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春
- 作品数:45 被引量:45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9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37
- 2010年
-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2009年14所医院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2009年版判断标准。结果 37167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30.0%,革兰阴性菌占70.0%。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6.5%和72.2%。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671株肺炎链球菌中5株为脑膜炎患儿分离的肺炎链球菌,称为儿童株。非脑膜炎儿童患者分离的617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的检出率为68.4%(422/617),青霉素不敏感株(PISP和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17.0%(105/617)和14.6%(90/617)。49株成人患者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均为PSSP,无青霉素不敏感株。发现7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和1株粪肠球菌,前者均为vanA型耐药,后者为vanB型耐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0.2%、46.4%和15.4%。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5%和17.9%。不动杆菌属(含90.4%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7.8%和40.5%。新出现少数大肠埃希菌(0.04%,3/7049)和肠杆菌属细菌(0.3%,4/1459)的泛耐药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14.2%,505/3567)较2008年(5.9%,180/3069)明显上升。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新出现少数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较往年又有较显著的增加。加强对泛耐药菌株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为当务之急。
- 朱德妹张婴元汪复郭燕蒋晓飞倪语星孙景勇应春妹汪雅萍王传清王爱敏蒋燕群汤瑾张泓李万华沈燕雅金文敏周庭银陈险峰张蓓黄卫春杨海慧卫颖珏汤荣丁星吴丽桂武楠汪瑞忠房华吕新华朱爱英
-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抗菌药药敏试验泛耐药菌
- 上海地区临床儿童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分子特征
- 论文目的: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类非发酵、严格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能力,极易造成医院内的播散流行。本研究分析上海地区临床上儿童来源为主的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株的分布特点及流行特征、耐药性...
- 傅启华王星黄卫春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MLST耐药性
- 上海地区临床儿童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分子特征
- <正>目的: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类非发酵、严格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能力,极易造成医院内的播散流行。本研究分析上海地区临床上儿童来源为主的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株的分布特点及流行特征、耐药...
- 王星黄卫春傅启华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分子特征耐药率
- 文献传递
- 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目的了解我院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临床住院患儿血培养标本中分病原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情况。血培养使用美国BD BACTEC9240全...
- 黄卫春项盈傅启华
- 关键词: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
- 文献传递
- 上海地区临床儿童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分子特征
-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类非发酵、严格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能力,极易造成医院内的播散流行。本研究分析上海地区临床上儿童来源为主的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株的分布特点及流行特征、耐药性和耐...
- 王星黄卫春傅启华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分子特征耐药率
- 文献传递
- 上海地区临床分离念珠菌的耐药性监测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临床分离念珠菌的菌株分布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对上海地区27所医院临床分离念珠菌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M60(2017年)判断结果。结果收集2017年8月1日-2018年4月30日上述医院临床分离念珠菌共354株,其中白念珠菌占41.81%(148/354),近平滑念珠菌占23.73%(84/354),热带念珠菌占15.54%(55/354),光滑念珠菌占9.32%(33/354),其他念珠菌占9.60%(34/354)。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耐药率与以往报道比较偏低或基本持平,无增长趋势,主要是对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1.45%、剂量依赖性敏感(SDD)率为4.35%,对伏立康唑耐药率和中介率均为2.17%;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呈现1.20%的SDD率,对伏立康唑呈现1.20%的中介率;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表现出6.06%的耐药率和93.94%的SDD率;热带念珠菌耐药率呈增长趋势,对氟康唑表现出41.82%的耐药率和12.73%的SDD率,对伏立康唑表现出40.00%的耐药率和12.73%的中介率。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尚未出现耐药菌株,仅1株光滑念珠菌对卡泊芬净耐药。结论上海地区临床念珠菌的分离率及菌株分布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基本稳定,热带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继续做好真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 慎慧郭建张旻孔雯娜肖晶晶吴文娟刘云陈险峰谢潋滟汤荣董郭平李莉孙燕李敏徐阳飏张静华黄声雷奚卫蔡金凤陈祝俊李丽秦惠宏舒文曹文俊王爱敏卫颖珏黄卫春张雯雁赵虎袁轶群沈振华房华
- 关键词:药物敏感性试验念珠菌侵袭性真菌感染
- 肿瘤患儿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
- 苏莹高怡瑾曹清黄卫春王坚敏汤燕静罗长缨胡文婷沈树红陈静潘慈薛惠良汤静燕
- 2010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67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16所医院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菌株作药敏试验。采用CLSI 2010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41 326株临床分离株中,革兰阳性菌占30.3%,革兰阴性菌占69.7%。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各自为57.9%和78.9%,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656株肺炎链球菌中7株为脑脊液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其余为非脑膜炎分离株。儿童分离株中PSSP占71.2%,PISP和PRSP分别占17.0%和11.8%。成人分离株中97.0%为PSSP,1株为PISP。发现15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和6株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其中分别有11株和5株为vanA型耐药,其余均为vanB型耐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分别占56.8%、40.8%和19.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总耐药率<5%。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仍继续增高,耐药率分别为49.6%和51.2%。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泛耐药菌株较2009年显著增多。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采取积极有效防控措施为当务之急。
- 朱德妹张婴元汪复郭燕蒋晓飞倪语星孙景勇应春妹汪雅萍王传清王爱敏蒋燕群汤瑾张泓孔菁王蓉沈燕雅周庭银陈险峰傅启华黄卫春杨海慧卫颖珏汤荣丁星袁轶群武楠汪瑞忠房华刘瑛陈峰张正银孙晴戴俊华吴蓉
-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抗菌药药敏试验泛耐药菌
- 7688份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了解儿童感染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DBACTEC924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其配套的树脂儿童血培养瓶对7 688份患儿送检血培养样本进行血培养,细菌鉴定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7 688份血培养中鉴定出病原菌741株,总阳性率为9.64%;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85.0%(630株)、革兰阴性菌占14.0%(104株),真菌占1.0%(7株);检出频次最高的5种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和苯唑西林-舒巴坦的敏感性低,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及肠球菌。肠球菌属对呋喃妥因的敏感性较高。α溶血链球菌的药物敏感性比β溶血链球菌差。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4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分别为33.3%和42.9%。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是引起儿童菌血症和(或)败血症的首要病原菌,并且耐药率高,其治疗用药需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 黄卫春沈蕙颖项盈傅启华
- 关键词:病原菌血培养耐药性
- 儿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儿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感染的特征。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断SMA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各类临床特征。根据最终治疗的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共70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女23例,男47例,发病年龄9.0(3.0,12.6)岁。65例(92.9%)患儿系血液系统及实体肿瘤患儿,其中24例(34.3%)患儿进行了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8例(25.7%)进行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SMA感染部位40例(57.1%)为呼吸道感染,19例(27.1%)为血流感染,11例(15.7%)为软组织感染。感染前33例(47.1%)患儿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63例(90.0%)接受碳青霉烯类药物。最终39例(55.7%)患儿好转出院,31例死亡,病死率达44.3%。培养出的SMA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98.1%、96.2%、94.0%。对比存活组患儿,死亡组患儿年龄更大[11.9(8.4,13.8)岁比6.3(2.1,10.0)岁],感染前住院时间及干细胞移植后时间更长[28(23,46)d比25(16,34)d,140(93,221)d比24(12,49)d],感染前入住ICU、感染前使用激素、接受CAR-T治疗及基础疾病系淋巴瘤的患儿比例更高[26例(83.9%)比15例(38.46%),22例(71.0%)比11例(28.2%),13例(41.9%)比5例(12.8%),11例(35.5%)比3例(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A感染主要出现在恶性肿瘤、免疫受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患儿中。在儿童患者中,SMA对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着良好的敏感率。SMA感染后病死率高,发病年龄大、较长的感染前住院时间、干细胞移植后时间长、感染前入住ICU、感染前使用激素、接受CAR-T治疗及基础疾病系淋巴瘤可能与感染后死亡有关。
- 周媛婕沈楠杜白露黄卫春曹清罗丽娟
- 关键词:儿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