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蓉静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在预防剖宫产产妇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防治机制在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必要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危险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分为低危组(0~4分)30例,中危险组(5~7分)35例,高危组(8~10分)21例,对其开展针对性治疗和护理。结果和低危组相比,高危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高(P<0.05),中危组的术后24 h出血量比低危组高(P<0.05)。结论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于产妇产后出血预测有一定帮助。在产妇接受剖宫产过程中,除进行合理治疗外,针对性护理能减少产后宫缩出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量。
- 顾蓉静
- 关键词:剖宫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
- 整体护理对无痛分娩初产妇分娩的心理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无痛分娩初产妇分娩的心理影响。方法:40例行无痛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20例。观察两组初产妇护理前、第二产程末、胎儿娩出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分娩前后恐惧调查表的变化。结果:第二产程末、胎儿娩出整体护理组产妇的SAS、SDS评分显著小于传统护理组,P〈0.05。分娩后传统护理组的各项恐惧得分明显比整体护理组高,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无痛分娩初产妇的心理状态。
- 顾蓉静
- 关键词:整体护理无痛分娩初产妇心理影响
- ABC时间管理法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ABC时间管理法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将我科的12名护士,随机分为干预组6人和对照组6人;干预组使用ABC时间管理法,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时间管理;采用跟踪记录测量表、产科病人护理质量评价表及优质护理病房满意度调查表等比较两组护士的工作效果。[结果]护理记录时间干预组为(71.98±3.92)min,对照组为(101.09±2.78)min;治疗时间干预组为(57.18±3.19)min,对照组为(84.27±2.8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用于基础护理、专科及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充裕,护理质量与病人满意度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科学运用ABC时间管理法能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 顾蓉静朱磊
- 关键词:产科护理时间管理病人满意度
- 未足月胎膜早破82例护理体会
- 2008年
-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处理方法和产前、产时、产后护理措施。结果剖宫产13例,阴道分娩69例(阴道助产4例)。早产67例,足月产15例,早产儿死亡5例。结论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加强观察和护理,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 顾蓉静
- 关键词:胎膜早破早产护理
- 硬膜外镇痛分娩观察及护理
- 2008年
- 目的观察和护理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7—12月份接受镇痛分娩的初产孕妇198例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同样指征的初产孕妇22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对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妇疼痛级别,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12,P<0.01);观察组第1产程明显缩短;剖宫产率观察组为2.02%,对照组为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安全有效,能明显加速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 顾蓉静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护理
- 母婴同室病房院内感染管理体会
- 2008年
- 顾蓉静
- 关键词:母婴同室病房质控小组手消毒液病历夹护士职责含氯消毒剂