预警
- 家庭教育负担对生育决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 2023年
- 文章基于行为决策理论,采用逻辑回归、倾向得分匹配、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探究教育经济负担、时间负担、心理负担对当前我国家庭生育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三类教育负担对家庭生育决策均具有负向影响,且对不同孩次生育决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时间负担对“二孩”生育决策的负向影响最大,而经济负担对“三孩”生育决策的负向影响最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心理负担在生育决策过程中产生了关键性作用;时间负担加重,负向影响“二孩”生育决策;经济负担加重,负向影响“三孩”生育决策。据此,建议从学生综合评价、舆论监管等方面多管齐下,减轻家长教育心理负担;从“双减”政策落实、弹性工作时间、养育补贴等方面多措并举,减轻家庭教育经济负担和时间负担。
- 黄莉李玲李玲
- 关键词:生育决策孩次中介效应
- 省级教育经费统筹改革的分配效果被引量:21
- 2015年
- 2006年开始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新体制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存在较大分歧。基于访谈和对西部某省所有小学2008—2013年校级数据分析,发现省级统筹改革是一个组合式改革,包括普惠性项目和特惠性项目,二者配置原则、受惠对象和分配效果均不同。利用普惠性投入保障基本的经常性开支需求,利用特惠性投入保障非经常性开支需求,尤其是薄弱学校的发展性需求以及贫困家庭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两类项目投入力度的相对变化,影响生均教育经费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校际差距的变化方向和幅度,并有助于降低生均办学条件的不平等程度。教育投入需考虑薄弱学校的补偿性需求,省级统筹应根据学生流动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区分普惠式和特惠式经费投入,以确保特惠式投入精准到位,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 赵力涛李玲黄宸宋乃庆赵怡然
- 关键词:省级统筹教育公平城乡差距
- “全面二孩”政策下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需求分析被引量:64
- 2018年
- 运用队列要素法,使用Leslie矩阵建立人口预测模型,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估算"全面二孩"政策下2017—2035年我国城乡常住学前教育适龄人口规模和在园幼儿数、所需的园所、师资和经费配置。预测结果表明,城镇在园幼儿数于2022年将达到峰值3 859.99万,之后一直降到2035年的3 045.79万;农村在园幼儿数于2021年将达到峰值2 308.32万,之后一直下降到2035年的1 327.22万。为应对2016—2022年新增1738.87万在园幼儿带来的压力,建议合理扩大城乡学前教育师资规模,提高教师待遇;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园方式,扩大和用好各类资源;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经费投入机制,提高统筹层级。同时,应高度重视2022年之后城镇和2021年之后农村在园幼儿规模持续下降趋势,构建学龄人口发展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及经济社会发展风险预警机制。
- 李玲黄宸李汉东
- 关键词:学前教育人口预测
- “三孩”政策下2022—2050年城乡托育服务适龄人口与资源供给被引量:30
- 2022年
- 运用队列要素法,使用Leslie矩阵建立人口预测模型,估算“三孩”政策实施后2022—2050年城乡托育服务适龄人口规模,以及托育位、托育机构、班级、保教师资和场地设施供给规模。结果显示,全国托育服务适龄婴幼儿从2022年的3870.15万人,下降至2050年的2359.53万人;全国托育位供给规模逐年增长,从2022年的330.56万个增长到2042年峰值时的1072.68万个,其中城镇769.93万个,乡村302.75万个。为了提供更好的托育服务,应建立常态化托育发展数据监测机制;合理规划城乡托育服务资源布局,建设一批覆盖城乡社区的“养育中心”;多渠道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明确各级政府权责,统一托育机构设置审批和日常监管职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托,扩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通过学历教育、社会培训、转岗等多种方式培养和补充保育员。
- 黄宸李玲
- 关键词:人口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